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碳汇是一个自然或人造的环境系统,能够从大气中吸收和储存主要以二氧化碳(CO2)形式存在的碳元素
l 森林碳汇的具体内容是由森林生态系统的各部分共同组成,我国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和支持增加森林碳汇、支持森林碳汇交易
l 森林碳汇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动态性不利于实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原则,可参与的自愿碳交易市场尚未成熟,相关产权亟待厘清
l 国家林草局已于2022年启动林业碳汇试点建设,预计到2030年,森林碳汇交易的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元
01 啥是碳汇?啥又是森林碳汇?
要说清楚森林碳汇是什么,免不了先把碳汇(Carbon Sink)这个看起来有点玄乎的概念搞清楚。
从20世纪50年代起,科学家们开始使用放射性碳同位素追踪大气、海洋和生物体中的碳流动,这些研究揭示了碳在地球系统各个部分之间是如何流动和储存的。随着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日益关注,特别是在1988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之后,碳汇这一概念开始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和关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后续补充条约《京都议定书》首次明确提到了碳汇,提出碳汇是指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变化活动,如造林及农业土壤等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固定、存储作用。2015年的《巴黎协定》则进一步强调了碳汇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鼓励各国通过“自然基础解决方案”(如植树和湿地恢复)来提高碳吸收能力。
简单来说,碳汇是一个自然或人造的环境系统,能够从大气中吸收和储存主要以二氧化碳(CO2)形式存在的碳元素。这个过程能减缓或逆转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还是不理解?再打个比方,往水池里同时注水和倒水的数学题都做过吧?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是一个越来越满的“水池”,而人类活动(比如燃烧化石燃料)就像是不断给这个“水池”注水。碳汇则如同一个“水泵”,可以从“水池”中抽取一部分水,并储存起来。这样,即便“水池”还在继续充水,它的水位上升的速度会因为“水泵”的作用而变慢。
所以,碳汇的本质只是作为一个“缓冲器”或“存储库”,降低大气中碳的有效浓度,但它并不能直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记住这个知识点,再往下读要考的!
理解了碳汇,那也就不难理解作为其子集的森林碳汇,其实就是专指通过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的碳吸收和储存。森林碳汇的具体内容其实相当复杂,是由森林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共同参与:
l 生物量:树木、灌木和其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生物量,即木质、叶子、根系等。
l 土壤:森林土壤也是重要的碳储存库。植物残体和其他有机物质在土壤中分解,形成稳定的土壤有机碳。
l 枯死木、枯落物:枯死或倒下的树木、以及落叶和其他有机残体,虽然会慢慢分解,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储存一定量的碳。
l 植被:森林不仅仅是树木,还包括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等,这些植物也具有一定的碳储存能力。
l 木产品:通过合理和可持续的森林管理,木材可以用于制造家具、建筑材料等,这些产品也能长期储存碳。
l 水体:森林生态系统内的河流、湖泊等也能吸收一定量的碳,尽管相对较小。
所以下次聊到森林碳汇,别下意识以为只有那些参天大树啦~
02 森林碳汇的监管态度
随着《京都协议书》在国内正式生效,对于国家而言,无论算绿水青山账还是算金山银山账,发展森林碳汇都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买卖。
从生态角度,森林碳汇通过吸收和储存大气中的碳,有助于减缓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缓解气候变化的同时还提供诸如水资源保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改良等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从经济角度,通过碳交易和碳补偿机制,森林碳汇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从而激励更多的可持续森林管理和保护行为,还可以增加环境教育和社会参与,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过去十余年,包括全国人大、国务院在内的国家顶层设计机构多次在发文时提及森林碳汇(更官方的措辞是林业碳汇),足以彰显咱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官方文件 |
发文日期 |
发文机关 |
关于森林碳汇/林业碳汇的相关表述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 |
2009.08.27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继续推进植树造林,积极发展碳汇林业,增强森林碳汇功能。采取保护性耕作、草原生态建设等措施,增加农田和草地碳汇。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2011.03.14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综合运用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汇等多种手段,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
2014.03.10 |
国务院 |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管理体系。加强基层生态文明管理能力建设,重点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领域执法队伍建设。推进能源、温室气体排放、森林碳汇等统计核算能力建设,支持开展资源产出率统计试点。 |
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工作的指导意见 |
2014.04.29(已失效) |
国家林业局(已撤销) |
略 |
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 |
2014.11.16 |
国务院 |
加快在国内试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探索森林碳汇交易,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鼓励和支持社会投资者参与碳配额交易,通过金融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调整不同经济主体利益,有效促进环保和节能减排。 |
国家林业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央6号文件精神的通知 |
2015.03.14 |
国家林业局(已撤销) |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增加森林碳汇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途径。增加森林碳汇既需要发挥集体林业的极大优势,更需要发挥国有林业的强力支撑。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具有增加森林碳汇的巨大潜力,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有利于壮大森林资源战略储备,维护木材安全和气候安全。 |
“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
2016.10.27 |
国务院 |
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着力增加森林碳汇。 |
“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 |
2016.12.24 |
国务院 |
支持民族地区开展森林碳汇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试点。 |
上表:提及森林碳汇的主要法律法规
在增加森林碳汇、支持森林碳汇交易这一块,咱们国家态度从头到尾就是:啥也别说,干就完事了!
03 森林碳汇的交易难点
既然国家都喊了十几年话了,为啥森林碳汇交易至今还是一副不温不火的样子呢?
这还得从森林碳汇的交易难点以及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说起。
就森林碳汇的交易难点而言,其实上文列举的森林碳汇表现内容已可初见端倪。尽管各类方法学已经将可纳入统计范畴的森林碳汇种类进行了限定在林木生物质、枯死木、枯落物、木产品等有限品类,但森林碳汇的空间异质性(即同一片森林中不同地点的碳储存能力可能大不相同)和的时间动态性(即森林的碳储存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变化)又使得监管部门要求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原则难以实现。
就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而言,尽管我国于2012年启动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但自2017年暂停后至今仍未重启。由于森林碳汇目前尚未纳入强制交易的全国碳排放权(CEA)交易市场,不能参与更加活跃的CEA市场,因此森林碳汇的相关交易仍停留在区域性的交易市场,高度依赖当地政府的宣传和推动。同时,森林碳汇权属较为复杂,利益关系边界不明,涉及林地和林木所有者、土地租赁者、营造林资金投入者和相关管护者。由于我国尚未从立法层面确立森林碳汇的产权,因此森林碳汇的产权不明晰将直接影响权利主体的行权和救济,进而影响后续的森林碳汇交易。
看到这也别灰心,再来看看以下利好消息,从长远来看,森林碳汇还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市场:
l 在全球碳交易中,森林碳汇已超越可再生能源,逐步成为各国签发减排量的主要来源;在国内碳交易中,森林碳汇因其“负碳”特性以及政策的强有力推动,有望成为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主要贡献来源;
l 2022年,国家林草局启动林业碳汇试点建设工作。根据安排,林业碳汇试点建设将重点在如何增加森林碳储量与碳汇量、精准计量监测、推进区域市场交易和补偿、拓宽绿色金融支撑渠道等方面探索创新;
l 近期,全国多地陆续推出林业碳汇首单,预计到2030年,森林碳汇交易的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元。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既然风口将至,那就做好准备,拿到那张来之不易的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