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研究 >> 专业委员会 >> 环境资源与能源专业委员会 >> 专业论文

ESG的中国实践与律师服务探索

    日期:2025-01-15     作者:吴荣良(环境资源与能源专业委员会、上海市金茂律师事务所)

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大家ESG在中国的实践这个主题和大家分享,并就律师从事ESG法律服务和大家进行探讨。

ESG是英文Environmental (环境)、Social(社会)和 Governance(公司治理)的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基于ESG评价,公众及投资者可以通过观察企业ESG绩效,评估其在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

一、ESG在全球的兴起和发展

ESG理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责任运动,如同初春的嫩绿嫩芽,开始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ESG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最初的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到社会责任理念的深入人心,再到公司治理结构的持续优化,ESG理念逐渐融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一历史性的变革不仅彰显了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执着追求,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在应对环境、社会和治理挑战方面的共同努力。在这一进程中,无数企业、投资者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共同推动了ESG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2000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 (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UN Global Compact)提出了包括人权、劳工标准、环境保护和反腐败几个方面在内的“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号召全球企业遵守国际公认的价值观和原则 ;

2006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UN PRI)次正式明确了ESG投资理念,鼓励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除了关注传统的企业盈利及财务状况之外,还要考虑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等因素所体现的公司及社会价值

2015年通过的《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包括消除贫困、性别平等、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气候行动等在内的17项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

2018年,“一带一路” 绿色投资原则(GIP)发布,要求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公司治理、了解ESG风险、公开环境信息、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利用绿色金融工具、采用绿色供应链管理、通过集体行动进行能力建设。

就气候变化适应与应对而言,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和2015年通过的《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全球共同议题。

在欧洲,近年来欧盟通过的《非财务报告指令(NFRD)》(2014)、《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2019)、《欧洲绿色协议》(2019)、《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2023)、《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ESRS)》、《欧盟碳边境税法案》等无疑对ESG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ESG在中国的实践和探索

中国作为负责的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ESG在中国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投资者、公司企业和公众的关注。近十年来,中国经济逐渐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ESG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中国相继制定或修改了许多法律法规,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文件,为ESG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这些法规政策不仅强化了对企业行为的规范和监管,还为ESG投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力的支持。

(一)中国上市公司ESG报告的最新规定

2024年4月12日,上海、深圳、北京三大证券交易所同时发布了《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公司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活动中,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健全公司治理,不断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促进自身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强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正面影响。

指引规定,上证180指数、科创50指数、深证100指数创业板指数等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当在每年的4月30日前,按照本指引的规定披露上一年度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或者《上市公司ESG报告》,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ESG报告。

该指引在环境、社会与治理方面,设置了21个议题,其中环境方面有8个议题,社会方面有9个议题、治理方面有4个议题。其中:

环境方面的议题包括:应对气候变化、污染物排放、废弃物处理、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合规管理、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和循环经济。

社会方面的议题包括:乡村振兴、社会贡献、创新驱动、科技伦理、供应链安全、平等对待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安全与质量、数据安全与客户隐私保护、员工等9个方面;

治理方面的议题包括尽职调查、利益相关方沟通、反商业贿赂及反贪污、反不正当竞争。

指引要求披露主体应当结合自身所处行业和经营业务的特点等情况,从“财务重要性”和“影响重要性”两个方面,在指引设置的议题中识别每个议题,并说明对议题重要性进行分析的过程。

据统计,在上海、深圳和北京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发布2022年度和2023年度ESG报告比例分别为34%和39%,随着指引的发布,相信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

(二)ESG相关的法规政策

在环境领域

在污染防治领域,中国已经逐渐形成“1+N+4”的立法体系。自2014年以来,中国已经修改和制定了《环境保护法》以及水、气、声、固、土等单行污染防治类法律,并制定了长江、黄河、黑土地和青藏高原保护法等四部流域法,并正在借鉴《民法典》制定的成功经验,起草《生态环境法典》,预计将于2026年制定完成。

在气候变化应对领域,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0年9月向世界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3060”目标后,中国逐渐形成了“1+N”的政策体系。其中的“1”是2021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N”是指各部门各地区陆续发布的政策和实施方案,包括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各个领域。同时,中国已经制定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2024年7月1日施行),修改了《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将《〈关于ODS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中氢氟碳化物HFCs 纳入中国ODS管控范围。

在循环经济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中国制定了《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湿地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社会领域

社会领域中,中国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例如:

- 关于保障员工权益这方面,中国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加强对员工权益的保护。

- 在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领域,这几年先后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法律法规。

- 在产品和服务安全与质量方面,中国制定了《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

在治理领域

1.  新《公司法》

2023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公司法》,即将于2024年7月1日施行。新修订的《公司法》第20条明确提出,“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应当充分考虑公司职工、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利益,承担社会责任。国家鼓励公司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公布社会责任报告。”新《公司法》修订主要对公司登记制度、股东出资责任、公司治理制度、控股股东义务、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信义义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修订,将对企业公司产生重大影响。

2.  反商业贿赂及反贪污方面

中国刑法对贪污罪、行贿罪等有明确的规定,这些年来中国在反贪污贿赂方面一直坚持严格执法和司法。2024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二)》,对涉及商业贿赂方面的犯罪作出了新的规定,加强对包括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公司企业的保护,更加注重法治平等。

3.  在不正当竞争方面

中国制定了《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补贴条例》等法律法规。近年来加强了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领域的执法,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秩序。

(三)ESG相关地方实践

除了中央层面的立法政策外,中国各地方也越来越重视ESG。例如:

-上海: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同意,上海市商务委员会2024年2月28日发布了《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能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要求积极推动本市涉外企业加快提升ESG能力和水平,打造符合国际通行标准兼具中国特色的企业ESG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涉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北京2024年6月,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发布了经北京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同意《北京市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要求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ESG发展的全国高地和国际标杆。

-苏州2024年3月19日,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发布《苏州工业园区ES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进ESG发展的若干措施》,致力于支持ESG产业发展。

三、律师在ESG法律服务方面的实践

在实践层面,中国企业积极拥抱ESG理念,将其融入企业的战略规划、运营管理和信息披露等各个环节。众多企业纷纷制定ESG战略,明确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同时,企业还加强了对ESG管理的重视,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不断提升ESG绩效。此外,企业还积极与投资者和公众沟通,分享ESG实践成果,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ESG律师业务应运而生,并正在成为法律服务领域的新热点。作为律师,我们应当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ESG领域的发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企业提供ESG合规咨询、参与ESG投资交易、协助企业制定ESG战略等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同时,我们还可以积极研究ESG领域的法律问题,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和应对策略。

ESG律师业务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广阔的商业机遇,更对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我们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对ESG领域的挑战和机遇,推动企业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维度的平衡发展。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ESG律师业务的影响力,推动社会对ESG理念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合作与交流。

以我们金茂ESG法律团队为例,我们充分利用自身“工科+法律”的复合型教育背景和曾经长期在公司企业从事过环境、健康与安全(EHS)管理的丰富实践,多年来在ESG/EHS专业法律服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ESG政策法规库:法规政策及其变化,对于公司企业来说是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中国这些年这方面的变化非常快,如何在第一时间收集、整理和理解这些变化,非常重要。我们帮助企业建立适合自己的ESG政策法规库,同时提供定期的更新服务。

(2) ESG培训:我们近年来为多家客户管理层提供ESG培训,帮助其理解ESG的内涵、帮助梳理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帮助制定ESG战略与行动方案,分享其他公司的成功实践。

(3) ESG合规诊断与咨询:如同要要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况需要进行定期体检一样,我们为企业客户定期开展ESG合规诊断,对照现有法律法规、政策、国际条约及行业最佳实践,为客户出具诊断报告,指出问题和差距,提供指导和咨询,协助客户指定行动计划,帮助客户持续改进。

(4) ESG合规体系建设:在为公司企业进行合规性诊断的基础上,帮助企业建立健全ESG合规体系,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最佳实践,融合到企业的管理体系中。

(5) ESG相关争议解决:例如在环境法律服务方面,我们为企业提供环境行政处罚听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环境侵权、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刑事案件、刑事合规等法律服务。

同时,我们也为政府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支持。例如我们担任生态环境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的法律顾问,为ESG相关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起草、重大行政决策等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

四、把握机遇,积极迎接挑战

ESG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数据披露不全、评估标准不一等问题使得企业在实践ESG时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随着ESG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市场的快速发展,ESG领域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复杂多样。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法律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其他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ESG领域的创新发展。

作为律师,我们应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更加专业的素养,投身于ESG领域的发展之中。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推动ESG的发展,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