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上海市律师协会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邵万权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张鹏峰
廖明涛 黄宁宁
陆 胤 韩 璐
金冰一 聂卫东
徐宗新 曹志龙
屠 磊 唐 洁
潘 瑜
编 委 会:李华平 胡 婧
张逸瑞 赵亮波
王夏青 赵 秦
祝筱青 储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闫 艳 应朝阳
陈志华 周 忆
徐巧月 翁冠星
黄培明 李维世
吴月琴 黄 东
曾 涛
主 编: 韩 璐
副 主 编:谭 芳 曹 频
责任编辑:王凤梅
摄影记者:曹申星
美术编辑:高春光
编 务: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http://www.lawyers.org.cn/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师协会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lawyers.org.cn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现在已经深夜了,终于可以静下心,有点属于自己的时间。
近几个月不断有律师同仁病亡在工作岗位上的消息出现在媒体上。截至2017年6月10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猝死在工作岗位上的律师同仁已经达到了13位。在法治不断彰显的今天,我们这一代律师是幸运的。因为赶上了中国经济的转型时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新的法律服务类型,去接触各个阶层客户不同的需求及法律服务内容需求层出不穷的新变化、新机遇;我们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同时与固有的管理思维、理念和传统既得利益的群体在市场经济行为下的搏弈对抗越来越强烈。所有的商业风险最终均折射在法律风险上。商业风险就是法律风险,律师的价值更大程度上不断地得到客户的认可和尊重。
常常有人在我办结一笔业务后,很隆重地对我说:“辛苦了。”我常常感慨:其实对我说辛苦的人,比我辛苦,因为我们律师的辛苦全世界都看得到,我们也得到了我们应该得到的,而他们的辛苦往往就是默默付出,且回报甚少。
既然律师享受着生活上“锦衣玉食”,难道工作上就不应该“风餐露宿”吗?然而有如此多优秀的律师同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心痛之余,也开始深思为什么?
作为一名执业逾18年的律师,先从我眼中的律师开始谈起吧!
我们这一代律师,对律师职业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港台剧里的“律师”,侠肝义胆,充满正能量,当然也充满智慧。除了律师行业的薪酬预期和身份地位等,自我价值实现应该还是选择这一行的最主要原因吧!
而一旦选择了这一行,才发现“一入法门深似海,从此红尘无故人”,律师是“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的群体,法律实务往往走在时代前沿、社会变革前沿,所以律师也就需要不断充电。因为时代在变,法律随之而变,律师的知识结构也必须与时俱进。
每个律师都渴望成为那法庭上或客户眼中最亮的星,首先是四年法学本科学习,毕业时才发现知识储备远远不能满足律师执业要求,往往就只能继续攻读研究生,等研究生毕业,通过了全国司法资格考试,一年的实习律师阶段后,终于拿到律师执业证,才明白只是成为一名律师,但距离一名合格的律师之路还很遥远、很遥远。
因为这时候,刚刚执业的律师才明白“法律不仅仅在乎逻辑,更在乎经验”的真正含义。经验从没有捷径可以获得,我们帮助客户解决的都是“麻烦”。没有经验,仅凭书本知识如何能做到、做好?只能通过时间不断堆积。行业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优秀律师的专业技能训练时间一般不应低于一万小时以上,于是我们在没有成为法庭上最亮的星之前,首先必须成为深夜里、办公室里最亮最持久的那颗星。“从不加班,因为我们从不下班”成为很多律师的口头禅。
同时,律师又往往是不喜欢循规蹈矩的一群人,往往具有“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而非在确定性中等待不确定性”的特质,很多律师都因为不愿在国有企业或公务员系统,在公、检、法系统内过一份“在确定性中等待不确定性”的工作和生活,而毅然决然放弃了别人眼中的安稳,步入需要自我终生管理,未来充满各种可能性、不确定性,甚至风险重重的律师生涯。律师在对未来充满期许的同时,尤其在执业初期,内心焦虑和不安全感随之而来。
律师是自我管理、自我设(底)线,同时又是对自己有很高要求的知识分子群体。律师具有必须对自己工作成果负责、并承担相应责任的工作特性,这就注定如果不会自我管理,律师的一天完全可以早晨从中午开始,但一旦步入这个行业,自然会在前述压力下,发现所有律师都在学习,都在进步;在奔跑的人群中,想停下来,也是一件挺难的事。于是,在律师行业大发展的历史洪流中不停地前行。
这么多同行在工作岗位上猝死,真的是死在辛苦吗?我不这样认为。我个人认为这些律师不是死在辛苦,而是死在责任心。律师,尤其是争议解决类律师(或称诉讼律师)往往是一个主办律师(带几个助手)在战斗,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由于律师一般处理的是委托人的例外事项,往往没有太多的人可以帮助,而且在客户委托律师后,责任也将全部落在律师身上,面对当事人殷切期盼的眼神,律师的责任和光环一样沉重。
“律师执业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越投入遗憾越多。”这是我1998年刚刚做律师的时候,在《中国律师》杂志上读到吕红兵律师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在随后这十多年律师执业生涯中,时常想起。事实也是如此,为了遗憾少点,再少点,于是加班,再加班,研究再研究。加班成为家常便饭,而加班又不断挤压个人生活空间。律师事务所往往就成为每幢商务楼里“夜灯层”的代表。做法律检索、起草法律文书,哪怕写一封邮件上的主题都要斟酌字句,慎之又慎。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同时,由于我们的法律业务(尤其是争议解决类法律业务)是“偶发、刚需、低频”,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客户会发生例外事项,急需律师。但一旦发生,就像家人患病一样,又是刚性需求,案情有时往往就是命令,律师可能原本计划好的健身或旅行,会因为当事人的一个电话,一切都变了模样;只能对自己最亲的家人和自己说:“对不起。”
同时,刚毅的律师形象,往往又让大家认为律师是强大的,不需要关怀的,而律师往往是内心倔强的,通常又不愿轻易向人展示;于是成了孤独焦虑,而又少有人文关怀的群体。
所以,我常常讲,律师要学会善待自己。
一、学会平衡工作和生活。减少无谓的社交,做个优秀的律师,首先要学会说“不”。大部分的律师往往是专业技能型人才,却缺少了些商业思维,包括对自己时间价值的判断。任何一件事,都有三大成本“货币、时间、精力”,客户往往对货币的投入有清晰的商业判断,但对一件事情上投入的时间、精力成本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如果律师遇到这样的当事人,请学会说“不”;不要碍于面子,苦了自己。
二、简单工作,快乐生活。让健康成为一种责任。健康不仅仅是自己的,是家人,也是每一个真心希望你好的朋友们的;将工作和生活的圈子分开。建立压力疏导和释放机制,培养一个良好的业余爱好,把时间光在美好的事情上,无论这事情是否能赚到钱。
三、律师就是应该聚焦做减法,专注在某一业务领域或行业内,不求广度,但求深度,同时学会和其他专业的律师,分工交换,彼此成就。而非要不断地学习广泛的新知识,再从知识转化为知识应用(智慧),最终导致心力憔悴。
律师是依靠客户的信任和尊重活着的,没有了信任,就没有了一切的基础,没有对专业的尊重,可能对律师的付出就无法正确解读和给予相应的对价。为了那份信任和尊重,常常让律师有了“士为知已者死”的冲动和勇气。做了律师,就享有体味人间百态的资格和机会,每一段倾诉,都是一个故事、一个托付信任的肺腑心声,于是睡梦里也会出现案件或业务的工作内容。学会和优秀的同行更多地合作,也许可以让你压力小些,时间和精力的损耗再小些。
四、律师还是要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感。我个人认为在民众思想如此激烈碰撞且文化呈现多元化的今天,在努力重塑全民价值观共识的今天,在一个没有达成普遍共同认可的道德底线的今天,无论任何人说什么、做什么,都会有坚定支持的声音和坚决反对的声音。什么是我们缺少幸福感的源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想还是可以达成一个基本共识:莫名的焦灼和强烈的不安全感是主要成因。我们可以减少焦灼、减少不安全感的重要手段是什么?达成对某件事情,或某些事情在发生前对其未来结果(成果)的普遍共同认可的或好或坏的预期是根本。而在中国全面进入到风险社会的当下,很多事情的预期都变成了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恰恰是当下律师工作和生活困顿的主要原因。
不是我们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在互联网时代,要求大家都必须做什么已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正如同,我们到了成年以后,可以不明白自己要什么,做什么?但一定要先想明白自己不要什么,不做什么一样。尤其是我们律师执业过程中更要想明白,想清楚。
虽然这个职业有前述诸多的困难,尤其是现在还有了大家都普遍提及的“律师过劳死”,但我很庆幸选择了这个职业。如今我喜欢将1998年做执业律师,2005年开办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解释成一种试探。但当我事过境迁往回看,它揭发了我不愿承认的懦弱,或提醒了我从不自知的坚强。只是我当时不知道这两者对我都是好的。
律师执业多年最大好处是当我们面对一件事,一个机会时,无论成功,或走在成功的路上,都能更加明白什么是成功的要素,更明白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明白什么时候我们不得不与内心的最后一点倔强谈和,更明白无论遇到什么坎或事,均能坦然面对,以及如何面对。 回味其中,临风对月,任韶光荏苒。痛并快乐着,只是我们需要点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随笔心得,与君共勉,说了这么多,落脚点就是一个目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律师本质就是以体力作为支撑的脑力劳动者,没有体力,律师这行是没法干了。所以,让我们明天一起去跑步吧!
田庭峰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主任、上海律协宣传委委员 、上海WTO法研究会副会长。
业务方向:企业风险管理。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