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律师文化 >> 上海律师 >> 2024 >> 2024年第05期
《上海律师》编委会

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上海市律师协会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邵万权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张鹏峰
    廖明涛  黄宁宁  陆 胤
    韩  璐  金冰一  聂卫东
    徐宗新 
编  委   会: 李华平 胡 婧
      张逸瑞 赵亮波 王夏青
      赵  秦 祝筱青 储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闫 艳
      应朝阳 陈志华 周 忆
      徐巧月 翁冠星 黄培明
主       编: 韩璐  
副  主  编: 谭 芳 潘   瑜
  曹   频  
   责任编辑: 王凤梅  
摄影记者: 曹申星  
美术编辑: 高春光  
编       务: 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http://www.lawyers.org.cn/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师协会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lawyers.org.cn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律所也能培养法学博士后?

上海首批三家入驻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律所谈培养规划

2024年第05期    阅读 93 次

   人: 杨莉 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

      宾: 谢飞 浦东新区司法局律工处处长 

顾功耘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吴迪 上海律协律师执业考核复查委员会、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管理考核复查委员会、惩戒复查委员会委员,上海中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金耀 上海律协规划与规则委员会委员、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主任

文字整理:   

杨莉: 大家好,欢迎来到《上海律师》2024年第五期法律咖吧,我是本期咖吧的主持人杨莉律师。近日,“2024年首批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科研项目榜单公布,其中包括35家单位的67个博士后科研项目。博士后科研项目设在律所在上海是首创,首批成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入驻单位的律师事务所共三家,分别是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上海中联律师事务所和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今天,我们邀请到浦东新区司法局律工处处长谢飞、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顾功耘律师、上海中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迪律师和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主任金耀律师,一起来聊聊律所入驻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重要意义。浦东新区早就认识到了法治人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价值,浦东新区司法局推出法学博士后科研项目,推动律所成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这是从零到一的突破。首先,请谢处长谈一谈律所入驻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这项新政策出台的背景、目的,以及在牵头律所入驻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这项工作中,浦东新区司法局做了哪些工作?

谢飞:浦东新区推动律所入驻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这个项目最初于202310月提出,浦东新区组织部领导鼓励区司法局大胆试点推动律所入驻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231018日,浦东司法局主动邀请浦东人社局会商,并得到大力支持。202311月至12月,浦东司法局主动对接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研究共同培养法学博士后的路径。今年15日,浦东新区举办涉外法治人才高地启动仪式。在该仪式上,区司法局牵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浦东新区10家律师事务所达成法学博士后创新实践项目的合作意向。今年1月至3月,浦东司法局密集组织调研,推进项目落地。根据前期调研情况,决定分批推动,首批推动准备工作比较充分的三家律师事务所申报。4月至6月,浦东司法局指派专人对博士后项目的选题、申报、评审全程予以指导推动。516日,浦东司法局陪同浦东人才服务中心对首批申报的三家律所进行实地考察,并对申报项目进行具体指导。530日,浦东人才服务中心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首批三家律所申报的6个博士后科研项目一次性通过评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726日,三家律所正式获得浦东新区政府授牌,成为2024年度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入驻单位,标志着浦东司法局引进培养高端法治人才机制从零到一的突破。目前,浦东司法局正在指导推动三家律所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优秀的法学博士毕业生来浦东揭榜挂帅,这是我们前期做的一些工作。在这里,我要非常感谢三家律所对这项工作的积极参与,让这个项目终于有了初步的成效。

杨莉:感谢谢处长为我们作的背景解读。浦东新区司法局在牵头律所入驻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这项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律所入驻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这一创新举措可以进一步强化法治人才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为法治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接下来想请三位律师谈谈,在律所设立法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对于吸引高端法律人才、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打造一流国际律师事务所有哪些帮助?

顾功耘:浦东新区司法局推动律所入驻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主要是考虑利用律所的资源培养高端法律人才,这在上海乃至全国可能都是走在最前面的创举。我认为,律所培养博士后具有天然的优势:第一,律师队伍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在培养博士后方面,我们事务所的很多律师都可以成为博士后的合作老师,因为这些律师都具有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他们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与博士后合作开展研究对于培养人才是非常有利的。第二,作为律所,尤其像我们这样的大所,拥有丰富的法律数据资源。现在锦天城每年受理的案件数量都在10万件以上,包括众多项目资源。从事务所层面来讲,这些资源都有大量的数据积累在管理系统里;如果有博士后入驻,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可以发现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能有大量数据作为研究支撑,这非常有利于得出科学的结论。第三,律所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博士后培养,浦东新区也给予了博士后培养配套的资金支持,作为直接受益方的事务所更应该舍得投入。

吴迪:律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当前,我们律所的法律业务越来越复杂和专业,对于律师的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要求很高。以中联上海办公室为例,现在共有222名律师,硕博比例达到了80%以上,有10人拥有博士学位。我认为,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博士生在毕业后选择做律师。我是2013年从华政博士毕业后直接做律师的,我觉得博士做律师,可以将自身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带到律师日常工作中。例如,我现在在所内负责律所公众号专业文章的审核和编辑工作,我把所内近10位博士律师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专家审稿小组,至今已经运营三年,大大提高了律所专业文章的水准,对于律师展业及提高客户服务质量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此外,我觉得拥有博士学术背景的律师代表着较好的与高校沟通的渠道,将来律所在人才招聘方面能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博士律师会为律所在人才引进方面带来一些便利。

另外,有些博士会有一些海外访学或求学经历,这样的背景会带来一些海外资源,例如熟悉一些海外的教授和知名律所等,这对律所提供涉外法律服务也会有所助益。我认为,律所申报博士后项目,能够吸引优秀的博士生加盟律所从事律师工作,对于律所人才引进、帮助律所走出去、提供涉外法律服务等方面都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金耀:德和衡秉持服务型、赋能型、规范型的律所建设目标,以及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市场化、专业化、团队化、一体化的业务发展战略。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作为首批专注于人文科学研究并成功入驻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律师事务所,不仅增加了基地的法学学科布局,也彰显了浦东新区对于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创新创业发展及高端法律服务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入驻基地后,德和衡也将以此为契机,通过国际前瞻性研究课题和雄厚的科研实力,向国内外著名大学同时开展招募工作,积极吸引并培养更多优秀的国际化复合型法律人才,为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打造一流的国际律师事务所做好人才储备。律所入驻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项目,无论对于高端法律服务人才的吸引集聚还是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的培育,都是非常有效的举措。

杨莉:我了解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博士生毕业后加入律师行业。以前关于博士后人才的新政大多侧重于理工科领域,但是法治人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科创项目融资以及新兴业态规制等方面,法学人才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想问问三位律师,律所这次申报的法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科研项目主要聚焦哪些领域?

 

顾功耘:我们当时申报了三个课题,重点都聚焦于上海经济金融专业方面的一些问题。今年先着手做两个课题,其中一个涉及证券市场中介机构法律责任问题的研究。在证券市场内外,大家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即中介机构在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究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另外,他们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如涉及工作是否尽责、涉及他们和发行公司之间关系问题的处理等,都广受关注。我们提出研究这个课题,主要是想了解国外在过去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我们想从中找到国外的一些比较公平合理的做法,将其介绍到国内来,借鉴人家比较先进的一些制度,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另一个课题则涉及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我国律师制度和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历史还很短,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不过40余年。随着律师事务所的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做好律所管理,实际上也是让许多律所管理人员困惑的问题,大家都在探索,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想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了解国外律所的发展过程,也希望借鉴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我认为,研究这个课题对于促进律师制度,尤其是律师事务所顺利发展有很大意义。我们还希望通过招收博士后来研究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方案,使制度不断完善。

吴迪:这次入选2024年首批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单位除了律所,更多的是科创型新兴企业,包括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大数据、材料科学等。我们选的课题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及其创始人家庭的主要法律风险筛查和防控项目》。我们认为,这些博士后基地里更多的是科创型企业,它们在科研技术层面是最专业的;但是高新技术人才变成企业家后,可能会面临一些关键的法律问题、签署一些关键文件,甚至将来可能会面临潜在的纠纷,此时他们就不再专业了。我们设置这个课题的初衷,就是想用法律人的专业帮助这些科创型企业的创始人更好地规避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刑事、行政和民事风险。同时,很多企业创始人成功后,会面临巨额的家庭财富分配和处置问题,若处理不好,将引发家庭矛盾和纠纷。如何事先做好股权的相关安排和事后争议解决的处理,是科创型企业及创始人企业家的法律服务需求。

我们选择这个课题,一方面可以支持科创型企业及其创始人合法合规发展,规避相关法律风险;另一方面能兼顾理论研究和实践需求,避免产生纯粹的理论研究。律所丰富的实战案例可以为博士后研究提供大量科研素材,从而实现我们加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初衷,把优秀的、有志于从事律师工作的博士生从一名象牙塔里的理论研究人员培养成专业实务法律人士。

金耀:德和衡已经申报的两个博士后研究课题分别是《集成电路行业全球贸易合规政策与实现路径研究》和《境内集成电路企业资本运作现状及策略研究》。2024年下半年,我们将补充申报博士后课题《集成电路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建设》。我们律所将密切跟进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趋势,致力于集成电路产业和法学学科的交叉研究,发现新的法律问题及行业痛点难点,以期为浦东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前沿性立法建言献策,为集成电路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提供更加专业、优质和高效的法律服务。我们将利用一流国际化律所的优势,助力国家涉外法治建设,助力集成电路企业产品出海,为集成电路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集成电路企业海外公司的法律和合规风险管理保驾护航。具体而言,通过研究全球集成电路行业的贸易合规政策和中国企业的现状,为完善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贸易合规政策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助力提升中国集成电路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通过调研集成电路企业的并购和IPO现状,结合中国境内资本市场规则的监管趋势,研究得出境内集成电路企业并购和IPO的特点和趋势,与境外集成电路企业的资本运作进行对比,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确定不同的资本运作策略。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法学博士后能够协助科研团队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确保科研成果得到有效保护并顺利转化为实际应用。

杨莉:招到符合条件的法学博士后进入律所后,律所将如何安排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是否有全套培养计划?请三位律师具体介绍一下。

 顾功耘:首先是从组织上做一些保证,针对如何培养招收的博士后,肯定要有一个集体决策的过程。第一步,我们成立了一个事务所管理小组,实际上是领导小组,将研究决定整个博士后培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并进行处理安排。其次,在领导小组下面,我们正在组建一个博士后指导工作小组,接下来就是遴选事务所内部导师。外部导师是从高校中聘请,每招收一名博士后都应该聘请一位高校教授,同时在事务所里配备一位内部合作导师,共同开展培养工作。博士后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与合作导师讨论协商。另外,事务所也将通过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博士后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包括他们的待遇、办公场所等一系列相关条件。我们的下一步工作是由指导工作小组对已报名博士进行面试,筛选合适的博士进入事务所开展博士后研究。

吴迪:中联和锦天城差不多,我们成立了中联博士后工作小组并通过了一项工作计划,细化了今后一年里的主要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后面准备聘请高校以及所内有相关能力的律师担任博士后培养合作导师。中联博士后培养合作导师组将负责博士后入站、日常考核和最后出站,制定相应的具体标准,参与考试、面试、进站、出站、答辩等。我们设想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要和律所签署正式劳动合同,缴纳社保。根据人才交流中心负责人的介绍,我们可以招全日制博士后,也可以招兼职博士后。兼职博士后不签署劳动合同,也无法缴纳社保,不利于其成长;专职博士后则可以在律所缴纳社保,可以和律协的执业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因为博士后的培养时间是两年,在这两年里,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好可以申请实习。其间,如果他们能够完成科研工作,顺利出站,就能在出站前拿到正式的律师执业证。两年间,我们设想培养的博士后要进业务团队,开展日常的律师助理工作;一方面从事团队业务,另一方面兼顾科研工作。对于能胜任基本律师助理工作的博士后,我们会优先留用,这样衔接有利于其将来的成长。因此,我们将来对于博士后课题的结项要求可能比高校普通的博士后出站要求会低一点,不要求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和出版专著,我们会重点考察他们是否适合做律师。我们希望通过两年的博士后科研项目研究以及日常实践工作,把优秀的法学博士毕业生培养成具有一定业务能力的优秀青年律师。

金耀:我们律所拟在浦东新区人才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去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已入驻企业走访,学习先进的博士后培养经验。律所人事部作为归口管理部门,将根据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印发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管理暂行规定》,制定配套的律所博士后工作管理制度,为兼职博士后提供所内外双导师、工资及补贴、福利待遇及丰富的学术文化和实务交流机会。博士后在站期间需完成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及出站报告,并根据所选课题发表相关学术论著、学术论文。我们博士后研究课题的特点是围绕集成电路行业开展深入理论研究,入驻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后,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将以此为契机,助力法学博士后成为复合型实践法律人才;不仅为博士后日后成为专职或兼职律师做好知识储备、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国家培养输送急需的可以满足集成电路行业需求的尖端法律人才。

杨莉:感谢三位律师的介绍。最后一个问题,在对法学博士后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律所如何与高校联动,与高校以前传统的自行培养相比有什么创新和优势?

谢飞:制度设计上,在今年15日浦东新区举办的涉外法治人才高地启动仪式上,每家律所和高校之间都形成了一对一的关系,我们只是进行了牵线搭桥。但这个关系并不是固定的,如果律所招收博士后之后想换一所合作高校,或者针对不同的博士后分别与不同的高校合作,只要有利于其推动这个项目,我觉得也是可以的,甚至可以不仅限于签约项目里的高校。如果律所的资源不够,需要我们牵线搭桥,我们也可以协调对接其他合适的高校。

顾功耘:律所与高校的合作,关键是找到能指导博士的教授,教授的专业要能与我们律所的研究项目对上号。如果我们有一个明确的课题,能找到最高水平的教授来指导这个课题的研究,我相信对于博士后的培养一定有很大帮助。刚才谢处长说得很对,我们不局限于与某一所高校的合作,因为可能我们要找的具有最高水平的导师不在当前的合作高校里。浦东新区司法局考虑到了这一点并采取了一种非常灵活的政策,我认为这是正确的。我们确实有这样的想法,即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到各个高校中去寻找最高水平的教授进行指导,推动项目成功。比如,对于涉及律所管理的研究课题,我们招收的博士不一定是法科学生,也可能招管理学博士来与法学对接,进行学科交叉研究。如果我们要研究法律科技,就可能要招科技方面的人员,比如研究人工智能的博士。而我们的律师不可能对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作具体指导,所以我们要把研究人工智能的高校中最好的教授聘请过来指导我们的博士,这样才能够比较顺利地开展科技和法律结合的研究。总之,我认为要采取灵活的政策,寻找最优质的科研专家进行合作。

吴迪:因为我们律所和沪上一些知名高校的互动很多,比如在华政等高校设置了奖学金,和交大法学院等也有长期的互动合作;因此,我们希望发挥这方面的资源优势,和沪上知名法学院的相关博士生导师建立联系,聘请他们做博士后项目的特聘导师,共同辅助博士后的科研工作。我们三家律所先行先试,有灵活的政策匹配,对于高校的博士生导师来说也是一个机会,我觉得后续一定会产生合作。一旦律所和高校的人才培养产生交集,高校培养的博士后也可以到我们律所的博士后基地做兼职研究。我们有新颖的选题、一手的案例、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律师,这些都有助于法学博士后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另一方面,据我所知,从明年开始,法律博士又会进入招聘日程。法律博士毕业后,也有资格来我们这里从事法学博士后研究。从三家律所的视角来看,我们潜在的培养对象以及后面博士后的培养事务还会更多。此外,相较于高校原来的培养模式,我们律所培养博士后可能会更偏重于实务和实践。我们想为有志于从事律师工作的法学博士设立一个转化机制,帮他们顺利度过过渡期。我们可以借助中联律所的全国平台、高校的资源、浦东人才交流中心和浦东司法局大力的扶持政策,帮助优秀的法学博士生顺利转型成长为成功的专业律师。我觉得这是我们律所培养法学博士后的最大特色。

金耀:德和衡上海所的律师拥有国内外知名院校法学专业教育背景及法律职业培训经历,具备外国律师执业资格及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经济师、专利代理师等专业资格,有着丰富的跨国法律服务经验。目前的执业律师中,博士学历占比4%,硕士学历占比55%,海外留学学历占比13%,可以为法学博士后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科研经费及软硬件科研条件。此外,德和衡设立了半导体与智能制造产业研究分院,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与复旦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共同组成教授导师团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产学研用的融合发展。未来,我们律所将根据立项博士后研究课题,匹配与其专业相一致的导师,逐步扩大所内外导师队伍。法学博士后在律所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法学前沿问题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法学理论水平,还能积累法律服务实务经验,能够迅速成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务经验的法律人才。

杨莉:今天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三家律所作为第一批吃螃蟹者,起到了模范带头、先行先试的榜样作用。未来,相信将有更多的律师事务所积极申报入驻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以此为平台、以科研项目为抓手、以人才引育为导向,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的优势,聚焦高层次人才,推动浦东新区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感谢各位嘉宾参与本期法律咖吧的讨论,由于时间和篇幅限制,本次仅就大家关注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探讨,还有诸多热点尚未阐述和顾及,希望今后有机会再邀请各位嘉宾继续讨论,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和精彩评述。

 (本文内容根据录音整理,系嘉宾个人观点,整理时间:20241015日)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