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律师文化 >> 人文荟萃

文娱动态

每个人的马拉松

日期:2015-09-22     作者: 北 雨


2013年8月,与一群热爱登山和运动的朋友们登川西高原的雀儿山。雀儿山主峰海拔6168米,是我第一次挑战6000米级别的山峰。一般情况下,攀登雀儿山的队伍会设大本营、C1、C2和C3营地,从C3登顶下撤到C2。由于我们大部分队员的体力很好,领队决定只设立高C2营地,从C2直接登顶后回到C1。跳过一个营地,对于近6000米的海拔而言,挑战很大,当然成就感也很强。

在去雀儿山之前,我一直很不规律地锻炼,有时攀岩,一个月跑步5、6次,时有时无地保持自己运动的状态。毫无意外,我几乎是队伍里最弱的一员之一,从C1到高C2漫天大雪里差点失温,登顶最后一段60度坡的攀冰每挥三次冰镐眼前一昏需深度呼吸恢复意识和视力。最终受雪山眷顾,安全登顶并下撤。但也是那次,让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体力的不足。

那时攀冰的小伙伴们早已经开始有规律地跑步,受着这些积极、热情又充满活力的朋友们的鼓励,我也开始有规律地跑步。上跑步论坛(如跑步圣经、跑吧)囫囵吞枣地看文章,懂了些专业词汇(比如间歇跑可以练心肺、长距离慢跑可以练耐力),知道了一些运动及营养学方面的理论。每个月的跑量不超过100公里,常在世纪公园绕毛线(跑圈),一开始配速每公里7分半钟,1、2个月后提高到6分半钟,参加去年12月初的上海国际马拉松的半马,首次成绩2小时20分。

那时起开始严肃地爱上跑步,因为它直接,它赋予你极端的自由,穿上鞋,无论天气,你的双脚可以带领你去想去的地方。天冷的时候,出门前也许稍有迟疑,但一旦迈出,被冷风吹拂,至少心是热的,还有逐渐热起来的身体。抱持着这份热爱和不懈的坚持,那年冬天我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也是那年冬天,骑行哈巴、徒步梅里,一有时间就没让自己闲着,身体的状态一直保持得很好。

蜜月期总是短暂的,短时间上速度太快,没有遵循每两周增长距离10%的安全法则,很快我一侧膝盖的外侧有了运动伤害,猜测为骼经束综合症(ITBS)。我没有太重视它,买了一根ITBS带(跑步时绑在膝盖上),还是按照常规继续跑步训练。去年3月报名参加杭州跑山,赛前2周走路时扭伤右侧脚踝。休息2周后还是完赛了21公里山路,赛道上曾再次出现轻度扭伤,跑了几步发现并无大碍,最后坚持完赛。6月组织朋友徒步七尖(即从西天目到东天目),同是右脚再次严重扭伤。

在之后修养的3周期内,潜心阅读与跑步有关的理论知识。在国外跑步运动发展的近几年,高手各持不同的理论,而其中似乎最适合我自己的是MAF训练法。MAF训练法是由Dr. Philip Maf-fetone发明的训练方法,即跑步时心率控制在180跳减去个人年龄数字以下,通过长期训练(通常2至3个月,因人而异),此心率下的配速会越来越快,也即你的有氧能力会越来越强。MAF适合初学者和有氧能力不强的跑者,也可避免对膝盖、脚踝的伤害,论坛上有很多使用MAF成功的案例。不轻信,于是买Maf-fetone的著作,研读他的理论,直到被他的理论说服,开始全面使用MAF训练,配速从5分半钟退到8分半钟,要赶上世纪公园边散步的人都有困难。

通过MAF2个月的训练,忍受严重掉速的心理落差以及逐渐消失的大腿肌肉后(MAF期间为了有氧肌的促成,不能进行无氧运动),9月的一天早晨,髋关节再一次地伤着了,疑似大转子滑囊炎,日常跑步训练不得不停。

但参赛的诱惑太大,去年10月19日,在北京参加马拉松全马。北京雾霾指数400,我戴着口罩,一遍痛斥这该死的空气,一遍无奈地迈步起跑我的第一个42.195。12公里后对空气的渴求让我扯下口罩,开始大口地呼吸。赛后一周,我的呼吸道遗留着疼痛,让我记得那空气和傻傻的坚持的意义。11月杭州马拉松全马,12月香港TNF50跑山,今年1月厦门马拉松全马,3月无锡马拉松全马,在毫无训练的基础上我一刻不停地参加这些著名的国内赛事。朋友笑称我以赛代练,我知道代价很大。4月11日,临时报名参加临海柴古唐斯56公里越野跑,为5月的首个100公里拉练。赛前并未充分了解柴古唐斯的难度,一路上都踩着每个关门点的关门时间,精神上承受着完赛的巨大压力,22公里处,又是右脚严重扭伤,扭伤程度前所未有地疼痛刺心。原地恢复许久后一瘸一拐地走,再慢慢跑起来。虽然一再坚持,在最难赛段的中间,被一群临海登山队的志愿者劝退,前路无望,只有无尽的黑夜和极度的疲劳在前方等待,于是放弃下山。此后很不甘心地放弃北京的100公里,草原的全马。

在家跑休至今4月有余,心里五味杂陈。也一再问自己,跑步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一直参加比赛的意义是什么。经历波峰落入谷底,直到安安静静这几个月,一些想法才越来越明晰。

想明白的那个中午,外面气温38摄氏度,我在车里等眼前的红灯,去赴一群朋友也是跑友的约。回忆跑步前的日子,就像我即将要驶入的隧道,很黑一条道向前。在和朋友们或在一个人跑步的那些日子里,在公路上、在山里丛林之间,一直很激昂,好像完全忘记了身处隧道中。等从隧道里出来好远,遇到红灯回头看,才发现早已经越过黑暗到了另一端。这是我从未预料过的。

跑步不自觉地改善了我,在很有规律自己训练的日子里,我成了一个自律的人,12点睡觉,7点起床,睡眠质量好,三餐饮食健康,出门跑步,不管多冷的天,不管多热的早晨。我朝气蓬勃,加班熬夜第二天也不觉得疲累。它具有一种力量,让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变成了更好的自己,并且对于持有这种状态毫无抵抗力。

    出差、旅行时我也会带上跑鞋,在陌生的城市、在心仪的河流湖泊边大山下留下我跑步的足迹,它使你以不同的速度、更少的时间去看去了解更多你眼前的世界。对于热爱徒步的人来说,跑山更是让你能在1天时间里轻装完成原本重装需要2天才能走完的山路。平时上班早起跑步短距离后,开启充满能量的一天,可以面对更多工作的压力。而夜跑又可以提供一个人与内心独白的时间,沉淀一天的经历和感悟。

跑步还可以让你接触许多和你一样,希望保有健康、乐观和激情的人,你会在群体的督促下周末6点起床披上战衣出门训练,你会在意志沉沦时看到充满活力的他们是你的过去也是你的未来。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从事各行各业,但你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享有蓬勃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力量,愿意去尝试、去突破和寻找生命中的快乐。这些珍贵的精神品质,是你工作、生活所不可或缺的财智。你也会看到年龄不是不从事某项运动的理由,因为那些50、60岁一直在坚持运动的人真的青春如洗,你会想象也许20年后我还是看起来和现在差不多,如果我坚持运动。

但它不是十全十美的,它如同生命中其他的经历,必须是囊括了烦恼和痛苦。就像我已经经历的运动伤害。更甚的是对心理的打击。我有一个从事相同行业的朋友,最近刚刚开始跑步,配速很久上不去,很沮丧。与我聊她的挫败感与对自我天赋的否认,我感同身受,也和她分享了我最近这几个月的一些想法。坚持和不放弃,在我们这样的人心里,占据太重要的位置,也许成功更甚。潜意识里的好胜心,不能容忍自己在任何一个方面成为一个失败者。一旦你投入时间和精力,就不自觉地期待回报,对于跑步,回报可以是更快的速度,更长的距离,也可以是更游刃有余地完成原本不能完成的路线。如果得不到回报,挫败感袭来,打击是无疑的。何不放轻松一些,把跑步或者任何其他投入的一些事物,只视为生活和事业的调味料。在人所必须用一生去追寻的梦想之外,用更平静的心去经历其他。

执着热爱着跑步,今年或许不跑,明年还将继续。它也许像人生,不是非要等到我们参透了其中的奥义或找寻到了它的意义,才会努力找一个目标或借口。它也的确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但它不可或缺,精神上、身体上甚至灵魂上。学着与它的多面相处,“享受”在这个过程里,如同生命里自然伴随的挫折、打击、苦难和压力,如果没有后面这些,生命还是否完整?学会和它们和平相处,最终战胜它们,并心怀感激。

最近看到一个日本跑马拉松的视频,开头是几万人起跑的严肃画面,每个人都是跑者,和参赛的你我一样,穿着专业的压缩衣裤和腿套,戴着心率手表和遮阳帽,神情严肃,公平地经历流逝的时间,期盼又担忧这眼前的42公里,想比自己、想比别人跑得更快。突然音乐和画面一转,所有的参赛选手朝着四面八方散开,话外音用一种特别振奋人心的声调读出以下台词:“人生不是一场马拉松。这比赛谁定的?终点谁定的?有属于自己的路,真的有吗?我们还没有看过的世界,大到无法想象。没错,偏离正轨吧。烦恼着,苦恼着,一直跑到最后,失败又怎样?绕点路也没啥,也不用跟人比。路不只一条,终点不只一个,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可能。人生各自精彩。”

诚然,在人生的旅程,每个人都有一条独特的跑道,都有自己的马拉松。我们或停或行,或快或慢,都不是为了什么终点———而是因为那些风景与心情,让我们终究不虚此行。●

    (作者单位:上海市方达律师事务所)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