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动态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针对方兴未艾的网络另类现象,代表委员呼吁 “网络恶搞”要有一定底线

    日期:2007-01-30     作者:青年报    阅读:1,967次
     原本普普通通的一个人“触网”后一夜变成“网络红人”,拿经典作品开刀“恶搞”顿时赚取点击无数……时下在青年网民中方兴未艾的“网络红人”、“网上恶搞”现象,让很多“一夜成名”的梦想变成现实。昨天,市人大和市政协的代表委员对此现象表示关注,也表现出一丝忧虑。深入了解年轻人的所思所想,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加强引导,使其对各种网络现象形成正确的认识,成为代表委员的共同心声。

本报记者 张昱欣 张彩平 高玲 蔡玲玲

■人大代表张济顺

引导青年脚踏实地

像芙蓉姐姐这样的网上一夜成名的现象,也引起了市人大代表张济顺的关注。“我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梦想,但梦想的实现,要脚踏实地,媒体应发挥作用,平实地引导青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回归现实。”

张济顺说,青少年本来就是充满幻想的年龄,从个体来说,有梦想没错,没有梦想就没有奋斗的动力。芙蓉姐姐这种网上一夜成名的情况,肯定会对青少年产生冲击,但我们社会,要通过主流价值引导,让青年人的梦想得到正常途径释放,培养他们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理念。“从这一个意义上,我认为光靠技术控制,是不能控制好这种现实的。”

“我们现在很多宣传,要么太高大,要么太悲惨,都不是平凡世界,如果我们的媒体报道更多反映平凡的生活,也许,许多青年人的心态也就会更平和。”张济顺说。

■政协委员顾晓鸣

“恶搞”要有一定底线

顾晓鸣委员认为,恶搞不是网络时代才产生的,事实上从白话文产生起恶搞就出现了,它作为文艺的一种创作形式而存在。比如鲁迅的《故事新编》就是对神话传说的“恶搞”,毕加索的作品也是某种形式的“恶搞”。

但是,恶搞应该有一定的底线:不能进行人身攻击,不能侮辱神圣。比如,红色革命经典就不允许恶搞,这个界限很重要。然而,网络由于其特有的性质,比如为了吸引眼球、赚取点击率,导致了不由自主的越搞越“恶”。青年人应当有所警觉,防止不经意中突破底线。而且,应该认识到,躺在恶搞上想要一直出名是不可能的。

至于政府,应该加强管理。一是立法,二是加强网络礼仪的教育。并且,组织力量对网络美学的内在规律做深入研究。

■政协委员耿文秀、金瑜

网络不应“过度娱乐化”

“青少年热衷网络作秀、网络恶搞,是网络过度娱乐化带来的不良影响之一。”上海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市政协委员耿文秀说。从人生发展的阶段和心理状态来看,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外扩”阶段,喜欢“表现自我”和“展示自我”,网络是“快速成名”最好的平台,只要“敢秀”就可能“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网络红人”的出现多是快速的造星运动,并非是真、善、美的体现,却是虚假的、空洞的,有的甚至是丑陋的,这种形式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影响。

“绝对禁止恶搞是不可能的,只要不过度,适当的娱乐有一定的让人发泄情绪和放松的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市政协委员金瑜说,“许多对网络现象过度关注的青少年,多数都是成绩不太理想,在学校和家庭中得不到鼓励和表扬,他们只能沉溺于网络世界中求得安慰。

人大代表刘正东、李汉云

青年需摆脱“网络依赖”

网络上的搞怪八卦正成为年轻人之间平时交流的重要“谈资”。市人大代表,上海君悦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正东最近遇到的一些突发情况,让他意识到“网络依赖”的消极影响,并且为之担忧。一些年轻人因为无法正常使用MSN、QQ等联络工具,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甚至无法开展正常工作和学习。刘正东代表认为,事实上目前社会对“炒”得火热的“网络红人”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观点,而其支持方往往都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因此对这一群体加以正确引导要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

而市人大代表,延安中学校长李汉云则对“网络红人”现象宽容许多。“我们不能硬性强迫学生不接触网络,但通过适时开展相应的话题讨论交流,教师作为参与者从中进行思想引导,大部分学生仍能自觉分清虚拟和现实世界的界限。”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