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程中鲜见律师身影
日期:2006-12-22
作者:党文俊
阅读:3,491次
“上海每年有数千亿的建设投资,但诸多重大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缺乏律师的参与。大力拓展非诉讼服务,律师积极主动在城市建设发展的主战场显示身手和才能,才是开创上海律师业新局面的主要渠道,更是上海律师伴随着上海大都市的发展而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是上海市律师协会建筑与房地产法律研究委员会主任朱树英在今天开幕的“长三角地区建筑企业维权事务研讨暨法务工作推进会”上的一段讲话。
依照入世承诺,明年将是我国建筑业全面开放之年,正如中国建筑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鲁峰所言:“当下,正是中国律师牵手中国建筑业破击长空的最好时机,中国律师要为中国建筑业参与国际竞争‘护航’,要为重大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护法’。”
重大建设项目 缺乏律师参与
那厢,北京的一家律师事务所为北京奥运的标志性建筑———国家体育场的建设工程,组织了10个合伙人、40名聘用律师、外加60名助理律师的庞大团队,忙得不亦乐乎———招标、监审、负责签署合同把关,提供各种法律建议意见,处理各种突发纠纷……
这厢,上海律师的主流业务还是诉讼为主,许多本应由律师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的领域和业务少有律师参与,更少有律师去开拓。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交通配套工程————54个地铁车站的大规模建设为例,投资达到2000亿元的工程,上海律师参与廖廖。
北京律师已经在分享奥运经济为北京律师业带来的活力:去年,北京律师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律师业收入约三分之一,占北京市GDP的1%,其中很大一部分利润来自为重大工程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这样的高端业务。
上海律师分享城市重大建设项目的意识显然还不够强烈:一方面,上海正在进行着众多投资巨大的投资项目,两个国际机场的扩建、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周边卫星城镇的建设,客观上,需要大量的、人数众多的律师参与并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工程项目方却在为找不到合适的律师提供非讼法律服务而犯愁。
朱树英将建筑工程项目非诉法律服务市场的“困境”归结于上海律师的业务方式陈旧,传统服务模式变化不大,上海许多律师在业务发展方向和业务重点的定位上有所“偏向”,没有把眼光放到非诉讼业务这块大蛋糕上,不少律师对适应高新服务需求缺乏准备。
针对不少律师从事建筑工程法律服务尚未“入门”的现状,上海市律师协会建筑房地产研究会在2005年,攻关完成了《上海市律师办理建设工程法律业务操作指引》。这部3万余字的《指引》,从建设工程招投标、建设工程承发包合同管理、建设工程质量监理等角度,为律师的专业化服务指明方向。
政府购买律师服务 支持非讼业务发展
“拿一个很小的细节来讲,北京的许多律师事务所,每年甚至每个季度都会分析诉讼和非诉讼的业务比例、收入比例,及时调整两方面的人员配备,以产出最大化的效益。而上海很少有事务所在做这方面的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朱树英指出了京沪律师的“意识差距”。
“上海律师业的业务结构和国际大都市的律师业均以非诉讼为主的行业惯例存在明显的距离,上海律师需要在非诉讼业务这个主战场上博弈。”在今年的“两会”上,朱树英以上海市第十届政协常委的身份,为上海律师开拓非诉讼业务,提出了一份题为《关于用政府采购方式组建专业律师人才库,市、区政府有关部门重要商务活动应配备律师的建议》。
朱树英在提案中提议,市、区两级政府应采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形式,控制市政建设招标等重要商务活动中的法律风险。
据了解,承办此提案的市政府法制办有关人员已于近日回复朱树英:此提案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市政府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解决的方法和确定试点。
律协、建协搭台 专业建筑律师唱戏
“直面WTO条款解禁后外资建筑商的竞争,中国的建筑业不缺技术、不缺人才、不缺资金、不缺劳动力,唯一的一个弱项就是‘法律风险防范’。”在今年6月中旬由中国律师协会主办的“建筑房地产法律服务专题会议”上,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梁舰指出,中国建筑房地产企业控制法律风险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其与外资建筑商的竞争力,中国建筑企业需要建筑律师的支持。也是在这次会上,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律师协会联手组成了“中国律师业中国建筑业战略合作指导小组”,小组的核心目标是:推进整个中国建筑业的内部法律事务和外部法律服务。
如何推进建筑行业、施工企业法律事务和法律服务工作;如何为施工企业解决经营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供可资参考的法律方案……
今天开幕的“长三角地区建筑企业维权事务研讨暨法务工作推进会”,是该小组牵头的第一个成果,该会议由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支持,江浙沪三地的律师协会、建筑业协会等六家单位主办,吸引了长三角地区建筑业协会有关会员企业负责人以及三地的建筑房地产专业律师参加,被誉为“打响了中国律师整体进军建筑业非诉讼法律服务市场的第一枪”。 用朱树英的话说:“在长三角先开个好头,把律师参与建筑工程非诉讼服务的戏台先搭起来,在这个舞台上,工程项目方与非诉讼律师有机会坐下来直面交流,接下来就要看我们律师能不能把戏唱好了。”
上海律师 参与市政建设得到赞誉
上海律师参与市政建设已有成功范例。三年前,上海中环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多层比筛,最终确定上海市中茂律师事务所作为中环线工程的法律顾问,这是上海重大市政工程首次采用全流程的法律服务。
在前期开发、融资、设计、施工等工程建设的所有环节,都需要签署相当繁杂的合同来保障工程的权益。当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中环线的法律服务顾问就会第一时间给予法律意见,及时排除“障碍”。
在前年底的一次采购招投标中,中标单位虽然在中标之后与中环线公司的授权单位签署了中标合同,但却没有按照招标书要求向中环线公司提交履约保证金,也没有与国外的原产地生产厂商就标的物的供应代理权达成一致,无法保证正常供应。中环线的法律服务团代表中环线公司依法解除了与中标单位的相关合同关系,避免了遭受进一步损失的风险。
“重大市政工程的建设需要法律坚强而有力的保障。”正如中环线公司总经理韩金华所说,在法律服务团的全程护航下,中环线工程才能“一帆风顺”。而我们的市政重大工程项目需要更多的法律顾问团,需要更多的律师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