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见钱学群前,照例要做些采访准备。出乎意料的是,这位与郎朗、伏明霞等同批被香港政府相中的优才,能查到的资料很少。好好Google了一番,也只找到律师事务所网页上的一小段自我介绍,和一张郊游时表情放松的生活照。然而越是这样,越让人对他的人生经历和成才路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厦大“破例”的转系生
原声:从小就是个“不太安分”的好学生。
在西餐厅落地玻璃窗前的沙发里见到钱学群时,他一副工作中的律师状态,白衬衫、黑色西服,不过从他没打领带和不经义的笑容里,能感觉到他的专业严肃中还透着几分随性。
随后的交谈也证明了我的第一印象,因为话题一开始,他就告诉我个小秘密:自己从小就是个“不太安分”的好学生。
“我大学的专业本来是化学,读到一半时突然对这个学科失去了兴趣。”钱学群说,“厌学”不是因为化学枯燥,而是他发现这个学科里太“拥挤”了,几乎每个领域都有人占了先。要在这个学科里做出点新东西很难,即使有也不知道要等多少年啊!
就在大部分同学还忙着适应大学生活时,钱学群却做出了人生的第一个重大决定——转系。“我选了企管系,因为这个领域很新,容易冒出来。”他说,当时厦大还没有转系体制,有人帮他推荐。企管系负责人很为难,又不好拂他的面子,便给他出了道难题:“你能通过企管系前两年的所有学科期末考试,就接收你!”
钱学群拼了一个暑假,硬是通过了所有考试。这次“不可完成”的任务,让他明白了怎样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和努力争取。
每天研读一则论语
原声:香港不缺律师,但缺少我这种律师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争取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最佳途径并非轻言诉讼,而是未雨绸缪,谋定后动,战之能胜。”钱学群对法律的理解别有深意。他自言是半个“书呆子”,只要感兴趣的东西,就会一头扎进去钻研,不渗透不出来。读大学时,不管哪个系的课,感兴趣的都去听。研究生阶段又潜心研修了金融、法律课程。前几年迷上了《论语》,就每天读一侧,坚持了一年多,读后笔记都写了好几大本。他还拥有评估师、经济师等专业技术资格及创办、管理多家企业的经验。
因为他理解的律师,不只是会打官司,还要有足够的能力、知识、经验和背景,才能提前介入、襄助委托人进行各种民、商事活动。从战略规划、方案评估乃至日常的商务谈判、合同起草开始,为委托人妥为谋划,力求达到“必也使无讼”的最高境界!
博学让他厚积薄发。“既熟悉香港成熟的法制体系,又深谙内地的法律、金融、经济体制规律。”钱学群说,“香港并不缺律师,但可能缺少我这种律师吧。”
从做职业到创“志业”
原声:如果只想混口饭吃,就不做律师了
钱学群的从业经历,精彩得像一本书。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企管专业,进入一家金融机构做信贷员。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在一位前辈的引导下,他的业务很快就上手了。后来,钱学群又转入了证券行业。在一家证券公司当上老总后,他又毅然辞职去就读货币银行专业的研究生,并涉猎了投资银行领域。
就在大家都以为钱学群会在金融领域一路驰骋时,他却对律师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梳理我走过的职业道路,发现过去的每一份工作都只是一份职业,不能成为我的终身志业。”钱学群说,如果只想混口饭吃,就不做律师了。做金融收入高又稳定。但做金融需要资金,是帮别人打工,做一个真正好的商务律师,可以优雅地为自己打工,成为终身志业,以清净为庄严。
“放弃以前那么多积累,转入一个全新的行业,不可惜么?”记者问。
钱学群笑着摇摇头,“以前是个杂家,什么东西都想学,也因杂而博;现在才知道,人生的最高境界其实是专啊。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早几年就思考人生的真正目的所在,会少走很多弯路。我现在是到了‘删繁去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的时候了。”
不一定进香港律师行
原声:既然是人才,就不需要别人安排工作
这次入选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后,钱学群不需要先找到雇主,香港入境处就会批准他及家人到香港定居,但不会为入选者提供香港的就业机会。对此钱学群很理解,既然是人才,就不需要别人安排工作。
他说,自己并不一定会找个香港的律师行就职,他现在的志业是商务律师。商务律师与传统律师不同,他们具有财经、金融、企管等专业知识,是企业管理和法律专业性的复合决策型人才,不仅能解决事务纠纷更能够介入决策。
“获得优才资格,代表对我过去努力的肯定,同时也使我获得了一个更好的平台来实践自己的志业。我可以担任香港在内地投资公司的顾问,也能为内地、尤其是厦门企业到香港拓展做法律专业把关,出谋划策。”他说,“对于我,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继续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毕竟,去岁犹短,来日方长!”
香港“优秀人才计划”
“优秀人才计划”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2005年施政报告中率先公布的一项新措施,旨在吸引内地及海外的优秀人才到香港发展。
香港政府在6月28日公布了该计划的详细内容。计划每年初步定出1000名的配额,采用计分制审批,评选将定期进行,将名额分配予最优秀的申请人。按照以前的计划,内地人去香港工作,应该首先找到雇主聘请,才能获得香港入境处的批准,而这一新计划下,申请人如果符合条件,到香港前不必先获得香港雇主聘任,而是获得入境处的同意,就可以定居香港,再找工作。
这一计划采用两套计分制,分别是“综合计分制”和“成就计分制”。根据申请人的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因素打分。申请人获评分后,将依总得分排列名次,由行政长官委任的咨询委员会甄选,每年举行4次。获批准的申请人一般可在香港逗留12个月,居住香港满7年可获发永久性居民身份。包括钱学群在内首期获批的有83人。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