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上海市律师协会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邵万权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张鹏峰
廖明涛 黄宁宁
陆 胤 韩 璐
金冰一 聂卫东
徐宗新 曹志龙
屠 磊 唐 洁
潘 瑜
编 委 会:李华平 胡 婧
张逸瑞 赵亮波
王夏青 赵 秦
祝筱青 储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闫 艳 应朝阳
陈志华 周 忆
徐巧月 翁冠星
黄培明 李维世
吴月琴 黄 东
曾 涛
主 编: 韩 璐
副 主 编:谭 芳 曹 频
责任编辑:王凤梅
摄影记者:曹申星
美术编辑:高春光
编 务: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http://www.lawyers.org.cn/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师协会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lawyers.org.cn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近来,关于“离婚”的话题,让人牵肠挂肚。
根据民政部官网的公开数据,2017年度第二季度的《社会服务统计季报》中显示全国新婚558万对夫妇,同时有185万对登记离婚;2017年第四季度的《社会服务统计季报》中显示全国新婚1059.1万对夫妇,同时有369.3万对登记离婚。庞大的离婚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
同时,民政部官网当中的数据显示了2017年第四季度各省社会服务统计情况,其中上海地区结婚登记108691对夫妇,离婚登记50834对夫妇。但离婚登记的统计并不能涵盖法院判决离婚的数据,所以,上海的离婚率也真的是着实堪忧。
之前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王旭律师团队研读了1547份上海法院公布的离婚判决,梳理出了“2017年度上海法院离婚纠纷案件大数据报告”。其中,关于诉讼当中离婚理由的统计显示,位列第一的是“双方因家庭琐事争吵、双方性格不合”;其次是“婚外情”“家庭暴力”“赌博、吸毒、嫖娼等恶习”“长期异地分居”;此外还包括:婆媳关系不合、家长对婚姻干涉过多、因经济问题产生矛盾、子女教育理念不同、对是否生育存在重大分歧、冷暴力缺乏沟通、一方身患重疾、大额负债等等。显然,任何问题都能成为离婚的理由。
作为家事律师,离婚案件其实关系着我们的饭碗,但每每面对一个又一个家庭的破碎,我们似乎也能感同身受——究竟我们的婚姻怎么了?我们该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婚姻?
今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不去纠结婚姻中错综复杂的法律问题,我们应该反思的是:究竟什么是婚姻,我们还需不需要婚姻,我们需要怎样的婚姻。
性学家李银河曾经谈及,上世纪80年代,美国、法国已经约有30%的人不结婚了,到了2015年8月,16岁以上的美国人中,有50.2%是单身。2016年中国单身人口近2个亿。李银河甚至提出,婚姻终将消亡。她认为,导致大家对婚姻失去信心的是五个因素:第一,婚姻导致内在关系紧张;第二,预期寿命延长导致乏味感;第三,男女平等导致依赖感丧失;第四,离婚成本过高令人却步;第五,性目的由繁衍趋向喜爱。
对此,我们大多数人也许并不认同,但或许我们从中能够隐约感受到,现在的两性关系甚至婚姻,并不简单停留在繁衍、依赖甚至是责任之上了,而更多是兴趣和喜好。合则合,分则分。
所以,现在的80后、90后,看待婚姻的聚散离合,似乎更随性一些。曾经有过执意要求离婚的当事人,用一句老掉牙的话,解释自己不惜经济上惨重的代价也要离婚的想法。他说:“婚姻就像穿在脚上的鞋,挤谁的脚谁痛,所以一定要脱下来。”
很多父母,面对子女要离婚的这个问题,都保持着反对的态度。曾经有当事人的父母,私下里向我们诉苦,当年她们要结婚我们不同意,好说歹说也没用,现在好了怎么劝她们也不听,非要离婚,甚至威胁我们不同意就跳楼。这些父母通常用“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去评价子女的婚姻过程。
或者,我们对婚姻缺乏预判。
记得当年嫁给一无经济实力、二无社会地位的我家先生,很多身边的朋友,都觉得匪夷所思。先生父母是直接表示反对,我的至亲也提出善意警告。或许正是这些警惕之情,让我反复地做过预判,如果有一天女方的职业越来越好,而男方原地踏步甚至后退,能承受能接纳吗?这很抽象,很难定夺。
于是,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为什么要结婚?是需要更多经济上的支持和补给?还是需要心理上的依赖和安全感?不是,我更多需要陪伴。
想要怎样的家庭?衣食无忧,甚至锦衣玉食?光鲜亮丽,人中龙凤?也不是,我想简单温暖足矣。
为什么嫁给他而不是其他人?是因为他热烈甚至盲目的追求?还是我已然大龄剩女的无奈单选?不,我觉得牵他的手似乎几十年也不会嫌烦。
所以,就嫁了这么一个人。到现在差不多九年了,结婚前没有爱得死去活来,结婚后也没有平淡得令人悲痛。曾经有人羡慕地问过,为什么我家先生能虏获这么优秀的女律师,怎么就过得那么幸福。我的答案是——婚姻本也没有期待的那么美好,所以也就没有担心的那么糟糕,我们只是恰巧还没有离婚继续过着而已。
除了学会预判,拉低期待值以外,我想危机感也是必要的。
作为家事律师,或许我们会比许多人更明白婚姻不过是一种身份与财产关系的约定,随时都有分崩离析的可能。这种危机意识,存在的同时更需要一个度。
有些夫妻,危机感被泛化,甚至出现剑拔弩张的趋势,而这种紧张感绷到一定程度,就会崩盘和失控。有很多情侣、夫妻都会遇到这样的场景,虽然手牵手走在街头,可他的眼睛却盯着美女走了神。当然,也有她盯着帅哥忘乎所以的可能。此刻,危机感和嫉妒心,会让我们有厌恶感、不平衡感,甚至出现攻击性。
然而,我们都不要忘了,两性存在于群体社会,是有基本的需求的,简单地说,我们当然反对肆意的性需求,我们也应当认同异性之间正常和基本的性别需求,注意是“性别需求”。如果男性无视美女,而女性对帅哥毫无兴趣,那才是比较要紧的问题。正常范围的“危机问题”不可过多碰触,否则这种危机感就越来越乏味、越来越不在乎,甚至随意拉低底线。
所以,类似的“小事”不易过度紧张。但真正的危机意识,是恋人尤其是夫妻之间非常重要的基石,不能轻易踏破底线。
有很多当事人,最难以接受的就是婚姻当中对“忠诚”的践踏。有感情洁癖的一类,也有勉强容忍的一类。前者一旦发现问题,不惜代价满身伤痕地抱憾离场;后者即便能做到打落门牙肚里吞,也是勉强过着鸡肋一般的生活。“不忠”一旦出现,就像瓷器裂纹一样难以复原,不可修复。
所以,夫妻间对婚姻危机的可能,应该有一定的共识,保持认同感的大体一致性,或许就能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出现。偶尔,与我家先生瞎聊,“真爱万一冒出来谁也拦不住,但至少我们都不要稀里糊涂地犯下不值得的错误,尽量避免目前还算安稳的幸福出现瑕疵……”为了这样的小目标,还得继续努力。
还有个更重要的,应该叫做“凑合”。
婚姻没有完美,夫妻更无完人。现在的那个没有那么糟糕,之后的那个也没有那么美好。婚姻不外乎混混日子,相互妥协、相互谦让地凑合凑合。
恋爱时,荷尔蒙、多巴胺决定着我们都在极力表现着最美好的自己,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演绎得闪闪发光。结婚了,生了孩子了,戏也演不动了,不屑那么做作地相处了。于是,相互之间完美的人设以高铁的时速迅速崩塌。我们当然不是故意的,但我们应该懂得,日子过得久了,更应该对他或者她好一点,因为落差越大越容易将婚姻逼向死地。
结婚了,是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的结合,互相尊重和妥协,学会平衡的艺术,有利团结的事情做,破坏感情的事情停。尊老爱幼、会做人、会来事儿,装也装做是个好孩子,不是为了迁就他或者迁就她们,而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减少无关痛痒的得失争执,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压死骆驼的是哪一棵稻草。所以傻一点,偶尔吃点亏才是真正的减负。
有规则的推拉,建立“凑合”的平衡机制。即便再幸福的婚姻,都会有过无数次离婚的念头,恐怕也包括我家先生。一味地压抑,只会让下一波的爆发来得更加恐怖,要学会适当地宣泄和疏解。夫妻之间关起门吵架,避免波及他人、减小影响,实现床头吵架床尾合,达到小吵小闹怡情的目标;少翻旧账,一事一议,解决未来可能的问题,而不纠缠过往的失误;学会互相道歉,错了认错,发泄过头也能认错,情绪真正解决了,才能做到既往不咎,事儿才真的过去;建立平衡机制,知道高危和痛点在哪里,知道刹车、知道避让,才能化险为夷,安全着陆……
其实,无论我们说的学会预判,还是危机意识,抑或者平衡凑合,也不过是婚姻里依然还有的在乎和在意。人说:“幸福的婚姻都一样,不幸的婚姻各有不同。”我略有不同思考。
还在维系的那些看起来幸福的婚姻,一定有夫妻甚至两家之间的努力和付出,点点滴滴不易在其中,绝不会是千篇一律。
而不幸的婚姻,分崩离析,会有个共同点,就是她们没能、也不愿意再为婚姻而共同努力。或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她们不愿再去迁就,不愿再去凑合,放任幸福像一个烂苹果那样,迅速地蔓延直至坏死。
我们应该做的是,判断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婚姻,婚姻于我们而言有哪些意义,知道自己在婚姻当中的价值和受益。那么,面对想要拥有的婚姻存在感,从选择的那一刻起,就理性、真诚、坚守着那种氛围或者叫“幸福”的感受,哪怕它淡淡的。去付出,实现自己在婚姻中的价值。去珍惜,感恩自己在婚姻中的收获。呵护婚姻关系项下人和事的本身,而不是空虚地依赖着所谓的法律关系、权利义务。只有在乎体恤婚姻中的人,婚姻它本身才尽可能地维系和保持而已。
爱情转瞬即逝,婚姻脆弱易碎,该拿什么拯救,还能拿什么拯救,或许我们一时半刻也难以穷尽,也没有过多的资本去说教。至少我们还都信奉和需要婚姻所带给我们的福祉,那么就一起好好保护吧!正因为婚姻之约如此脆弱,才令我们更加地向往和珍惜。
严嫣
上海严嫣律师事务所主任、上海律协对外宣传与联络委员会委员。
业务方向:婚姻家事、商事纠纷。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