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上海市律师协会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邵万权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张鹏峰
廖明涛 黄宁宁
陆 胤 韩 璐
金冰一 聂卫东
徐宗新 曹志龙
屠 磊 唐 洁
潘 瑜
编 委 会:李华平 胡 婧
张逸瑞 赵亮波
王夏青 赵 秦
祝筱青 储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闫 艳 应朝阳
陈志华 周 忆
徐巧月 翁冠星
黄培明 李维世
吴月琴 黄 东
曾 涛
主 编: 韩 璐
副 主 编:谭 芳 曹 频
责任编辑:王凤梅
摄影记者:曹申星
美术编辑:高春光
编 务: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http://www.lawyers.org.cn/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师协会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lawyers.org.cn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从为摩的司机追回救命赔偿,到为外卖骑手维护合法权益,再到为数字经济立法建言献策,这位扎根法治沃土数十载的追光者,用专业与温情在卷宗里书写民生。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金全。
用踏实步伐开辟职业新篇
1982年,张金全出生在福建宁德的一个山村。作为村里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毕业后在南京一所高校从事行政工作,拥有了安稳的生活。
然而,彼时26岁的张金全却作出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决定:辞去高校工作,带着全部积蓄两万元来到上海做一名实习律师。回忆往事,张金全目光坚定:“作为法学生,我的内心始终有一种使命和理想在召唤。”
面对多家知名律所抛来的橄榄枝,张金全最终选择了一家初创律所。“与规模和名气相比,我更看重未来长远的发展和成长空间。”他解释道,“这家律所规模虽小,但创始人有对法律事业的一腔热忱和奋斗精神,愿意带教年轻人,这正是我所向往的。”而勤奋和务实的精神也成为张金全近20年律师工作的真实写照。
用法治温度融化困境坚冰
“法治的温度在于让普通人直起腰板的瞬间。”张金全的律师生涯始于一场“一元钱”的温暖相遇。
2008年的一个冬夜,刚成为助理律师的张金全加班至凌晨两点,错过了末班车。为了省下打车费,他选择搭乘摩的返回出租屋。掏钱时发现差一元零钱,他递上名片:“您要是今后遇到难处,随时找我!”摩的师傅接过名片,记住了这位诚恳的年轻人。
几天后,一通紧急电话打破了深夜的宁静——摩的师傅出了车祸,妻子从他的口袋里翻出那张名片求助。张金全连夜赶往医院,看到病床上浑身缠满绷带的摩的师傅和攥着缴费单抹泪的老人,他代理了此案。通过调取监控、锁定事故责任方,经过半年奔走,张金全为摩的师傅争取到45万元赔偿。在探望摩的师傅时,他主动减免了一半律师费:“剩下的钱留给孩子上学用。”
十年后,同样是一个加班的深夜,一名外卖小哥拎着送餐袋匆匆走进来,发现这里是一家大型律所时,一脸欲言又止的表情。通过一番沟通交流后,张金全得知外卖小哥因送餐遭遇事故,而平台与站点相互推诿,索赔无门。
“这个案子我免费代理!”通过连续72小时的证据梳理,他最终锁定“事实劳动关系”这一关键。庭审胜诉后,他看到的却是更庞大的沉默群体——全国仅有1%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被认定劳动关系。
“没有小案,尽是民生。”张金全带着团队走街串巷,在外卖站点记录工时表,与网约车司机推心置腹,终于把日夜奋战的心血凝结成《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障措施的建议》。如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每当看到街头巷尾的外卖小哥,张金全总会想起当年那个羞涩的年轻人直起腰板时眼中闪烁的泪光。
以专业智慧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上海的一张闪亮名片,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法治保障。”张金全说。
上海两会上,作为市政协委员的张金全将招商引资的“法律密码”娓娓道来。从完美世界游戏工作室跨境并购,到宝武集团亿元资产盘活,这位懂法律、知企业的律师总是能以独到的眼光精准发现突破点。
当直播电商迅猛突进时,张金全敏锐捕捉到这一行业野蛮生长的隐患。“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放任自流。”他提出《关于完善直播电商监管与法制保障的建议》,呼吁浦东试点流量确权立法,设立上海直播电商行业协会、明确各主体权责边界等。
面对国际商事纠纷激增,他推动建立“中介机构招商引资生态协同机制”,让律所、投行从“单兵作战”转为“联合舰队”;针对法律科创人才短缺,他建议设立全国首个法律科创中心,希望助推人工智能在法律行业广泛应用。
以法治犁铧
深耕乡村振兴热土
“乡村振兴不是纸上蓝图,而是脚下泥土。”作为上海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张金全的足迹遍布上海郊区的田间地头。这份赤子情怀源自血脉深处,从宁德山村走出的他,始终对土地有着深沉的爱。
崇明岛的风掠过稻田,张金全蹲在田埂上听农民算着账:“大棚不让搭顶,农机日晒雨淋;承包合同年年签,谁敢种跨年作物?”这些带着泥土味的困惑最终被张金全写进相关专题调研报告中,化作“允许农田复合种植”“延长土地流转周期”等一条条具体的建议。农户老季感慨:“张委员听得懂田坎语言,写得出农民心声。”
惠南镇海沈村,这个曾因土地碎片化、产业空心化陷入困境的村庄,因张金全团队的介入迎来转机。2024年春,张金全带领律师团队驻村调研,发现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率不足30%,大量闲置宅基地“沉睡”在乡野。
“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能让土地生金的‘金钥匙’。”张金全的一番话点燃了大家的希望。他主导设计的“土地集约化利用方案”创新提出:将分散宅基地指标统一划入集体,通过“点状供地”模式打造“十二工坊”文创综合体。村民将房屋出租给村集体,由镇运营公司统一招租,引入画室、陶艺社等业态。项目运营近三年,村民累计增收830万元,186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夜幕下的黄浦江畔,张金全依然在伏案疾书。他的故事是新时代劳模精神的生动体现:以专业捍卫公平,以情怀温暖人心,以实干书写担当。正如他所言:“法律人的信仰,就是坚守初心,不负每一份沉甸甸的托付。”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