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浦江刑辩夜话(第十期)活动在建纬总所顺利举办。本次活动以“建房领域的刑民交叉问题”为主题,由上海律协刑法与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刑诉法与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建设工程与基础设施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承办。百余位上海市律协会员及律界大咖、同仁齐聚建纬总所会议大厅,共话“建房领域刑民交叉”热点话题。这一学术盛宴不仅彰显了专业融合、跨界协同的现代法律服务理念,更为行业树立了专业交流的典范。上海律协副会长徐宗新,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刑事部主任翟建,建纬研究院院长朱树英,建纬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韩如波、宋仲春,合伙人顾增平,建纬总所刑事业务部主任李莉莎等出席活动。
活动由上海律协刑法与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李莉莎律师主持,她向莅临来宾阐明了本次研讨会主题设置的背景与初衷,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议程安排、主旨发言嘉宾,并对各位行业大咖、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活动伊始,建纬律师事务所主任邵万权通过视频致辞,向主办本次活动的上海律协三大专业委员会致以诚挚感谢,并表示:当下民事纠纷与刑事风险交织的复合型难题日益增多,“刑事+房建”的蓝海市场正在显现。上海律协刑法、刑诉法与建设工程三大专委会的跨界合作,开创了“专业化跨界融合”的新型研讨模式。这种专业间的破界融合,通过“建房领域的刑民交叉问题”这一刑民交叉视角解读行业热点问题,为行业破解跨专业的复杂法律疑难问题提供参考。作为活动承办方,建纬特别珍视与律协各专业委员会的合作机遇,期待在建设工程与刑事法律的交叉地带,与各专业委员会保持密切互动,共同探索“刑事+”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
主题一:建房领域民事纠纷涉刑现状
会议进入第一个主题分享环节,上海律协刑法与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建纬所合伙人李莉莎律师进行了题为《建设领域民商事纠纷涉刑现状及难点探析》的演讲。她详细分析了建设领域民商事纠纷刑事化的现状,指出案件数量上升、争议范围扩大、处理难度提升的趋势;深入探讨了建设领域典型刑民交叉案件的热点和难点,如实际施工人在职务侵占罪中的主体认定、实际施工人的财物认定以及“工程欠薪”民转刑趋势下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认定等。她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揭示了刑民交叉案件的复杂性和处理难度,并提出了源头治理、风险识别等前置应对策略。
上海律协建设工程与基础设施专业委员会委员单建尧与谈。他结合办案经验,指出工程纠纷中项目经理伪造签证单、转嫁债务和虚报结算等三类刑事风险,呼吁完善司法认定标准。
刑诉法与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郭亮与谈。他结合工程案件代理经验,提出刑事辩护律师应运用刑事思维破解民事纠纷。
上海律协刑诉法与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思维进行点评。他首先对翟建、朱树英等行业大咖的到来表示敬意,表示刑辩律师必须超越单一刑法视角,大量吸收并融合行业知识、政策背景、专业鉴定、公司治理、交易模式等交叉领域的信息与智慧,通过跨界知识融合进行精准刑事辩护。
主题二:建房领域土地类刑事犯罪的辩护实务
在第二个主题分享环节,建纬研究院院长朱树英作为主讲人发表题为《从某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案,看土地使用权流转犯罪的刑民界限以及律师辩护自我保护的准确把控》的演讲。朱树英院长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土地使用权流转犯罪中刑民界限的模糊地带。他指出,刑法与民法在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上存在诸多交叉点,这些交叉点往往成为案件争议的焦点。朱院长详细阐述了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分析了该案在刑民界限上的争议点。
在演讲中,朱树英院长特别强调了律师在辩护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控刑民界限,以及如何进行自我保护。他提到,面对复杂的刑民交叉案件,律师需要具备深厚的法律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识别案件中的刑民界限,从而制定出有效的辩护策略。同时,律师在辩护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自我保护,避免因执业风险而陷入困境。朱树英院长的演讲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得到与会嘉宾的高度评价。
上海建领城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程培新与谈,以农村集体土地合作开发康养项目涉刑案为例,阐述了运用政策法规实现无罪辩护的策略。
上海律协反舞弊与刑事风控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凯方与谈,以“借力打力”为核心,解析行政手段破局与社会危害性论证双轨并行土地类刑案辩护策略。
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翟建律师进行点评和交流。翟建律师回忆了与朱树英院长的个人情谊和专业交流,对朱院长一如既往的细致和严谨表示钦佩。他结合自己丰富的办案经验,对非法集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非法集资是当前经济犯罪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其复杂性、隐蔽性和危害性日益凸显。翟建律师强调,在办理非法集资案件时,律师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识别案件中的关键问题和争议焦点,从而制定出有效的辩护策略。
主题三:建房领域串通招投标行为的刑事认定与危机处理
第三个主题分享环节的主讲人为上海律协建设工程与基础设施专业委员会主任、建纬所副主任韩如波律师,他以《串通招投标行为的刑事认定与违法行为防范》为题进行讲解,介绍了近年招标投标市场的监管情况,详细解读了串通投标罪的构成要件及案例,强调了行业协会在防范串通投标等违法行为中的重要作用。韩副主任还特别提到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研究分会举办公益直播活动,向广大从业人员普及了招标投标领域的法律法规和实务操作知识,取得了显著成效。
上海律协建设工程与基础设施专业委员会委员、建纬所合伙人顾增平与谈,通过串通投标案揭示刑辩困境,强调唯有构建“专业协作+行业深耕”生态,通过团队作战、风险预警、行业自律三管齐下,方能破解企业刑事风险困局。
上海律协刑诉法与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田磊与谈,通过一起典型串通投标无罪案例,揭示了刑事辩护精准把握法律实质对维护当事人自由与财产权益的双重价值。
上海律协刑法与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主任马朗进行点评,指出刑事辩护技巧“用语文拆解法律”的哲理思辨,通过对“串通”“招标主体”“招投标行为”等基础概念的语义解构,打破机械司法惯性,为无罪辩护开辟语言哲学新路径。
上海律协副会长徐宗新作总结发言,首先对建纬律师事务所对本次律协活动的精心组织和大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他指出,本次活动汇聚了业内顶尖专家学者的智慧碰撞。徐宗新副会长阐释“实质-形式”的辩证思维,表示实质判断是基础,但需注意法律明文规定的形式要件优先;通过专家协作来突破专业壁垒。对于行业发展,徐会长提出要重点培育复合型专业人才,打造“刑事+建工”的特色服务品牌。他建议通过跨所协作、跨界联动等方式,开发全链条法律服务产品,把握住建工领域刑民交叉等新兴业务机遇。最后,他呼吁业界同仁以本次研讨为起点,共同推动专业细分领域的创新发展。
总结致辞之后,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在民事纠纷刑事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浦江刑辩夜话第十期以「建房领域的刑民交叉问题」为题,开启了一场震撼业界的跨界对话。三大专业委员会破壁联动,百余位法律精英齐聚建纬,以建工领域为切片,剖解刑民交叉案件的复杂肌理。从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的刑民边界,到串通投标罪的语义解构;从项目经理债务转嫁的刑事风险,到工程欠薪民转刑的现实困境——这场研讨会既是专业知识的熔炉,更是法律人思维疆域的拓荒。其价值不仅在于输出实务解决方案,更在于构建起「刑事+行业」的复合认知范式,为法律服务专业化升级提供关键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