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刘正东呼吁尽快解决中环线西段声、光、气污染问题不能让沿线居民整天“以棉塞耳”
日期:2007-01-29
作者:姚丽萍
阅读:2,672次
虹仙小区内,有条件的居民纷纷搬走了,没条件的只好整天关窗。人大代表们亲眼看到,有些居民整天只能“以棉塞耳”。市人大代表
刘正东呼吁:尽快解决中环线西段噪声扰民问题。
调查 三类环境问题扰民
刘正东说,前一段时间,市、区两级部分人大代表实地调查了中环线西段,发现存在3类环境问题扰民。一是噪声。虽然据称中环线采用了先进的改性SMA-13沥青混凝土面层,可有效降低行车噪声,但由于车流量大、距离近等因素,再加上窨井盖不平,车辆驶过,一天到晚轰轰隆隆,沿线居民不胜其烦。二是光污染。中环线采用的弧形照明路灯灯杆,确实美观,不失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正由于这个“弧度”,导致马路对面的灯光在夜间直接照到居民家中,亮如白昼。
三是废气污染。由于沿线居民楼紧贴中环线,靠近仙霞路出口,汽车排放废气让附近居民在家中就能闻到刺鼻的味道。这3大环境问题在中环线沿线可能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但西段居民所受干扰最为严重。
原因 不止是环境布局
为什么这里会有3类环境问题扰民?
刘正东说,从现场观察来看,地理位置是一个重要原因。这里处于北虹路下立交的上坡处和仙霞路出口处;而且,这个路段与数幢居民楼距离太近,其中一幢楼的外墙就是中环线的围栏,另一幢外墙距中环线围栏仅一二米,以致楼上居民的晒衣杆仿佛就在中环线人行道和车道的上方。
早在施工及试通车阶段,沿线居民就不断向有关部门反映,长宁区建委、市重大办为此进行过数次协调,也形成了几次会议纪要,但由于此事不仅涉及市、区间的协调问题,而且涉及众多单位间的协调问题,如中环线建设指挥部、中环线建设公司、市政二公司、电信公司、路灯管理所等,类似“七八顶大盖帽管不住一顶破草帽”的情形也就在所难免了。
建议 4项措施改善环境
■中环线建设单位应尽快根据过去承诺和有关规定,为居民家安装双层隔音窗,在该路段沿线安装隔音罩等;
■电信管理部门要彻底解决窨井盖响声问题;
■市政路灯管理部门在不影响交通安全的前提下,调低灯泡亮度、调整照射角度,以免对居民家造成“光污染”;
■交通管理部门要优化管理中环线仙霞路出口,加快车辆通行,以免因车辆拥堵而加剧噪声及废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