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上海市律师协会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邵万权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张鹏峰
廖明涛 黄宁宁 陆 胤
韩 璐 金冰一 聂卫东
徐宗新
编 委 会: 李华平 胡 婧
张逸瑞 赵亮波 王夏青
赵 秦 祝筱青 储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闫 艳
应朝阳 陈志华 周 忆
徐巧月 翁冠星 黄培明
主 编: 韩璐
副 主 编: 谭 芳 潘 瑜
曹 频
责任编辑: 王凤梅
摄影记者: 曹申星
美术编辑: 高春光
编 务: 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http://www.lawyers.org.cn/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师协会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lawyers.org.cn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主 持 人: 黄超 上海律协房地产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嘉 宾: 沙海涛 上海律协知识产权业务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马赛 上海律协知识产权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文字整理: 许 倩
黄超: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上海律师》2023年第二期法律咖吧,我是本期咖吧的主持人黄超,两位嘉宾分别是沙海涛律师和马赛律师。2022年12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等17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总体要求、聚焦全面创新需求、构建服务新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发展要素支撑、组织保障等六个方面提出27条具体举措,被视为对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作出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结合《意见》的指导精神与发展目标,今天请两位知识产权专业律师探讨一些与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的问题。首先,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行业自身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请沙律师从律师的培养、素养、专业技能等方面谈一谈。
沙海涛:上海拥有中国一流的知识产权教育资源和知识产权司法环境。与其他地区相比,上海的知识产权服务业有一定的优势,但仍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完善:
第一,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养。上海有非常多优秀的知识产权律师,但是相对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说,专业知识产权律师的体量可能还不够。关于人才培养的方向,首先要加强涉外知识产权律师培养,提升律师的涉外工作能力、国际教育背景和国际视野。其次,因为知识产权服务从业者除了法律背景外,往往还需要有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相关背景,所以要加强培养这种具有法律、技术、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需要加强和升级管理模式,包括硬件升级,比如使用更高效、更具国际化背景的工具来提升工作效率。
第三,知识产权服务从业者要加强行业规范和自我管理。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大量规制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行业的规则和政策,对于相关从业者来说,更要加强自律和行业监督。
第四,上海的知识产权服务从业者一定要加强与国际相关专业组织和国际同行的交流,比如国际商标协会、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等。今年恰逢中国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合作5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去贺电。从国家层面来说,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尤其在中国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行业更要先行先试,持续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
黄超:感谢沙律师从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国际交流等层面提出的独到见解。第二个问题:在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与高质量“出海”的背景下,如何结合《意见》构建知识产权服务新体系,拓展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为企业知识产权海外预警和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等提供专业化服务?请马律师谈谈您的体会与心得。
马赛:《意见》提出要拓展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促进企业更加熟悉和更好运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从我们知识产权律师的角度来说,专利与商标的海外布局都很重要,律师需要引导企业客户重视海外的知识产权策略。
一般来说,专利的海外布局有六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当然是对企业产品加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其进入海外市场保驾护航。二是企业可以借此抗衡或者制约竞争对手,包括未来可能通过专利诉讼等方式牵制竞争对手。三是企业既可以通过专利许可或转让的方式直接获取利润,也可以在商业谈判、融资、上市等市场运营活动中利用专利提高其资产的价值。四是打造企业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五是可以围绕国际技术标准作一些海外专利布局,比如在一些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中把相关的专利纳入进去,增强企业对产业规则的影响力,实现市场主导地位。六是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海外社会的认同。
关于商标的海外布局,我在工作中遇到比较多的是商标的海外抢注问题。很多中国企业都遭遇过商标海外抢注,抢注者有三类:第一类是职业商标抢注人,囤积居奇,等待真正的商标权利人与其协商,通过索要高额转让费来牟取暴利。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比如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俄罗斯公司抢注了“SHINCO”商标,以此向新科公司要价数十万美元。第二类商标抢注者往往是熟悉商标权利人业务的经销商、代理商,或者是想在境外取得商标权利人经营项目代理权的一类人。其中有不少是在海外的华人,他们会在国外抢注一些知名的中国食品、日用品商标,并以此作为筹码,试图获取这些品牌在国外的代理权,从而控制一定的市场等。第三类海外商标抢注者是为了阻止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例如西门子曾在德国抢注“HiSense”商标,后来海信花了很长时间才将其赎回。在面临商标海外抢注时,我们要与海外的商标代理机构或者律所合作,帮助客户开展定期监测,并针对不同状态的抢注商标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黄超:本人近期对第一季度科创板IPO企业被问询的知识产权问题情况作了盘点与总结,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问询的问题都涉及海外知识产权。正如《意见》第七条提到的,“增强涉外知识产权服务能力,为企业产品出口、海外投资、技术合作、品牌输出、标准推广等提供专业化服务”已经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马律师刚才对专利和商标的海外布局作了介绍,沙律师有什么补充吗?
沙海涛: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海外布局具有十分明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众所周知,与传统物权相比,知识产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即某法域内的知识产权系基于该法域的法律产生并在该法域内有效。知识产权的地域性限制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多国内企业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征,误以为在中国获得授权的商标和专利必然会在其他法域得到保护,因此在“走出去”之前未对当地的知识产权制度进行调查,“走出去”之后才发现当地存在知识产权雷区,不得不作出避让甚至付出巨大代价。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提倡中国企业“走出去”,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在进行海外布局时一定要有知识产权保驾护航,尽量在“出海”之前安排知识产权先行,提前做好目标国家的知识产权布局,否则很可能为他人做嫁衣,甚至前功尽弃。
黄超:沙律师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知识产权的地域性。诸多企业由于不清楚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很容易在“走出去”的时候遇到知识产权问题。《意见》第十一条提出要拓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包括拓展知识产权投融资、保险、证券化等增值服务,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有效融合。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的最明显表现其实就是科创板。科创板从2019年正式开板至今已有四年,对于科创型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们团队最近的一本新书关注的也是科创板中的知识产权领域。马律师对知识产权如何与资本要素有效融合,从而促进整个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马赛:我注意到《意见》中的一些表述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里明确提出的一些观点和要求基本相同、一脉相承,其中就提到了知识产权金融。知识产权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业态,近年来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也很受市场关注。
知识产权金融的模式比较多,一般包括质押融资、证券化、保险、基金、信托等。在赋能科创企业方面,知识产权和金融之间的创新结合则更多。因为科创企业的主要资产可能是知识产权或者其他无形资产,往往存在融资难的痛点;而且由于科创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轻资产,又缺乏不动产这种有形的抵押物,一些以知识产权作为质押融资的方式就顺势涌现出来。首先是将专利用于企业授信。有银行推出了和专利有关的、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专利质押融资产品,并可以通过大数据SaaS服务商来完成专利价值评估这一重要环节。我看到一个数据——2022年,我国专利和商标的质押融资金额已经达到4868.8亿元,连续三年保持40%以上的增速。商标领域的质押融资也很多,比如2021年,上海“南汇水蜜桃”获得银行的商标质押融资贷款,这是上海首笔以地理标志赋能商标来获得质押融资贷款的项目。保险公司这些年也推出了很多新型的保险业务,比如“地理标志被侵权损失保险”,对地理标志因被侵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调查取证费用、诉讼费用等提供风险保障。无锡“阳山水蜜桃”就在前两年拿到了地理标志保险理赔款,这在全国应该是首例。知识产权金融虽然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庞大、需求庞大,所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缺口依然非常大。我们需要向企业普及相关理念,与金融机构交流合作,创新模式、完善制度,这是构建知识产权金融生态体系的关键性课题。
知识产权证券化也是一个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出台,第一次正式提及知识产权证券化。2018年,我国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获批。此后,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逐渐发展起来。从交易模式来看,知识产权证券化一般分为融资租赁模式、知识产权转让应收账款模式、质押贷款模式和二次许可模式等四类。从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在我国的分布来看,目前落地的城市尚不多,主要集中在深圳和广州。截至2022年9月底,深交所累计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65个,融资规模约160亿元,且涉及主题广泛,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
黄超:马律师对知识产权金融领域非常熟悉,对相关业务模式和行业发展数据都作了很详细的说明。上海在知识产权服务的国际化程度、相关法律服务的核心专业度、项目经验等各个方面,在整个中国法律服务行业里都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对于如何充分落实《意见》第五条提出的“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结合上海的区位优势与知识产权服务专业度打造知识产权服务的“上海品牌”,两位嘉宾有何高见?
马赛:上海是金融中心,也是科技中心。东部沿海地区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较快,体量也很大,上海的知识产权律师可能更具有法律服务意识。上海律师向来很重视专业能力,既不冒进又富有活力,应该是客户比较信赖的法律服务群体。
沙海涛:我同意马律师的意见,上海目前已经拥有大量优秀的知识产权服务团队和从业人员;同时,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兼具科创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这对于知识产权律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砥砺前行,充分发挥现有的优势,努力与城市发展、企业发展同步,更好地打造上海知识产权服务的优良口碑。我个人乐观地认为,目前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行业已经存在“上海品牌”,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继续夯实知识产权服务的“上海品牌”并将其发扬光大。
黄超:最后一个问题也是近期法律圈乃至社会公众热议的话题——生成式人工智能,特别是像ChatGPT这样的产品,它到底会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工作有怎样的影响?我认为,在这种技术变革的背景下,作为法律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一种特殊业态,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行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及借助新技术来推动法律服务模式和服务方法的升级、实现数字化转型,从而实现《意见》第八条提出的“提升高质量服务供给能力”,确实值得我们大家思考。对于这个律师行业特别关心的问题,请问两位嘉宾有何看法?
沙海涛:《意见》提到“加强新技术在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开发利用,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我们在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同时,可以积极参与到数字平台的建设中,数字平台可以为知识产权创造、运营、交易、评估、维权等各个阶段提供优质服务。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搭建一个更好的检索分析平台,对企业知识产权的技术来源和侵权风险进行相应评估。专业知识产权律师介入平台开发过程,将有助于构建更高效、更专业的数字平台。
马赛:就像沙律师说的,提升知识产权服务的数字化水平最主要是利用好数字平台这项工具,从而提升服务能力。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知识产权律师不能仅把数字平台当作一种工具,而是要跟上数字经济的发展节奏。实际上,数字经济对知识产权保护和相关法律实务问题的处理都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比如元宇宙版权交易等。新问题不断涌现,我们需要不断学习。
黄超:感谢两位嘉宾对加快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意见,以及对其中涉及律师服务的热点、焦点问题作出的非常专业的解读与分享。17部门联合印发的《意见》对于未来整个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今天的讨论也展现了上海律师将如何为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未来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打造具有特色和活力的知识产权服务“上海品牌”。后续有机会我们可以进行更多的交流讨论,再次感谢两位嘉宾参与今天的法律咖吧!
(本文内容根据录音整理,系嘉宾个人观点,整理时间:2023年5月9日)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