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上海市律师协会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邵万权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张鹏峰
廖明涛 黄宁宁 陆 胤
韩 璐 金冰一 聂卫东
徐宗新
编 委 会: 李华平 胡 婧
张逸瑞 赵亮波 王夏青
赵 秦 祝筱青 储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闫 艳
应朝阳 陈志华 周 忆
徐巧月 翁冠星 黄培明
主 编: 韩璐
副 主 编: 谭 芳 潘 瑜
曹 频
责任编辑: 王凤梅
摄影记者: 曹申星
美术编辑: 高春光
编 务: 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http://www.lawyers.org.cn/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师协会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lawyers.org.cn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国律师制度恢复40周年。同样是在这一年,我作出了关乎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决定——从一名报社记者转型成为一名执业律师。
从记者到律师,于我而言,与其说是转型,倒不如说是一次专业的回归。作为一名法学本科毕业生,由于一些机缘巧合,我的职业生涯开启于记者这个神圣但似乎与法律不着边的工作。
可因为怀揣对法学的热爱,我不愿彻底与法学割裂,我坚持承担起了维权栏目,并努力成为媒体圈里最懂法的记者。也是这份热爱,让我一次次在司考这个号称“天下第一考”的考试中屡败屡战,最终收获成功。依然是这份热爱,给了我再次抉择的勇气,从入行最初的律师助理干起,到如今的实习人员(此文作于2019年),我正努力成为一名执业律师。
从记者到律师,转变的是职业,不变的是我心中对公平正义和法律的信念。即使面对千难万难,我也不会回头、不会放弃。我渴望成为全国40余万律师中的一分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者、捍卫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时代重托。
初心,让我坚持在维权一线
2015年,当我从大学毕业进入上海某知名报社担任记者时,领导老师曾好奇地问我:“一位法学生,怎么会想到来当记者?”我的回答是:“律师是铁肩担道义,秉公为法律;记者则是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两者虽有不同,但都担当着‘道义’二字。我决心用自己的法学知识去报道,去帮助一些自己可以帮助的人。”由此,我成为了一名奋战在一线的维权记者。
比如2016年6月,我接到消费者的投诉,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曝光了某大型地产集团在房屋预售阶段存在“捂盘惜售”并强制退还消费者购房意向金的行为,进而牵出了相关领域类似的潜规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撰写那篇报道,我将90%的时间及精力都花在了搜寻法律依据、政府相关文件及政策,并基于此进行逻辑推敲及解读,终于在法律层面搜寻到了突破口,遂联系了政府相关部门,最终敦促该集团楼盘按时开盘,并对全市开发商的预售楼盘进行一一盘查。那时的我,不仅重视自己的记者身份,更把自己视为一名法律人,要求自己的报道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又如2017年4月,我的朋友圈被“易到提现难”的消息刷了屏,我便第一时间来到易到上海总部的门口,了解到受害者数量众多、潜在受害者不计其数……当日,我跑现场、找司机、找用户,调查取证、思索着怎么和易到方面沟通斡旋。犹记得在隆昌路口的肯德基店里,我从中饭点一直坐到晚饭点,带着剩余5%的手机电量和满满的采访记录及证据回家。次日,《问易到客服何时有,资金安全否》《谁来做“松散劳动者”的守护人?》便见诸报端。自那日后的连续一周内,我撰写了6篇有关易到的系列报道,荣获了当年上海市第二季度“走转改”新闻奖。
有一种声音说,维权记者似乎是媒体里最苦的条线之一,可我却乐在其中,因为我怀揣着一颗践行法治中国梦的初心。在这样的坚持下,在我近4年的记者生涯中,我累计报道、帮助消费者维权近200件。
初心,让我坚持屡败屡战
作为一名法学本科生,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这个号称“国家最难”的考试,一直被我当成是检验自身实力的“试金石”。可我错过了大学“通关”的最佳时机,想要在职“过关”,难度可想而知。在一次、两次的失败后,我也曾心灰意冷,一度将过司考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内心深藏的“法律梦”不容许我轻易放弃,它始终激励着我从痛苦中奋起,即使屡战屡败,也要屡败屡战。
我不会忘记2017年的夏天,那个痛苦无比的夏天,那个如今回味起来充满幸福的夏天。一边是繁重的工作任务,一边是艰苦的复习迎考,我能做的就是从睡眠、饮食、休闲的时光里抢时间。白天是不偷懒的“新闻民工”,深夜是不放弃的“法学学生”,这样的模式切换,我坚持了184天,可随之堆积的是深深的疲劳感与濒临决堤的情绪。
9月的第三个周一,距离“末代”司考还有5天。当许多在职考生已经请好公休、静候考试来临时,我依然在坚持工作。“或许你也该请个公休,去考场踩个点,提前搬到附近的宾馆。”考友建议道。可是苍天似乎特意要考验我的决心和毅力,这一周我的工作更为忙碌:由我采写的周刊选题,专业度较高,需要继续补充采访;合作宣传的计划也已刊出,司考后一周见报,几乎每日都有采访安排;首届中国上海质量大会将于周五、周六在沪举行,我是条线记者,报道到了冲刺时刻;报社对我们部门的微信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正在努力学习中……傍晚,带着一身任务以及一丝对考试的恐惧,我压抑许久的情绪终于决堤了。现在回想起来,一个五大三粗的胖男孩边走边哭,是什么场景?我回到家,关上门,钻进被窝。醒来已是晚上22点,看到工作群里的伙伴们已报完了明日选题,我拍了拍自己的脸颊,悄悄报上了自己的选题,然后继续坚持复习,因为我的“法律梦”告诉我:战争还没结束,我没有资格放弃。
9月15日,考前的最后一天,也是中国上海质量大会的第一天暨开幕式。和其他的到场记者不同,我除了带着笔记本准备发稿外,还随身拖着一个行李箱,打算采访任务结束后直接奔赴考点附近的宾馆。可我没有预料到的是,本应于17点结束的首日议程因大会来宾的高昂热情而不断延后,导致我们记者的交稿时间也一拖再拖,20点半、21点、21点半、22点……当同寝室友已经入睡后,我还在撰写当日的新闻稿。直到晚上23点,发稿完毕,我才开始整理考试用具……
9月16日,“末代”司考首日。走入考场的我惴惴不安——我能行吗?我复习到位了吗?我昨天休息好了吗?开考后我才发现,弃考者接近三成,心想:既然坚持到了现在,我绝不能放弃!
更刺激的是,在卷一与卷二考试的间隙,我在星巴克火急火燎地完成了闭幕式消息稿的撰写。当我把文章发给条线领导时,他调侃道:“小高,你可充当了新华社!”群里的同行也纷纷为我鼓劲。同行的“战友”则打趣道:“别人都在复习,你还在发稿,你这还能过,那就是个奇迹!”
奇迹,真的在11月到来了——我通过了当年的国家司法考试!发榜日固然值得铭记,有人说这是属于我的“幸运日”或“奇迹日”;但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这段边工作边备考的艰难时光,它既是“奇迹诞生”的过程,更是我一生最美的回忆之一。
初心,让我坚持砥砺前行
在多年的维权报道中,我既有维权成功的喜悦感,也有得知报道登出后涉事企业依然我行我素、受害者继续奔走维权的无力感。当文章、报道不足以维权时,可否拿起法律的武器?已经拥有法律执业资格的我陷入了沉思,我想更直接地为受害者主持公道。
进入律所之前,我曾幻想过无数次身为律师替客户伸张正义、讨回公道的场景,可进入律所后的半年间,我似乎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挫折考验,采访报道的经验无用武之地,复习司考时的应试技能又无法全部作用于实践。小到团队行政内勤的助理事务,大到起草合同、撰写法律文书、出具尽调报告等,几乎每一个环节,我都难以成为老师眼中那个可以“省心”的人。
我还不是一名正式的执业律师,我必须脚踏实地地从助理、实习人员干起,我这样提醒自己。“你是我们的助理、实习人员,应该想办法提升自己的能力,降低我们团队的工作压力。这个给我们降压的过程,也就是你提升、长本事的过程。”团队主任张老师如此要求我。
我会咬牙坚持,无论前方还有多少坎坷,而支撑我继续砥砺前行的动力,依然是那一份初心。
2019年是我国律师制度恢复40周年。就在我准备这篇文章时,我再一次回顾了我国律师制度恢复的点点滴滴:我国律师制度走过了40年不平凡的伟大历程,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00多人,到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执业律师42.3万余人。我们的律师队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被质疑到认可度的不断提升。律师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者、捍卫者。
“你戴着荆棘的王冠而来,你握着正义的宝剑而来。律师,神圣之门又是地狱之门,但你视一切险阻诱惑为无物。你的格言: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惟有客观事实,才是最高的权威。”这是我曾摘抄的胡乔木同志所写的《律师颂》,字句不多却力透纸背,传递出了律师的信仰、坚持、自信与追求!我以此自勉,愿我能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践行法治中国梦而努力!
高睿
上海尊源恒律师事务所律师。曾担任报社记者,多次荣获上海市新闻奖及相关荣誉。
业务方向:民商事争议解决、不良资产及司法清收领域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