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律师文化 >> 上海律师 >> 2024 >> 2024年第03期
《上海律师》编委会

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上海市律师协会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邵万权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张鹏峰    

                  廖明涛  黄宁宁   

                  陆   胤   韩   璐  

                  金冰一   聂卫东    

                  徐宗新   曹志龙   

                  屠   磊    唐   洁     

                  潘   瑜           

编  委   会:李华平   胡   婧   

                  张逸瑞   赵亮波 
                  王夏青   赵   秦    

                  祝筱青   储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闫   艳   应朝阳
                  陈志华   周   忆    

                  徐巧月   翁冠星 

                  黄培明   李维世   

                   吴月琴    黄   东

                  曾    涛
主       编: 韩   璐  
副  主  编:谭    芳  曹   频    
责任编辑:王凤梅  
摄影记者:曹申星  
美术编辑:高春光  
编       务: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http://www.lawyers.org.cn/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师协会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lawyers.org.cn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上海国仲观察:知产仲裁护航中企出海

2024年第03期    作者:文│王唯骏 上海仲裁协会副会长,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    阅读 585 次

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知识产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方面,随着技术创新的加速,企业需要保护自身的创新成果不被侵犯,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差异巨大,这要求中国企业必须具备跨国知识产权管理和风险防控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参与国际竞争时,海外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有着强烈的法律意识,涉知识产权的法律程序日益成为海外竞争者针对中国企业的策略之一。一旦不能妥善处理知识产权法律纠纷,不仅会影响企业的业务发展,还可能对企业的长期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促进交易、预防风险和争议解决是法律服务的三大功能,其中争议解决更是“最后一道防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个意义上,如何更好地帮助企业提升有效应对知产法律风险、妥善解决法律纠纷的能力,也是法律服务机构的重要使命。借此机会,我想从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的实践出发,就如何用好仲裁法律服务机制、帮助中国企业妥善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分享一些看法。

 

一、知产仲裁案件总体情况和特点

相较于法院涉知识产权的诉讼而言,涉知识产权的仲裁案件总数比较少。数据显示,全国法院2023年共审结知识产权案件49万件,而2022年全国仲裁机构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为3715件。但是,从增长率来看,全国法院系统2023年受理知产案件数量同比增长1.8%,而仲裁机构2022年受理知产案件的同比增长率达到26.05%,可见知产仲裁的快速发展趋势。上海国际仲裁中心2019年至2023年共计受理了317件知识产权类的案件,其中2023年受理154件,案件数量相较于2022年的增幅更是达到250%。

知识产权仲裁案件数量近年来之所以快速增长,结合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受理案件的实际情况来看,可能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是知识产权类型本身在快速发展,呈现出新型化、复杂化、高技术化的特点。从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受理的案件来看,除传统的著作、专利、商标许可合同外,近年来还受理了涉及数据产品研发、适航技术标准委托编写、网络游戏代理、电商软件平台开发、电竞主播转会竞业限制、连锁酒店特许经营、艺人网络直播等新类型的知识产权纠纷。这类新型知识产权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因此对争议解决的时效性、保密性和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仲裁非公开、专家断案、一裁终局的特点能契合这类交易的解纷需求。

二是知识产权在复杂的跨境交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知识产权商业化运用在交易中,特别是“一带一路”出海企业。在这类交易中,争议的外观表现为买卖合同、建工合同、服务合同、投资合同、合作合同等合同纠纷,但争议的实质是某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其中也包括了有关权利的效力纠纷和权利公允价值的判断问题。比如,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曾处理一宗中资企业依托香港平台公司,与来自韩国的合作方开展电子烟投资合作的纠纷,其中的主要争议就集中于涉案投资项目的核心知识产权是否侵犯了一家世界知名烟草公司的同类专利权。这个案件涉及多份交易合同的合并审理、域外法律的适用、技术专家证人的使用以及多语言程序的审理,此时,仲裁解决这类交易纠纷的语言多样性、程序灵活性、审裁专业性和裁决跨国执行性等专业优势便能充分发挥出来。近年来,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也遇到了多起涉及中国企业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新能源产品、出售专利企业等含有高知识产权附加值的跨境交易案件,涉及的争议问题不仅限于当事人合同的约定,还包括数据合规安全、双反审查、国际市场准入等国际知产前沿法律争议问题,呈现出国际性强、专业性高和纠纷内容复杂等特点,这也是国际上倾向于选择仲裁解决这类纠纷的主要原因。

二、仲裁服务中国企业知产出海的举措

正是基于仲裁与诉讼的互补优势,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注意到,仲裁近年来已经逐渐被纳入国家知识产权相关顶层设计中。2019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关于深化协同保护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的意见》等文件,其中明确提出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试点工作,鼓励、支持仲裁机构开展知识产权业务,提升知识产权仲裁国际化水平。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也在2018年被纳入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知产仲裁调解能力建设试点单位。在上海,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和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于2022年发布了《关于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要增强仲裁、调解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维权援助及纠纷应对中的实效,支持仲裁、调解机构进一步针对重点贸易和投资国家或地区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服务,引导企业通过和解、调解、仲裁等方式快速解决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因此,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订立涉及知识产权的跨境项目交易合同时,首先要结合交易的特点,对是否选择仲裁作为纠纷解决机制作出判断。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的仲裁机构,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也在积极落实中央关于打造国际一流机构、助力涉外法律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纠纷创新探索实践:

一是推动仲裁技术创新。构建“数智化”仲裁全周期线上平台,引领在线仲裁新模式、新业态。2023年5月21日,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上线仲裁全周期线上进行的“数智化”平台,至今已在线立案9332件、受理案件6442件,系统注册仲裁员1107人、注册当事人8992人。2021年,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在全国率先设立“数据仲裁中心”,并于今年配套出台了数据仲裁规则,嵌入了全线上仲裁、数据专家咨询、先行调解等程序。至今,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已经受理6宗适用数据仲裁规则进行仲裁的案件,类型涉及数据服务提供、数据产品研发、数据系统开发等前沿领域。“数智化”仲裁和数据仲裁创新也成功获评2023年度上海知识产权改革创新工作十大典型案例。

二是加强仲裁能力提升。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于2024年1月1日起推出“一本主规则+两本特别规则+两本程序指引”的仲裁规则群,从在线技术的使用、知识产权类案件证据规则的创新、知识产权争议解决专家资源的使用等多个维护提高对知识产权类纠纷的争议解决能力建设。为配套新规则,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于2024年发布了新仲裁员名册,在目前的1463名仲裁员中,具有知识产权专长的仲裁员有160人。在上海国际仲裁中心近期受理的一宗跨国生物制药专利许可合同纠纷案件中,当事人约定仲裁程序使用英文进行,并在仲裁协议中特别约定了仲裁庭成员应当具有相关纠纷审裁实务背景,还约定仲裁庭有权发布涉及程序安排和证据事宜的程序令。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最终组成了由一位中国的商务专家、一位法国籍的国际仲裁专家和一位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具有权威影响力的律师(首席)组成的仲裁庭。仲裁庭采用程序令、程序管理会议、证据开示等国际仲裁的通行方式进行审理,使案件中涉及的大量专业文件和证据得以有效出示,并与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积极开展配合,妥善处理文件送达、程序通知等事项。

三是实现仲裁阵地前移。成立36年以来,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共计作出2.6万余份仲裁裁决,涉及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的当事人,案件中一方或双方为境外当事人的占10%,一方或双方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占40%,其余50%为国内当事人间案件。2023年,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受理了4879件案件,争议金额为708.07亿元,其中双方均非上海主体的案件占比为52.71%,一方当事人非上海主体的案件占比为87.2%。在国际/涉外案件比例、非本地当事人案件比例、案件平均争议金额等方面,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均在中国仲裁机构中处于领先水平。2014年至2023年,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共受理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案件254件,争议金额超过55亿元人民币,涉及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包括新加坡、阿联酋、文莱、老挝、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波兰、意大利、西班牙、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圭亚那等。去年,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的一宗裁决成为越南法院首例承认执行的中国仲裁裁决,该案例也成功获评2023年服贸会全球服务实践案例和法制日报社“一带一路”十周年典型案例。

作为出海企业的“陪跑者”,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也积极探索“走出去”路径,于今年5月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上海国际仲裁(香港)中心,成为上海仲裁首个境外机构。香港中心目前采用“沪港双规”联动模式,在案件管理方面,引入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的规则和管理模式;在仲裁员职权和仲裁费用方面,则利用香港本地法律的优势,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方式,最大化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和仲裁庭的程序主导权。通过结合香港本地仲裁法律制度的开放性优势和上海国际仲裁中心过去30余年形成的案件管理成功经验,香港中心未来可以为中资企业开展“一带一路”投资提供更加便利的知识产权争议解决服务。

结语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显著加快,在全球市场中的角色也经历了显著的转变,不仅体现在企业数量的增加和全球市场份额的扩大上,企业的角色和功能也实现了从简单的制造和出口到品牌建设、研发创新的根本转型。以“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兴起的背后,是中国商品技术竞争力的提升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而以电商、游戏、短视频、快递等为代表的服务业出海企业,则把诞生于中国本土市场的生产和管理创新经验应用于全球,从中国品牌蜕变为全球品牌。无论哪种模式下,相关企业都应当注意加强对自身享有的知识产权类权益的合同保护,谨慎选择准据法,妥善设计合同中的权利义务,防范知识产权交易风险和纠纷的发生;在利用自身优势占领全球商业版图的同时,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法律、消费习惯和竞争环境,寻求积极、有效的知识产权争议解决机制。在这一过程中,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也期望在市知产局的指导下,与其他知产法律服务同仁进一步开展合作交流,不断优化仲裁解决知产纠纷的质效和提升服务企业的能级。百舸争流千帆竞,长风破浪正当时。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