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滩上,有父子律师,子承父业;有夫妻律师,比翼双飞;也有兄弟律师,携手并肩。但是,一家五个亲兄弟都是律师的极为罕见,而五兄弟都在同一个律师事务所执业且都是从事金融法律服务的,在全国乃至世界恐怕也是绝无仅有!
他们是,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李氏五兄弟”:李宪普、李宪德、李宪惠、李宪英、李宪明。
宝剑锋从磨砺出
李氏五兄弟的祖籍是辽宁,父亲曾是县城里的知识分子,因被错划为“右派”而举家被迫流放到农村。由于条件差,生活苦,李氏兄弟从小就养成了“同舟共济”的习惯,兄长参加工作后,马上就承担起弟弟们的读书费用,五兄弟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在成才之路上披荆斩棘。一家人委曲求全地忍受着屈辱、贫困的折磨,节衣缩食,勤俭度日,为着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而艰苦奋斗:好好读书,改变命运,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阳光,驱散了李家人头上的阴霾,五兄弟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1979年,李宪普通过自学考取了齐齐哈尔医学院;1988年,他毅然告别了颇有成就的医学岗位,再一次靠自学考取了吉林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经济法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到上海华东政法学院任教;1995年,开始了专职律师生涯,并师从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和吉林大学副校长张文显教授门下,攻读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带头哥哥”李宪普的督促和影响下,老三李宪德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老四李宪惠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获民商法硕士学位;老五李宪英毕业于佳木斯医学院;老六李宪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
1994年,李宪普给正在大庆一家国企当总经理的三弟李宪德写了一封十几页情真意切的长信,力劝他投身律师事业;五弟李宪英、六弟李宪明闻讯也决定参加律师资格考试。于是,在1995年司法部通过律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名单中,同时出现了三兄弟的名字。
1999年,那是一个让李氏五兄弟终身难忘的年份。在李宪普的说服和召唤下,李氏五兄弟离开北京、大庆的不同岗位,汇聚到了大上海。从几个弟弟都获得律师资格开始,李宪普就思考着如何凝聚五兄弟的才智和专长,聚精会神专攻一个领域,他说:“无论最终选择什么方向,我们都应该明确一个准则,那就是我们要做只有10%律师能做的事,而不是90%的律师都会做的事。”那么,哪一个领域国家最需要?哪一个领域最具有挑战性?哪一个领域最具有发展空间?基于名师的指点和多年的法学研究与思考,经过反复论证,他选择了大家都比较擅长的金融专业。兄弟们豁然开朗,欣然从命,达成共识后在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方面作了各自有所侧重的分工,兄弟们满怀一腔热血,投身于金融法律服务的研究、探索、实践、创新的征程。
长缨在手缚鲲鹏
现代法律服务业需要律师之间的精诚合作,发挥整体优势,金融法律服务更是如此。五兄弟已经是个小团队,但他们深知所选择的事业和道路需要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大团队共同努力。在创业之初,五兄弟就选择了团队化、规模化的展业之路,确立了资源共享、人才培养、专业品牌的基本发展理念;如今,五兄弟团队成员已近30人。
金融法律服务领域的创业之路是漫长而又艰苦的。浩如烟海的金融法律,纷繁复杂的法律关系,检验着五兄弟团队的学识与勤奋,也锤炼着五兄弟团队的意志和毅力。五兄弟团队注重理论研究,坚持开展“阵地战”,信守长线理念,纵深配置资源,力避跟着经济项目转,始终致力于金融法律的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参与立法。十年来,五兄弟团队先后在《金融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中华工商时报》、《解放日报》、《上海金融报》、《中国保险报》、《银行家》、《金融家》、《企业与法》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李宪普、李宪明律师应全国各地的四十余家金融机构、政府机关的邀请举办金融信托法律业务讲座和金融立法论证,接受报刊、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记者专访近百次。李宪普和李宪明都是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特聘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资格评审专家和国务院《信托机构管理条例》起草组成员,多次参与了全国人大法工委、全国人大财经委、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等政府部门的金融法律法规的起草、论证与制定工作。五兄弟团队更注重产品设计,实践创新,在“锦天城”其他合伙人及同仁的鼎立支持下,他们创造、设计了一个又一个金融品种。为沪、京、粤、苏、浙等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大型金融机构和企业集团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法律服务,取得了可圈可点的骄人业绩。
2002年7月,上海爱建信托投资公司推出了上海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五兄弟团队提供了全程法律服务。他们勇敢地迎接挑战,全力以赴设计中国信托业第一个集合资金信托产品。最大的挑战是交易结构和法律文本的设计,每一点都必须与金融、公司、合同、担保、行政管理等一系列法律规定对接,实现风险控制,又要让老百姓看得懂,经过反复深入的研究,字斟句酌的推敲,终于在我国开信托产品集合私募之先河,3000多投资人将闲置资金转化为社会投资,成交量达5.6万亿元!一条新的融资渠道,解决了建设方的资金筹集问题;老百姓多了一条新的投资渠道,并从中获益。该项目形成的法律文件,成为近十年来金融理财市场反复使用的法律文本,被信托界誉为中国信托业得以奠基的碑石。
上海磁悬浮交通项目股权信托受益权投资计划是五兄弟团队的又一个创新产品。上海磁悬浮铁路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线,作为上海磁悬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股东之一的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拟以其持有的项目公司股权进行融资。五兄弟团队通过缜密的调查研究和法律论证,最终确定了财产权信托方案,将优先/劣后的信托收益权分层与信用增级技术运用于投融资法律实践,由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发行信托计划,将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优先受益权转让给社会投资人,实现了2亿多元的融资目的。该方案取得两点突破:一是运用信托制度,实现权利转换,将不便于在市场上交易流通的股权、债权、房产乃至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或财产权转换为可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权益凭证,转化为金融资本,这是我国首次运用信托制度将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资本化的成功尝试。二是根据信托受益权分层原理,设计了优先/劣后的交易结构;运用信托制度进行财产权分层交易、风险分层、风险隔离和内部信用增级,开辟了我国运用优先/劣后的结构设计进行信托投融资安排的先河,奠定了我国资产证券化基本交易结构的法律基础。
2006年6月21日成立的上海信托登记中心,是自主开展信托登记业务、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李氏五兄弟团队为登记中心提供了全程服务。筹备之初,配合上海银监局、浦东新区政府等进行可行性研究,经过反复论证,提供了多项研究报告;设立过程中,协助有关部门起草、准备了各项审批、报备文件;设立后,为信托登记制度和流程的完善提供了持续服务,设计了近30个包括各项制度、流程、交易规则在内的信托登记规范性文件。该中心的设立,是中国资产管理领域的里程碑,结束了中国信托法施行多年来信托业长期面临的信托登记“有法可依、无法操作”的尴尬局面;已为全国二十三家信托公司提供持续信托登记服务,运用网络系统技术实现了远程登记申请和书面文件审查相结合的信托登记工作流程;为将来在上海建立信托受益权流通市场奠定了基础,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李宪普律师说得好:律师是规则设计者,是规则不足的发现者;律师的核心使命就是铺路造桥,探索创新,通过制度设计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保证创新产品的生命力和长期适用性。李氏五兄弟团队在前三个项目中倾注大量心血所精心设计的法律文件、交易结构和创新思路与理念,都为银行、证券、投资公司和重大工程项目所沿用,其法律元素也在后来十多部金融法律法规中得到确认和体现。
心若不息无止境
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明确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定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宏伟蓝图展现在世界面前。
制度立基,法为灵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离不开一个健康的法治环境。8月1日实施的《上海市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标志着本市首个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破茧成蝶,上海律师在金融法律服务中将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历史责任光荣,历史机遇难得。李氏五兄弟已经确立了明确的目标,李宪普律师谈了他们的打算:第一,成立专门研究所,以金融为轴心,开展全方位的理论与实务研究和探索;第二,在目前近30人团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团队规模,开展综合服务;第三,持续加强立法参与,这是法律人的最高境界,充分履行金融律师的社会责任;第四,围绕金融主业,进行制度创新,但愿铺的路架的桥成为法律认可的康庄大道。李宪普认为,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政府应成为金融孵化器,创造并优化各种条件,大力扶持和发展金融专业化服务、金融中介服务;应加强地方立法,将成果融化到规则中去,可低成本解决重大难题。他还建议:放眼当今世界,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中心发展也多源于航运中心,金融与航运是一体的;市律师协会应大力加强专业律师队伍的建设,设立金融和航运专业化服务机构,形成规模效应,为“两个中心”建设提供综合性的法律服务。
上海律协副会长、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乃蔚律师对李氏五兄弟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非常敬业,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准!他们同心协力,精诚合作,积极开发现代法律服务业务,正在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李氏兄弟始终秉持这样的理念:培养新一代律师,进行团队建设,实现规模化发展,是金融律师服务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他们深知,今天取得成绩是属于他们的团队,属于锦天城这个集体。有一个富有活力和凝聚力的团队,才会有今天的业绩;有新生力量的成长和壮大,才会有明天的辉煌。
李氏兄弟这五个东北汉子,“落户”上海已整整十年了。他们心手相连,风雨同舟,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不懈奋斗,在金融法律服务领域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作为新上海人,他们既有粗犷豪爽之气,又有周密细致之风;他们坦言,在十年的辛勤耕耘和艰苦奋斗历程中,一直得到上海市各级政府和律师同仁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上海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海派文化,使他们如鱼得水,让他们受益匪浅,更促使他们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他们表示,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为实施国家战略和上海国际化大都会建设贡献一切力量!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