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上海市律师协会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邵万权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张鹏峰
廖明涛 黄宁宁 陆 胤
韩 璐 金冰一 聂卫东
徐宗新
编 委 会: 李华平 胡 婧
张逸瑞 赵亮波 王夏青
赵 秦 祝筱青 储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闫 艳
应朝阳 陈志华 周 忆
徐巧月 翁冠星 黄培明
主 编: 韩璐
副 主 编: 谭 芳 潘 瑜
曹 频
责任编辑: 王凤梅
摄影记者: 曹申星
美术编辑: 高春光
编 务: 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http://www.lawyers.org.cn/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师协会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lawyers.org.cn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律师业最讲究师徒传承,但建立好的师徒关系越来越难。
上海瀛泰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瀛泰),正在建立新师徒机制——不仅有资深律师或合伙人亲自手把手教,还能全程系统化参与案件。合伙人始终秉持着开放、宽容、自信的心态,坚持教学相长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重视高校人才源头的储备和挖掘,还建立了健全的传帮带培养机制。
截至2018年底,全国执业律师人数已达42.3万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律师占比超过60%。仅2016至2018年,新增的执业律师人数就高达10万人,2022年,全国律师人数或将突破62万人。青年律师是律师队伍的未来,如何培养优秀法律人才成为各家律所管理者的头号任务。
在激烈的律所人才抢夺大战中,瀛泰如何制造独具特色人才竞争的武器?作为一家计划十年内进军红圈所的百人亿元大所,瀛泰将如何培养人才?在今后的律所人才培养中,瀛泰又将提供哪些经验借鉴?
人才的竞争 源头在于院校
对瀛泰主任周波律师来说,快乐之处不仅在于多做了一个大案件,更在于给优秀法学生颁发奖学金。
今年6月,周波作为华东政法大学律师学院的特聘教授出席律师学院2019年度毕业典礼暨奖学金表彰大会,他向获取海外高校录取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颁发了“瀛泰-领航”奖学金。
这样的场景已是第五年出现了。在与律师学院五年的深度合作中,瀛泰已经资助了近60名优秀学子出国深造,鼓励他们发奋图强,开拓眼界,归国后加入涉外法律服务律师队伍,助推中国法律服务业国际化的布局和发展。
事实上,瀛泰已在多所高校设立奖学金。
当前,律所的竞争不仅在于专业,更在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源头就在于院校。
2012年,瀛泰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创收突破千万,跻身进入上海律师事务所60强。海纳百川汇英才,专业定位展头角,瀛泰启动了人才培养计划。
瀛泰人才引进的源头主要来自各大法学院校。瀛泰合伙人夏利群律师介绍:“我们和高校合作的措施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设立奖学金,一个是建立实训基地。”
2012年至2019年期间,瀛泰分别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等高校建立了实习基地的合作。同时在华东政法大学律师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设立奖学金。
“设立奖学金和建立实习基地,一方面,能够储备人才,让一些优秀毕业生了解瀛泰,以后能够加入瀛泰。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律所和学生之间的连接,也能进一步扩大律所的品牌宣传。”夏利群律师说道。
有研究认为,25—45岁的青年人才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坚力量。这部分人才是目前我国人才队伍的主力军。就上海律师业而言,2.5万名律师中,45岁以下的青年律师比例占据半壁江山,青年律师规模的扩大也使得各家律所不断研究和推出人才培养计划和机制。
近年来,各家律所尤其是大所的人才培养措施越来越多样化、体系化,如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的大学生刑辩训练营、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的青年菁英律师计划、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的“大成杯”青年律师模拟法庭大赛、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的“逐梦全球”未来菁英孵化计划等。
“瀛泰之所以采用这种模式,是因为我们觉得这样比较直接,虽不能说百分之百的立竿见影,但作为一种桥梁,我们和院校学生有个相互了解的过程,可以达到宣传和人才储备的作用。”夏利群律师介绍道。
瀛泰通过长达7年的摸索实践,在人才储备和培养方面硕果累累。不少曾获得瀛泰奖学金的学子加入瀛泰,现已成长为瀛泰律师团队中的骨干力量。瀛泰在几大合作院校中的口碑口口相传,虽然也有一些学生进入其他大所、政府机构或出国留学,但瀛泰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机制被业内称道。
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相长
著名法学家江平教授说过:律师兴则国家兴。近些年来,我国青年律师队伍数量快速增长,但青年律师成长和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在《关于扶持青年律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青年律师是律师队伍的未来。扶持青年律师成长发展关系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也关系律师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来,不少地方律协或律所成立青年律师培养专门工作机构、设立青年律师培养工作专项基金、加大对青年律师优惠扶持力度、实施青年律师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传帮带培养机制、搭建青年律师业务学习和交流平台、建立青年律师培养工作奖惩机制等多种方式来健全完善青年律师培养工作机制。由此,业内对青年律师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作为一家成立于2005年的海派律所,瀛泰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已发展成为一家全国知名的综合性百人亿元所,在金融保险、国际航运、建筑房产、资本市场、公司商事、劳动法、知识产权等法律服务领域享有声誉,曾荣获钱伯斯推荐的“卓越律师事务所”、《商法》CBLJ “卓越律所大奖”“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瀛泰的发展秘诀离不开一个重要因素:人才。
事实上,律所在高校设立奖学金或者建立实习基地并不是业内的新鲜事,但由律师个人出资并以律所名义设立奖学金,且将高校作为律所人才储备重要源头,并坚持由合伙人带教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瀛泰在业内是领先者。
《礼记·学记》中有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所谓教学相长,是指教与学相辅相成。这一理念在瀛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瀛泰每年都会接纳一定数量的学生,尤其是海外学成归来的学生。这些学生前来实习时,由业务能力强、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合伙人或骨干律师作为学生的带教老师,形成教学相长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实习生进律所后,我们会对其就整个律所的各项制度进行培训。而在业务方面,我们不是让实习生做辅助性的工作,我们也不做课堂式的授教,而是以教为主,实习生进入某个专业团队后,会学习不同的工作流程和办案流程。通过一两个月的实习,参与到某个具体案件中,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熟悉律师的工作节奏、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夏利群律师说。
瀛泰对新人的培养是让其参与个案并全程跟进。比如和合伙人一起参与客户电话会议,了解与客户有关案件的进展情况、需要客户提供哪些文件和证据、如何整理和梳理思路等。带教老师会要求新人参加完会议后对内容进行相应的整理,并制作证据目录,之后提交至带教老师审核,带教老师修改后再给到新人。在消化过程中,新人若有疑问可随时向带教老师请教和探讨。
此外,和客户举行的一些重要面谈会议,在征得客户同意的情况下,合伙人也会让新人一起参与。如果是公开开庭的案件,合伙人也会让新人旁听后写一份庭审报告,然后由带教合伙人进行内容复核,之后合伙人会将审核修改的内容发至客户的同时也抄送新人一份。
“这样一来,对实习生而言,能够系统化地参与到案件中,从前期、中期到后期,有个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学习,我们将这称为全程跟进。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主动性的,而不是被动性的和填鸭式的。”夏利群律师说,其在带教的过程中也经常和新人强调,不懂一定要随时问,要及时消化。
瀛泰非常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对律师助理的培养,瀛泰各业务团队也有自己的培养机制。
以瀛泰劳动法团队为例,合伙人对青年律师的培养,除了日常业务的指导和带教,也会定期安排内部和外部的培训,内部培训主要由律所资深高伙或邀请外部专家来律所为大家进行培训,外部培训主要包括参加海外学习培训、论坛讲座培训等。
在夏利群律师看来,青年律师参加论坛或讲座培训讲课好处多多。
第一,在台上,演讲表达要清晰流利,语音语质要抑扬顿挫,在此过程中能够锻炼律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做演讲材料PPT,也是对青年律师以往执业经验的一次归纳总结和梳理。
第三,在准备演讲材料的过程中,对自己没有掌握或者掌握不扎实的知识点,可以进行知识再补充和更新,有利于青年律师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第四,活动现场可能会面临一些突发性的提问,可以锻炼青年律师的现场应对能力。
日常工作中,瀛泰也很注重对青年律师文字能力的培训。“我会要求团队每人每周要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但内容一定要准确。此外,我们也会经常参加一些与劳动法方面相关的论坛,论坛发言需要提交论文,我会要求青年律师写论文,并保证论文的质量,尽可能获得一些发言的机会。”
今年6月底,夏利群律师所在的劳动法团队发布了第一期典型案例报告,该报告是基于2019年上半年度所办理的典型案件及司法口径所撰写, 这也是瀛泰首次由专业领域团队以推送形式对外公开专业领域的案例。而这些内容,都是来自于团队平时的培训和学习积累的成果。
让青年律师尽早摆脱依赖
有人说,公司创始人和管理层的唯一使命是获得最好的人才,为他们创造最好的环境,给他们自由和信任,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让公司成为一个对最好的人产生最大影响的地方。这段话在律师界同样适用。
夏利群律师认为,律所要为青年律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除了要保证青年律师获得公平的职业竞争环境,还要为其建立科学的学习指导制度,在青年律师的实习阶段结束以后,仍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指导律师继续“扶上马送一程”,更有利于其成长和发展。但这种依赖是有时间限制的,青年律师要尽快让自己独当一面。
“在日常带教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刚进入职场的毕业生或者律师助理,甚至一些独立办案的律师,他们对团队的负责人都有一定的依赖性。”夏利群律师对这种依赖性极其不满,他觉得青年律师要有责任和担当,第一道关就要做好,要培养工作的独立性和严谨性,不要总认为背后有人“撑腰”, 要尽早摆脱对团队负责人的依赖性。
“我经常跟青年律师说,你们不要有依赖性,依赖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你老出错,那合伙人的工作量会很大;如果错误率低了,那合伙人的工作量就相对减轻了,可以再去做其他方面的开拓,提高整个团队的生产效益。”夏利群律师认为,摆脱依赖性,这是青年律师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关键点。
对于大多数合伙人来讲,“放手”和“信赖”的过程其实挺矛盾的,夏利群律师也提到了这一点。在其看来,律师最终就是要独立办案和开庭,如果青年律师一直没有机会单独面对客户,不能独当一面,对个人成长而言其实是一种压抑。但对于带教老师而言,放手也是一种矛盾的过程,倘若放手了,那律师助理有可能把案件搞砸,最终客户也会丢掉。但不放手,这些青年律师就没办法成长。
现在,律师界出现了不少律师不愿带徒弟,特别是不愿意传授核心技能的现象。为何?因为有许多律师助理“羽翼丰满”后便抢师傅饭碗。夏利群律师对这种观点不太赞同。“我认为,合伙人要自信,也要放手,秉承着包容和耐心的态度。要培养一个人,就不能自私,不然最终吃亏的还是带教老师。”
正是由于合伙人始终秉持着的宽容、自信的心态,很多青年律师在瀛泰这个大平台上得以迅速成长。很多律师执业一两年已开始带律师助理或者实习生,待到执业四五年之后,不仅独立办案能力强,而且带教经验也很丰富。这些青年律师在瀛泰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被看见、被认可。
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是相通的
俗话说,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师傅。
人才是律师事务所的核心资产。只有实现了人的传承与发展才会实现律所的传承。
当下,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瀛泰希望将律所打造成为一个复合型、国际型的平台,不断摸索和探讨涉外法律人才培养路径和机制,为学成归国的学生提供发展机会,为律师思维的创新提供契机,在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的同时,积极提升事务所的涉外法律服务能力。
因此,近年来,瀛泰特别重视优秀涉外人才的招聘和培养。
“很多人提到,学历是一个敲门砖,这是一个事实。但我认为它不单单是一个敲门砖,而是体现工作能力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当然这只是一种普遍现象,并非学历高的人工作能力就一定强。”
在夏利群律师看来,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是相通的。
夏利群律师就硕士论文要求进行了比喻,硕士论文不能只是简单地凑数字,需要学生具备检索能力、归纳整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而这种能力和律师工作所需的能力是相通的。在他看来,学习能力强的人,工作能力一般都会很强,而工作能力强,审题能力也会比较强。所谓审题能力是指律师对一项工作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瀛泰招人不仅仅是看学历,还看应聘者总体的综合能力,包括个人性格、谈吐、表达能力、英文等。
以劳动法团队为例,夏利群律师详细介绍了瀛泰如何招人选人:“招聘环节分为面试和笔试。有四套笔试题,应聘者随机抽取,这些题目不一定全部和《劳动法》相关,而且没有标准答案,主要考察应聘者的审题思路、表达能力、逻辑判断分析、文字表达等,笔试必须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笔试结束后,还有一个英文口试,主要让应聘者做自我介绍,了解他的兴趣爱好、职业选择、口语流利程度等,口试时间差不多在15分钟左右。如果觉得不错的,我们后续会有一个相关的检索题目给到应聘者,要在24小时内完成并回复给我们,如果成功通过考核,即被录用。”
作为瀛泰人力资源管理和律所培训的主要负责人,夏利群律师在面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人才的要求有一套自己的标准。
瀛泰从2005年成立至今,经过十余年快速稳健的发展,现已成长为一家知名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共有 50多名合伙人,150多名专职律师,在广州、天津、宁波、舟山设有分所。所有专业人员均毕业于国内外知名法学院校,80%以上律师获得硕士以及博士的专业学位,兼具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教学相长的人才培养模式,瀛泰在金融保险、国际航运、建筑房产、资本市场、公司商事、劳动法、知识产权等法律服务领域不断为业内输送优秀法律人才。
2016年瀛泰与英国夏礼文律师事务所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联营办公室,2017年加入了中国首家跨国律师事务所联盟——中世律所联盟(SGLA)。随着瀛泰逐步走上规模化、国际化道路,管理层制定了一个策略——优势专业继续保持,培养一批专业化律师人才。
相信随着律所人才培养机制的不断摸索和完善,瀛泰主任周波在十周年庆上提出的律所下一个十年计划——向红圈所、国际所进军,将不是梦!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