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运营法律问题”研讨会综述
2010年6月4日下午,世博与会展业务研究委员会(以下简称“世博研究会”)在市律协第一会议室举办了“世博会运营法律问题”研讨会。世博局法务部副部长邱一川、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世博法庭副庭长张海娟以及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消费指导部副主任汪鸫等三位嘉宾受邀作主题演讲。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厉明、世博研究会主任盛雷鸣、副主任吕毅、徐申民以及世博研究会的委员们与全市其他律师近100人参加了当日的研讨会。会议由世博研究会的副主任吕毅律师主持。
一、汪鸫副主任介绍了市消保委为保障世博开展的多项消费维权工作
自开幕以来,市消保委在本市各大商圈、商业街和旅游景点设立了近200个“世博消费维权服务点”,开辟了化解消费纠纷的绿色通道。同时,还运用网络手段,加强与一些知名商家、企业的联网,建立起消费者投诉快速处理机制。园区内,市消保委派出精干力量进驻所有片区,指导和直接调处消费纠纷,向有关部门提出更好办博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就世博会运营期间的消费者投诉情况,汪鸫介绍说:世博会运营首月期间,园内消费实现了平稳有序。园内绝大多数商家自觉履行法定义务,自觉维护消费者权益。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值得重视。例如:有的热门场馆由于参观者人流集中,安全隐患有待进一步排除;有的园内或场馆内经营者零售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质量关有待进一步把牢等等。在今后近150天的展期中,世博园区将会迎来更多的参观者,消费维权工作将要面临更繁重的任务。如何进一步落实《消法》规定,切实维护好园区内消费者权益?需要认认真真地研究,实实在在地应对。
汪鸫表示,从消费者投诉情况看,市消保委还将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安全。包括餐饮消费安全、商业场所安全、公共设施安全等件件事关参观者人身安全。市消保委从消费者投诉中发现,有些消费者在入馆排队期间因受拥挤而摔倒、受伤。有些热门场馆为尽量满足人们入馆参观需求,馆内设施饱和运营,甚至于超负荷运营,安全上有较大压力。对此,相关部门还得加强研究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设备维护与满足观博需求的关系,有效引导参观者错峰、错馆参观,排除安全隐患,确保人们安全观博。二是公平。从消费者投诉情况看,园内有少数商家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没有明示相关产品名称、材质,价格上未明码标价,还有极个别商家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这些不法行为伤害了人们的观博热情,给世博会抹了黑,影响较坏。三是文明。世博园区每天有几十万的客流,园内消费场所产生纠纷是难免的,关键是商家要做好售后服务,碰到投诉要合法合情合理地处之,做到和解在先。从消费者投诉情况来看,还有少数商家没有负起责来,把投诉处理好。
汪鸫认为,目前,就园内的消费维权工作,明显涉及法律层面的,主要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是各方都要依法解决消费争议。在园区内的众多参展国家馆中,有零售商品的不在少数。从目前的情况看,不少消费者入馆观展后,会选择到该馆设立的零售店购物留念。在购物中或购物后产生纠纷,实属难免。事后如何解决?从市消保委在园区内的投诉处理情况看,涉及展馆区内商业零售的投诉处理起来较复杂,《消法》、《消条》的相关规定较难落实。造成该情况有多方面原因,例如不同参展国国内的消费习惯不同,相关法律制度各异等等。当然,在具体工作中,还要注重采用妥当的方式方法,既体现我国是个法制国家,也体现我们较高的法律素质和工作水平,展示良好形象。二是游客期待园方人性化安检。入园安检是确保平安办博的必要环节,每名参观者都应该配合,遵守相关规定。但是,一些外地游客不熟悉相关情况,携带禁带物品入园也情有可原。目前,有消费者投诉,入园安全人员随手丢弃被扣留的禁带物品的做法不够人性化。值得探讨的是:物主是否有权取回扣留物?安检部门是否有权处理所有扣留物品?对此,汪鸫建议:一、加强园区内的消费者行政保护。二、加强宣传,提醒人们安全观博。三是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
二、张海娟副庭长介绍了世博法庭成立的背景和运行情况
据介绍,世博园区跨上海市三个辖区,为避免案件的审理产生交叉,加强统一执法的尺度,经过向上级部门的申请以及一定的审批程序,世博法庭于3月25日正式揭牌成立。世博法庭所管辖范围是指4.5平方公里内的围栏区内,在世博会的举办与撤展期间发生的民商事案件。世博法庭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司法意义与现实意义。从审判效果来讲,通过集约化的审理,提高了审判效率,提高了案件审判质量。而且,通过相关的调研工作,也为今后上海市举办的大型活动的司法保障提供了参考。
世博法庭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了集约审判的优势。在审理过程中,世博法庭充分利用诉调对接机制的效率,尽可能减少周转环节,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目前共受理了11起案件,其中6件已审结。在这些案件中,由于场馆建设工程引发的租赁、合同纠纷比较多。在具体的案件审理中,当事人考虑到创造和谐世博氛围的需要,接受调解的意愿也比较强。她预测,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涉世博案件将出现前低后高的态势,一般会集中在合同、侵权、消费合同纠纷等方面。张海娟副庭长表示,世博法庭将与各职能部门一起做好各项工作,做好应对的准备,为实现世博的大目标而努力。
三、邱一川副部长从世博会运行概况、展示、活动、论坛、参观服务等五个方面,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世博园区首月运行概况
自5月1日开园以来,累计已有超过900万人次参观上海世博会(累计947.81万),其中,最高单日入园人次出现在5月29日,共计50.50万人。针对园区“东热西冷”的现象,组织者和参展者采取如下措施:展馆“东西联动”,即参观一定数量的UBPA案例,可以换取中国馆预约券;“德国4+1直通票”等;加大UBPA案例的宣传推广,在世博合作媒体上进行全方位推介;增设UBPA区域园区出口,加强团队参观的引导,设计若干专业参观线路;优化公交线路和公交标识指引;派发各种礼品、展馆节目“走”到室外公共区域等。开园以来,世博园区内举办了许多精彩的活动,包括国家馆日活动与省市活动周的活动。同时,高峰论坛、主题论坛及公众论坛也将相继举行。其中,高峰论坛将于2010年10月31日在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的世博中心举行,议题初定为“城市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在高峰论坛上将发布《上海宣言》。主题论坛在世博会举办期间每月举行一次,6个论坛议题分别为“信息化与城市发展”、“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 、“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公众论坛于上海世博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正式启动,共举办40至50场(次),绝大多数公众论坛已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举办。在参观服务方面,邱一川副部长分别介绍了世博会在预约服务、交通服务、餐饮、零售服务、志愿者服务与参观者服务等方面采取的措施。
就世博会运营过程中的法律问题,邱一川副部长总结了这样几个方面:
1、参观园区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首先,参观者与组织者之间的基于票务合同的法律关系所产生的法律问题。包括预约、寄存等事项,以及如何与保险合同的衔接的问题。还包括组织者的安全保障义务侵权与违约的竞合相关法律问题,以及人伤、物损及与保险合同的衔接问题。其次,还包括参观者和参展者和园区服务企业展馆内餐饮企业的法律问题,包括公共区域餐饮企业、展馆内的人伤、物损事件等问题,国家、国际组织展馆、境外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特殊登记主体的责任能力问题。
2、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首先,在组织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世博会建立了以《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条例》为基础的立体保护,并已进行62项世博会标志的备案;其次,在参展者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集中在参展者相互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以及参展者与第三人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目前,该项纠纷数量不多,以园外主体主张世博会组织者参展者侵权为主。
邱一川副部长在会上介绍了涉世博纠纷处理的指导思想:第一,不影响世博会的正常举办、不影响世博会的和谐氛围是最高原则;第二,信息有效沟通,快速做出反应,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爆;第三,善用调解,有效防范积极稳妥地解决争议;第四,引导和管理媒体的宣传报道,避免“乘数效应”。
与会律师认真听取了三位嘉宾的发言,并在嘉宾发言后向嘉宾提出了相关问题与建议。嘉宾们对律师的问题作了耐心地解答,并与律师们就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厉明副会长作总结发言,他对三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并希望三位嘉宾把律师们的意见和建议转达给相关部门,同时再次呼吁广大律师在世博会举办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为确保世博会举办期间我市的和谐与稳定,保障世博会的顺利举行发挥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