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律师文化 >> 上海律师 >> 2019 >> 2019年第04期
《上海律师》编委会

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上海市律师协会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邵万权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张鹏峰
    廖明涛  黄宁宁  陆 胤
    韩  璐  金冰一  聂卫东
    徐宗新 
编  委   会: 李华平 胡 婧
      张逸瑞 赵亮波 王夏青
      赵  秦 祝筱青 储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闫 艳
      应朝阳 陈志华 周 忆
      徐巧月 翁冠星 黄培明
主       编: 韩璐  
副  主  编: 谭 芳 潘   瑜
  曹   频  
   责任编辑: 王凤梅  
摄影记者: 曹申星  
美术编辑: 高春光  
编       务: 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http://www.lawyers.org.cn/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师协会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lawyers.org.cn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从法院走出的元老级法律顾问 孙九龄律师访谈摘要

2019年第04期    作者:文│李海歌 刘小禾    阅读 12,684 次

采访时间:2017331日受 访 人:孙九龄

采 访 人:李海歌 刘小禾

 

采访人:很高兴今天来到孙九龄老师家中,听到孙老师熟悉的声音,我们感到十分亲切。在最早成为区法律顾问处主任的一批上海律师中,孙老师是其中之一,实属元老。请孙老师为我们回忆一下当时从法院调来筹建法律顾问处的经过。

 

孙九龄:我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华东公安部,该机构撤销后被分配到市公安局工作了好几年。上世纪五十年代,法院里50%左右的人成了右派,人手不够,只好从公安局抽人去充实,我就被调到法院工作。1979年我从卢湾法院调到卢湾区政府司法科,司法科当时在检察院旁边借了间房办公,起初共调了三人成立司法科,后来又让我去筹建法律顾问处。我虽然在法院工作十多年,办过不少民事、刑事、经济案件,但因不是本科生,没有做过律师,便有些担心。后在司法科负责人的鼓励下,我走马上任了。当了律师之后,我再去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读了夜大。

到任后,单位的当务之急是调人,我们一家单位一家单位跑,找人商调,看领导同不同意,本人同不同意。第一批人员有五六个,从法院、华政、复员军人中调来,包括律师和内勤。我们自己打报告,造预算,请财政局批一点钱,用于置办桌椅、办公经费、发工资等方面。后联系到一处新工房的两室一厅,加上有了5名律师人员,卢湾区法律顾问处就挂牌对外办公了。因经费有限,顾问处的牌子是我们律师自己写的字,办公室也是自己粉刷的。过了两年之后,逐渐开始有大学毕业生来了,鲍培伦就是其中的一位。事务所规模逐步扩大,后来律师多了,我们按照不同业务分为三个小组,最多时有30多名律师。

我们卢湾律师事务所所址开始在鲁班路,后来在太仓路,与区公证处相邻,靠近淮海中路。尽管国办所早已改为合伙制,名称已从卢湾改为淮海,办公地却一直在那儿。

那时业务较忙,以诉讼为主,刑事案子多,大概每件收费150—300元,指定案子是法院出钱,每件30元。法律顾问业务非诉讼较多,主要是处理合同纠纷。相比外地律师,上海律师算比较多的,因此经常有人从外地到上海聘请律师担任代理人、辩护人及法律顾问。我们律师拿的是固定工资,待遇不高,收费又低,但为了办案,我们不辞辛劳到处跑,远到珠海、深圳、福建、山东等地。除了本区,其他区及外地的都去。当时,法律顾问(单位)有五六十家,江苏昆山、浙江平湖各有近十家,我们经常去那里跑。所里买了部吉普车,去较远的地方工作时才能使用。主任与其他律师一样辛苦办案,没有什么特别待遇。

当时的收费不讲究严格按照标准,不计较自己的收入与付出。如当事人有经济困难,就酌情少收些。虽然指定案子收费少,但因为工作需要,照办不误。一开始我们大部分律师都是这种思想观念,境界很高。

我办的第一个案子,是在苏州法院代理有关雷允上的遗产案子。文革后落实政策,返还了立遗嘱人位于苏州的一套四层房子,他遗嘱写的是留给第二任妻子雷王小某,其妻名字前写的是自己的姓。他第一任妻子有五个孩子,第二任妻子有两个儿子,对此遗产产生了纠纷。根据原来当法官的经验,我说有道理的,不说没道理的。我发表代理意见,认为这应当算夫妻共有财产。因为这是我的律师执业第一案,所以印象很深刻。我在上海法院办过许多其他案子,现在都已记不清了。

法律顾问单位主要是区里的,也有些是外地的,财贸系统、工厂企业的比较多。区政府也请我们担任法律顾问,当时是不讲报酬的。好多是先代理当事人打经济合同官司,结案后就请我们担任法律顾问了。

当时上海律协的活动挺多的,如召开业务交流会、办工作学习班等,大多在中山南二路03招待所内。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卢湾、徐汇、黄浦、南市等四个靠近的城区的律师事务所主任经常自发地组织交流,对事务所管理方面互相取长补短,对律师们比较关心的执业环境、福利待遇等问题进行探讨交流,一般一个季度搞一次活动。现在其中三个区合而为一了,但各自做法还是有差异的。

我们律师事务所长期位于太仓路,是老所且接地气,附近老百姓都比较熟悉,一提起来都知道上海妇女商店旁边有家律师事务所,门市案子还是挺多的。像《上海律师》专门介绍过的左孝蓉律师,工作非常繁忙,手上案子很多,有时同时有二三十个案子没结案。区里大案子很少,普通百姓的离婚案、遗产继承案等占大部分。现在律师两极分化非常厉害,事务所往往开设在高楼大厦里,了解事务所的人较少。

我长期担任事务所主任,直到退休(其中有一年为培养青年,暂时辅助新主任),退休后继续在本所当聘用律师。

退休之后,我们这些初创阶段的老律师们都很乐意参加上海律协组织的节庆聚会和分组活动,我们小组的活动由沈长元和陶云宝负责,王会长也来参加。聚会不是为了福利,而是可以进行交流,谈谈过去的事情,评析现在新的情况。我们还是比较关心律师行业的发展,关心律师事务所的改革。听说目前有类似香港的做法,事务所可以买卖,律师事务所主任是老板,不出庭。那怎么可以呢?如果是这样,就纯粹是做生意了。我一直保留着老律师的分组名单,都是多年的老同事。区里现在基本没有什么活动。

 

采访人:孙主任不愧为是老法官、老党员、老律师、老主任,记忆力还是很好,初创时期艰苦岁月的很多细节都记得很清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律师、律师事务所比较少,我们律协的小字辈跟着何会长、熊老师、虞老师等经常走访事务所,与各区的事务所主任都很熟,除了卢湾的孙主任,今天还提到了南市的熊广宏主任、黄浦的张浚麒主任、徐汇的吴寿生主任等,他们为上海律师的发展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令人由衷佩服。虽然他们之中有的已经去世了,但仍然令人怀念!

老卢湾/淮海律师事务所在孙主任的带领下,将原国办所好的传统保留了下来,孙主任本人虽然当了律师,整天忙于工作,但还是挤出时间到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攻读法律。在他的培养带领下,一大批人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事务所长期在同一地点办公,办案为民接地气,为周围的单位和群众所熟知,这在上海实属少见。

通过孙主任口述历史,我们又一次重温历史,深受教育,

老前辈们至今仍十分关心我们的律师行业,我们也忘不了他们!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