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上海市律师协会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邵万权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张鹏峰
廖明涛 黄宁宁
陆 胤 韩 璐
金冰一 聂卫东
徐宗新 曹志龙
屠 磊 唐 洁
潘 瑜
编 委 会:李华平 胡 婧
张逸瑞 赵亮波
王夏青 赵 秦
祝筱青 储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闫 艳 应朝阳
陈志华 周 忆
徐巧月 翁冠星
黄培明 李维世
吴月琴 黄 东
曾 涛
主 编: 韩 璐
副 主 编:谭 芳 曹 频
责任编辑:王凤梅
摄影记者:曹申星
美术编辑:高春光
编 务: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http://www.lawyers.org.cn/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师协会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lawyers.org.cn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 郑善和
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上海律师界的盛典。在此,我代表市司法局党委,向获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过去的一年,是本届律协的履新之年。新的起点,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一届律协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律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秉承优良传统,自我加压,务实开拓,为推动本市律师事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四个进步”:一是行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全市律师办理各类案件约21万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5%,人均业务收入蝉联全国第一。全市律师人数达100人以上的规模所达到18家,同比增长38.5%;业务收入超亿元的律所达到19家,同比增长26.7%,专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水平有了新的提升。二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发挥不断凸显。深入开展“律师服务进科技园区”等服务项目,积极探索符合企业“双创”要求的法律服务。在参政议政方面上,“两会”期间,律师代表提出的议案、意见和建议的数量最多、质量最高,被采纳的比例也最高。与此同时,积极参与政府法律顾问团,发挥较好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司法行政综合法律服务窗口设立了市律师协会公益法律服务中心,运行3个月以来,已经接待法律咨询843人次,律师服务最受欢迎和关注。三是执业环境得到不断优化。积极响应和推动律师与司法人员建立新型关系,不断完善与本市政法部门间的协作沟通机制,市律协与市二中院、三中院、市检察院三分院分别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推动“律师一卡通”二期建设,为律师参与诉讼提供了很大便利。四是行业自律管理日益严格规范。严把入口关,完善实习人员考核管理,为律师行业输送合格人才。主动参与律师行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有力推动了依法规范诚信执业。
此外,还成功举办了陆家嘴法治论坛、外滩金融法律论坛、北外滩法律论坛、虹桥法治论坛等大型论坛,邀请了境内外学者、专家对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专业性强、质量很高。总的来说,本市律师队伍表现出一股蓬勃向上的干劲、闯劲,充分发挥了律师行业的主旋律和正能量。
下面,我借此机会,提三点想法与希望,与各位一起分享和讨论:
第一,在抢抓机遇、服务大局上,要有新的作为。
当前,律师事业改革发展全面推进,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方面,党和政府对律师工作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这一年,在律师业的发展史上,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有很多重要节点、重要事件值得我们铭记。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律师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律师队伍是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求切实加强律师工作和律师队伍建设。习总书记对新时期律师队伍的地位和作用做了新的定位,是对广大律师和律师工作者的极大鼓舞,更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基本方向和遵循。去年8月,经中央批准,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召开了全国律师工作会议,孟建柱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这在我国律师事业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特别是进一步明确了律师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今年3月召开的第九届全国律师代表大会上,孟建柱书记提出,希望律师做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者、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者、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动者、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者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促进者,这“五个者”是当前律师的职责使命。4月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律师制度改革的意见》,第一次对深化律师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基本目标和具体任务做出了全面部署,是律师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4月20日,本市政法五部门联合召开全市律师工作会议,姜平同志出席并讲话,市委政法部门主要领导也都对律师工作提出了要求。会上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律师工作的意见》等四份文件,为做好上海律师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引和要求。一年中,姜平书记非常关心律师业发展,我印象很深刻的有两件事。一件事,是回应律师呼吁,在姜书记的支持下,市委、市政府协调帮助解决了律师协会外事出访的限制问题,律师协会在独立组团出访上实现重大的突破。另一件事,就是律师“走出去”国际化的问题,今后将为律师的作用发挥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平台,比如组织律所、律师参与“市长咨询会”等等,派到国际知名企业培训实践,这两件事确实非常振奋人心。
另一方面,律师工作面对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动力的调频换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推进,在去除过剩产能过程中,企业的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和更新、降低企业债务和人员负担等各个领域和环节,都离不开法律服务的介入和保障,可以说,律师工作大有可为。与此同时,当前基层社会治理越来越倚重专业力量的参与。而律师作为法律工作者,在参与矛盾化解、信访接待、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上具有专业优势、职业优势和实践优势。从上海看,自贸区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攻坚任务,都需要法律服务的专业支持,这都将给上海律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些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不断涌现。比如,我们的涉外律师人才规模、业务能力能否完全满足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要求;互联网时代同样考验律师业的发展,思维理念、服务方式等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司法行政机关行政管理、律师协会自律管理和律师事务所的基础管理,都还有待加强。
因此,希望广大律师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民主法治建设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推动上海律师业向前发展。
第二,在破解难题、补齐短板上,要有新的突破。
上海律师事业经过了30多年的砥砺前行,无论是队伍规模,还是业务能力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不可否认,还是存在着一些影响律师事业长远发展的短板和瓶颈。我也初步梳理了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供大家参考研究。
一是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问题。上海律师行业的规模和业务收入在全国名列前茅,律师的总量已经不再是问题,但是,结构性、能力性问题还比较突出。目前,我们的规模大所占比偏低,截至2015年底,本市百人所只达到18家,较去年有所增加,但是50人以上律所的占比,近两年一直维持在2.4%。规模的大小,虽然不是绝对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家律所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我们的国际眼光还不够。专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影响上海律师业新发展的瓶颈。市律协要加强律师行业整体规划研究,形成整体的发展蓝图和可行的方案,努力实现大所规模化和中小所专业化“双轮驱动”,切实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是人才培养的问题。律师人才,是每个律师事务所,也是整个律师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律师行业的发展后劲足不足,关键要靠律师人才,尤其是青年律师人才的补充和培养。我查了一下去年的统计数据,30岁以下的上海律师有三千多人,占整个律师队伍的17%。其中有较大比例的都是刚刚踏入律师门槛的青年律师,应该说,胸怀理想,可塑性非常强。但是执业初期,压力很大,甚至有些心浮气躁。律师人才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而是需要长远的规划和布局,需要传、帮、带,更需要司法行政机关、协会、律所的共同努力,主动搭建一些好的平台,出台一些举措,努力推动律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队伍管理的问题。这些年律师队伍越来越壮大,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从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查询的本市法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来看,关于律师事务所及律师的负面信息还不少,涉及税收、民事执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酒驾、违规会见等等。这些负面信息,直接反映出我们对律师队伍管理重视程度还不够,也直接反映出教育管理的办法不多、惩处不力。律师作为“法律之师”、“诚信之师”,遵守法律、诚信执业应当是最基本的底线。孟建柱同志在全国律师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律师执业“四项基本要求”和“九个不能”,我们要旗帜鲜明地作为今后行业监管和队伍建设的遵循和重点。司法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要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完善律师行业自律管理制度,筑牢监督、激励、约束的管理体系。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敢于“亮剑”,该开“罚单”的要开“罚单”,切实维护好全市律师行业的声誉和形象。
第三,在文化建设、引领发展上,要有新的探索。
上海律师行业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上海律师的自律组织更是有着悠久的传统,从1912年成立上海律师公会以来,经过了百年的历史积淀。今天,上海律师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处于更高的发展起点上,靠什么取胜?靠经济实力,靠管理理念,还是靠专业能力?我想,如果用一样东西来统领,应该就是文化。用鲜明的上海律师文化,来塑造队伍、凝聚队伍、发展队伍,让广大律师拥有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是题中之义。
在座的很多,都了解香港和香港律师。2014年10月,我参加了特区政府“访港计划”,学习考察了香港行政、立法、司法体制及其运行模式。香港是一个实现高度法治的地区,律师在香港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地位很高。香港律师制度和内地相比,虽然所属法律体系不同,但从律师文化层面,很多东西应该是共同共通的,比如对法治、公平、平等的价值观念等等。香港律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社会活动和服务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推出了两项普及全体香港市民的福利计划,包括免费法律指导计划和当值律师计划,承担无偿公益法律服务,影响深远。除了专业能力素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也应当成为律师文化的重要内涵。我也专门拜访了香港大律师公会。香港大律师公会创于1949年,无论从历史积淀、法治精神、专业素养、话语体系、行为举止、精神风貌上等都体现了非常厚实的文化底蕴。
律师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其影响和作用寓于有形与无形之中,既有引领凝聚,也有约束激励,更是潜移默化、内化于心。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探索建立、形成固化上海律师的核心文化。我想,至少应该有这么几个基本要素:包涵法治、公平、正义、诚信的价值理念,凝练高度社会责任和专业能力的职业属性;契合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地位的文化品质;推动法治建设思想和行为的自我养成。围绕这些要素,我们可以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各个层面加以梳理、讨论、归纳、推广,最终形成上海律师行业发展和队伍建设的崭新名片。希望律师协会可以牵头研究这个问题,广大律师也要积极参与,因为你们是律师文化的建设者、参与者,最终也将是受益者。
最后,希望本届市律协理事会、监事会的全体同志和代表们,勤勉履职,敢于担当,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律师,努力开创本市律师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