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上午,上海律协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上海律协第一会议室举办了“民办学校关联交易的规制与自治问题研究”专题讲座。讲座由《上海市民办学校关联交易管理办法》规范性文件课题起草负责人胡猛蛟主讲,上海律协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林昕律师主持,近30位律协会员到场参加。
胡猛蛟在讲座分享中指出,自《民促法实施条例》实施以来,我国民办教育领域对“非营利性”的理解和执行正在逐步深化,特别是在外资限制、集团化办学和财务透明度方面,监管力度显著加强。而“关联交易”作为民办学校治理中的关键敏感点,逐渐成为政策关注与改革推动的重要方向。
讲座围绕“行业及政策背景、关联交易规范实施要点、政府部门的监管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胡猛蛟结合多年政策研究和案例梳理,系统归纳了当前民办学校中存在的八类主要关联交易行为,包括:固定资产租赁、商品与服务采购、资金借贷、劳务支付、协议托管、资源使用、担保抵押以及集团化成本调节等。他指出,在《民促法》修法之前,由于缺乏明确规制,部分民办学校通过设置高租金、虚高服务费、虚构劳务等方式,从校方套取“灰色回报”,规避监管义务,严重损害了办学公益性原则。
胡猛蛟同时也强调,部分关联交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合理性,例如为学校提供便利的设施租赁、专业服务或过渡性融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建立了公开透明、可审查的机制,是否确保了交易的“公允性、必要性、合规性”。他提出,应通过完善制度规范、强化审计监督、明晰责任边界等手段,实现对民办学校关联交易的正当引导和有效监管。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就当前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难题积极发言,讨论内容涉及学校资产归属与使用问题、如何判定“关联方”范围、教育集团内部成本如何合理划分等议题。本次讲座不仅深化了与会人员对“民办学校关联交易”相关问题的认识,也为正在起草的《上海市民办学校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提供了第一手的实践反馈和政策建议。未来,课题组将继续广泛听取意见,推动构建更加科学、合理、透明的民办教育治理体系。
教育专业委员会将持续开展系列专题活动,围绕民办教育治理中的关键难题,推动法规落实和实操规范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