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上海市律师协会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邵万权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张鹏峰
廖明涛 黄宁宁 陆 胤
韩 璐 金冰一 聂卫东
徐宗新
编 委 会: 李华平 胡 婧
张逸瑞 赵亮波 王夏青
赵 秦 祝筱青 储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闫 艳
应朝阳 陈志华 周 忆
徐巧月 翁冠星 黄培明
主 编: 韩璐
副 主 编: 谭 芳 潘 瑜
曹 频
责任编辑: 王凤梅
摄影记者: 曹申星
美术编辑: 高春光
编 务: 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http://www.lawyers.org.cn/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师协会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lawyers.org.cn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全球范围内,不良资产管理是各国金融体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国家通过诸如资产证券化、债务重组等金融工具,显著提升了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美国的TARP计划(问题资产救助计划)通过创新的金融工具解决次贷危机带来的不良资产问题,日本在经济衰退后通过资产证券化减少了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这些国际经验为中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高速增长,但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以及金融体系的不太完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中累积了大量不良资产。这些资产不仅是金融风险的来源,也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议题之一。金融市场的发展为不良资产的处置提供了新的机会,特别是通过资产证券化和债务重组等金融工具的创新运用,解决了传统处置方式的诸多限制。
不良资产的积累不仅影响金融机构的健康运营,也影响了宏观经济的稳定。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和不确定性增加,中国不良资产管理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加剧。在这个背景下,利用创新金融工具有效处置不良资产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结合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分析金融工具在中国不良资产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探讨其未来发展前景。
一、中国不良资产的现状与挑战
(一)不良资产的定义及分类
不良资产是指金融机构因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或发生其他违约行为而产生的资产,通常包括不良贷款(NPLs)、不良债券及其他信用不良的金融工具。在中国,银行系统仍是主要的不良资产持有者,特别是国有银行负担了大量由国企产生的不良贷款。此外,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债券市场的不良资产规模也在不断上升。
不良资产的类型多样,不仅包括传统的贷款违约,还包括其他形式的金融工具违约。例如,随着金融市场衍生品的发展,一些企业的信用违约掉期(CDS)和抵押支持证券(MBS)等复杂金融产品的不良资产也不断涌现。这些非传统不良资产的处置难度更大,需要更多创新工具和市场化的解决方案。
(二)不良资产积累的原因
不良资产的积累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下行周期:在经济衰退期,企业收入下降,偿还债务的能力大幅削弱,导致不良贷款增加。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外部需求下降,特别是在疫情等外部冲击的影响下,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不良资产规模随之攀升。
2.过度扩张和杠杆作用:一些企业在经济繁荣期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当经济下滑时无法应对债务压力,导致违约率上升。在过去十年中,部分行业如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高杠杆进行扩张,但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加剧了这些行业的不良资产问题。
3.公司治理问题:国有企业中,管理不善、内部控制薄弱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决策链中的问题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许多国企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财务透明度不高、融资决策错误,增加了不良资产的形成几率。
4.监管相对滞后:中国金融体系中的监管制度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较于市场的发展速度,仍然存在滞后性。这种滞后性导致部分金融风险未能及时识别和处理,从而转化为大规模的不良资产。例如,在影子银行体系中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积累了大量风险资产,监管机构难以全面掌控其风险。
(三)国际经验借鉴:欧美与日本的不良资产管理
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通过TARP计划救助金融机构,采用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化解不良资产,极大提升了不良贷款的处置效率。TARP计划的核心是通过联邦政府购买或担保不良资产,从而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防止大规模破产。同时,美国还采取了破产重整和大规模注资的方式稳定金融市场。
日本在其泡沫经济破灭后,通过大规模资产证券化削减了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负担,使其金融体系得以恢复健康运转。日本的经验表明,资产证券化在处置长期滞留的不良贷款方面有显著效果,同时通过严格的信用增级措施,可以有效吸引投资者参与不良资产市场。
相比之下,中国的不良资产管理领域虽已开始探索,但仍面临体量庞大、透明度不足等挑战。尽管中国近年来推动了资产管理公司(AMC)接收不良资产的改革,但与国际市场相比,创新的金融工具尚未广泛应用。未来,借鉴国际经验,提升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化、透明化将是中国金融体系稳定的关键。
二、金融工具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创新运用
(一)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通过结构化金融工具转化为可流通证券产品的金融创新。其核心在于将未来现金流作为证券的还款来源,通过信用增级等方式提高证券的信用等级,降低投资者的风险。在中国,不良资产证券化自2016年启动试点以来,规模逐渐扩大并在多家银行推广,尤其是国有大行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1.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国际经验
美国通过资产证券化处理次贷危机中产生的大量不良贷款,极大缓解了金融机构的压力。TARP计划中的资产证券化项目不仅帮助银行将不良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还通过政府担保和信用增级措施增强了市场信心。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后也通过类似手段,减少了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比例,恢复了金融体系的健康水平。
2.操作流程
(1)资产池的选择:将一批类似的不良贷款打包成资产池。资产池的质量决定了证券化产品的信用等级,因此在选择资产池时,通常会对不良资产进行详细评估,以确定其现金流的可靠性。
(2)设立特殊目的载体(SPV):SPV负责管理资产池并发行证券。SPV通常与原始资产分离,以确保投资者能够获得更高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3)信用增级:通过第三方担保、超额抵押或分级结构等方式提高证券的信用等级。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将不良资产转换为投资者可接受的高等级债券,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4)发行证券:将证券出售给投资者,银行通过出售资产获取现金流,优化资产负债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投资者对固定收益产品的偏好,特别是在利率较低的经济环境中,证券化产品提供了相对较高的回报率。
不良资产证券化不仅减轻了银行的资产负担,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然而,证券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对于不良资产的实际回收率和现金流的预测,投资者可能无法获得全面的信息。未来,如何提升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透明度将是该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债务重组与债转股
债务重组是通过重新协商债务条款,调整企业的偿还能力,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近年来,中国的债务重组案例不断增多,债转股作为减轻企业负债的有效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具有长期发展潜力但短期流动性困难的企业中。
1.债务重组
(1)延期偿还:通过延长还款期限缓解企业压力。延期偿还通常适用于那些有长期盈利潜力但短期现金流困难的企业,通过调整偿还期限,企业可以获得更多时间来恢复生产和销售。
(2)减少债务负担:协商减少部分利息或本金。债权人与企业通过协商,可能会同意减少部分债务,以避免企业破产,并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创造条件。
(3)债务互换:将债务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资产或权益。债务互换的形式多样,可以用企业的股权或其他实物资产替代债务,从而实现财务重组。
2.债转股
债转股适用于短期流动性困难但具备长期发展潜力的企业。通过将债务转化为股权,银行成为股东,以企业未来的发展为投资收益,降低企业的杠杆水平,减少其财务压力。
在中国,债转股主要集中于大型国有企业。近年来,银行通过市场化手段推进债转股,帮助一些负债沉重的企业重获发展动力。例如,在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通过债转股的方式,部分企业成功降低了债务负担,提高了资产负债表的健康度。
债转股的成功案例显示了这一工具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债转股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债务与股权转换的评估不公正等问题。为确保债转股的有效性,银行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和监管。
(三)非标准化金融工具的创新
近年来,非标准化金融工具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应用逐渐兴起,如不良资产基金、特殊机会投资基金等。这些金融工具凭借灵活的结构和复杂的法律安排,能够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
1.不良资产基金:这些基金专门投资不良资产,通过专业管理团队的深度介入,实现资产增值。不良资产基金通常由大型私募股权公司设立,利用其丰富的市场经验和资源,对不良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和包装。
2.特殊机会投资基金:这些基金针对短期内出现困境的企业,通过重组或注资使企业恢复盈利,进而获得收益。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特殊机会投资基金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这类基金通过灵活的投资策略,在市场波动中发现机会,从而为投资者带来回报。
三、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与监管框架
(一)政策支持
近年来,中国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银行通过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资产,如资产证券化和债转股等。此外,政府也推出了支持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理的税收和金融政策,以降低处置成本。
随着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化推进,政府通过税收减免和金融支持措施,为金融机构和不良资产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政策便利。例如,对不良资产处置收益的税收减免政策降低了金融机构在处置不良资产时的财务压力。此外,政府还推出了多项支持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处置不良资产的政策,鼓励市场主体通过多种手段优化资产负债表。
在资产证券化的推广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支持尤为关键。自2016年起,中国政府逐步放宽了不良贷款证券化的准入标准,并通过金融市场改革,提升了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接受度。通过对金融机构的政策性支持,尤其是在资本金、贷款利率和融资成本等方面,政府为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工具。
(二)法律保障
近年来,随着破产重整制度的逐步完善,中国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处置不良资产的法律基础得到进一步加强。
中国的《企业破产法》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通过破产重整,许多企业得以在债务危机中获得重生。对于不良资产的市场化处置,破产重整为债权人提供了一个法律框架,确保其能够在企业破产程序中获得合理的偿债安排。同时,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也使得企业在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时,能够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达成协议,减少了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在不良资产的证券化过程中,金融法律的健全性至关重要。如何在确保投资者权益的同时,防止过度证券化引发新的金融风险,是当前中国法律体系需要面对的挑战。加强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监管,确保市场透明度,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市场信心。
(三)监管挑战
随着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多样化,监管机构需在推动金融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寻找平衡。例如,资产证券化涉及复杂的金融结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依然存在,因此加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是监管的重点。
中国的监管机构在过去几年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增强对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监管。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和原银保监会分别出台了多项文件,要求金融机构在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时加强风险披露,防止金融风险的过度累积。与此同时,监管机构还通过建立金融市场的风险评估体系,定期监测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情况,确保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在不良资产的创新处置过程中,如何应对新的监管挑战仍然是未来的重点。随着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新的金融工具不断涌现,监管机构必须在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
四、金融工具创新运用中的挑战与风险
尽管金融工具的创新提高了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但也伴随一些挑战和潜在风险。
1.风险集中化问题:资产证券化将不良资产的风险分散给投资者,但在系统性危机中,可能导致风险再集中,触发更大的金融风险。证券化过程中的复杂金融结构可能掩盖底层资产的实际质量,当经济环境恶化时,这些证券化产品可能面临大规模违约风险。
2.信息不对称: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如果投资者无法了解底层资产的真实质量,可能导致判断失误。提升证券化产品的透明度,确保投资者能够获得充分的信息,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前提。
3.法律与监管空白:中国当前的金融体系中,针对非标准化金融工具的法律规范仍待完善,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监管难题。特别是在跨境不良资产处置中,法律与监管的协调性不足,可能导致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任度下降。
五、展望与结论
随着中国经济继续转型升级,不良资产的处置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在此过程中,金融工具的创新运用将扮演关键角色。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有望进一步推动不良资产处置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法律和监管框架的完善也是保证创新金融工具安全、有效运用的前提。
全球化与本地化相结合,将是中国不良资产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特别是欧美和日本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但也需根据本土的经济和市场特点,制定适合自身的创新工具。同时,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多新型工具和技术将应用于不良资产处置中,包括智能合约和自动化资产管理系统。随着不良资产市场的不断成熟,未来几年内,金融工具在该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通过不断完善不良资产的处置机制,提升金融工具的创新应用能力,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将会得到加强,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也将更加稳健。
朱峰北京浩天(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律协金融工具与金融基础设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等高校兼职教授/硕导业务方向:证券及资本市场、金融工具、资产管理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