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研究 >> 专业委员会 >> 国际贸易专业委员会 >> 专业论文

从钢铁贸易走向供应链服务 ——“一带一路”背景下钢贸转型之路

    日期:2022-12-28     作者:李想(国际贸易业务研究委员会,上海想实律师事务所)

       一、引言:昔日钢贸危机的隐患去除了吗?

       钢贸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伴随着国家的重工业建设及产能提升,以及制造出口的大幅增长,钢铁及其上下游产业,成为了工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钢贸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快速扩张的所谓“黄金十年”(2001至2010)。在此期间,钢贸商坐拥可观的利润,所要做的只是简单的“买进卖出”,但与此同时,这种行业模式积累下的弊病,至今未能消除。

       正是因为只需要简单的“买进卖出”即可获利,才导致了钢贸商,这一原本的贸易中间商角色,成为资金需求和缺口巨大的主体。由此引起的根本性变化,即:钢铁从单纯的产品属性,演变为库存可以融资,钢价可以套利,成为金融属性越来越强的产品。随着钢材产能的严重过剩,以及需求的不断下降,引起的最直接后果,即2012至2015年间,在钢价持续下跌的大背景下,引爆了钢贸领域的信贷问题,从而引发了整个行业的重大洗牌,其余波可谓至今尤在。

       在钢贸危机爆发之时,业务“转型”已经成为一个行业热词,也确实有钢贸商在转,问题是,往哪转?其“转型”的乱象,可以概括为三方面:1、有实力的钢贸商通过并购做大做强;2、有想法的钢贸商不再满足于钢贸业务本身,开始往钢铁的上下游拓展;3、还有的钢贸商,则走向所谓“多元化”,利用现金流投入诸如房产等其他无关行业,意图“东边不亮西边亮”。

       本文并无意评价上述的种种所谓“转型”和“洗牌”的成功与否,但是,有一点必须要重点强调:当年的钢贸危机,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信贷问题,从根本上看,仍然是钢贸行业自身的业务模式所决定的。这一点,只要当年的各种转型没有触及,那么引起危机的问题依然存在,是为“房间中的大象”。

       二、2021-2022年间的情势倒逼钢贸深度转型

       为什么说问题没有解决?因为钢贸行业的经营模式依然如故。这一行业,主要是民营中小企业数量居多,业务功能单一。他们面对的是同样的市场、同样的厂商和买家,换言之,他们的经营方式、服务对象大致相同,却又只能采取同样的方式和手段参与竞争。在定价机制以钢厂为主导,中间商难以取得话语权的前提下,资金需求上的困境并未改变。但是,钢贸行业早已进入到微利时代。

       如果说,原先只有少部分钢贸商认识到,只有尽快创新经营模式,寻找新利润渠道,才能不被市场淘汰。那么,在国家将“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的前景下,“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优先实施对象的政策特殊性,以及“一带一路”与新兴国际市场的基建投资与经济表现强关联的政策大背景,实际上已经给钢贸商指明了下一阶段的方向。事实上也是如此,“一带一路”有效推进了我国钢铁产品的直接或者间接出口增长,“一带一路”区域的潜在钢材需求量得到极大的释放。

       但是,随之而来的2020年至今的疫情,再一次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最为显著的,可谓2021-2022年间的极不规律的价格震荡。

       2021年,甚至有媒体认为是注定载入钢铁行业甚至大宗商品行业史册的一年,上半年在国家提出碳中和、碳达峰,以及压减粗钢产能,叠加下半年地方专项债发行提速预期的背景下,钢市了迎来历史性的上涨行情;下半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下游产业链的成本大幅上升,叠加“煤荒”,各地的限电,在国家保供、稳价等一系列政策干预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一路下行,于是钢市转而又迎来了历史性下跌。

       2022年同样也不例外,虽然在钢材消费旺季到来期间,钢价有一定程度的反弹回涨,但是,从10月份开始,钢价转而处于持续下跌的状态。如果我们一定要追寻这种价格震荡背后的原因,则无非是两方面因素:其一,铁矿石、煤炭等相关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导致钢材的生产成本下降;其二,市场需求疲软,这就涉及到疫情因素。疫情给我国以及世界经济造成的持续性影响并未消除,在全球进入加息通道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速并不乐观,导致很多行业对钢材的需求量出现了明显的放缓。

       如果说,2021-2022年间,给我们带来的经验教训是,钢铁价格上不再有预期或者预判的可行性、可靠性,既然如此,对价格高度敏感,“买进卖出”赚差价的钢贸商,其转型之路已经不能再停留于思考,而是需要立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三、传统钢贸行业经营模式的现状及问题简析

       在确定转型方向之前,我们有必要对钢贸的现实问题进行简要的总结性回顾。现阶段钢贸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可以说依然是以下三方面,并未改变:

       1、常规操作模式的类型、现状及问题

       钢贸的常规业务操作,我们可以将其简化为这三种类型:其一,赊销业务:根据客户的需求,钢贸商向供货商采购,与客户及供应商签订购销合同,由钢贸商预付货款后供应商转移货权,钢贸商提货配送客户,客户按约定支付全款;其二,控货代订:钢贸商与下游签订代理采购合同,并与供应商签订购销合同。先由客户向钢贸商支付一定比例保证金,钢贸商向供应商支付保证金或全款,供应商货权转移至钢贸商,待客户按约定支付全款给后,钢贸商将货权转移客户;其三,临调业务:由客户先支付全款给钢贸商,钢贸商通过钢厂或市场临采,根据合同约定配送至客户指定地点或客户自提。

       由此可见,其问题的核心,仍然在于模式本质依然是“买进卖出”赚取差价,在盈利来源单一的情况下,仍需面对:一方面,如同2021-2022年间的钢价剧烈起伏,钢贸商很难有稳定的盈利,亏损很常见;另一方面,库存周转效率、仓储和资金占用成本,进一步压缩了利润。尽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钢贸商选择了单纯的代理模式,意图向下游客户转嫁市场价格波动、库存积压的风险,但是,在面对钢厂,需方没有议价权的前提下,较低的佣金根本无法满足企业良性经营的需要。

       2、钢铁行业的流通环节仍处于初级阶段

       从长期以来的交易习惯看,由于钢厂以出厂交货与钢贸商结算,所以不需要考虑后续的流通环节,这就形成了钢厂的所谓“重生产、轻流通”的特质;与此相对的,大部分钢贸商都是轻资产,经营依赖于资金的快速流转,几乎不可能自建物流。由此导致的后果是,无论钢厂还是钢贸商,均没有意愿投资于船运、铁路、公路运输、以及码头和仓库等这类物流仓储环节的建设。换言之,这些物流环节,均处于各类不同企业的分散性的运管之下,既无法形成有效整合,更不成体系,严重影响了钢铁物流的发展水平。在当前5G智能物联、大数据的发展背景下,钢铁物流的各单元间,其信息智能化是严重滞后的,交通运输全环节、上下游之间,并未形成有效联结,难以高效协调业务。

       3、钢贸的融资难现象短期内不可能改善

       截至目前,钢贸行业依然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充足的资金供给如同人体内的血液,是钢贸商保障业务持续运行不可或缺的条件,甚至关系到生死存亡。2012-2015年间,相当一部分钢贸商因资金断链而“跑路”,由此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重大信贷问题。从此以后,各类金融机构对钢贸商的信贷不仅提高了门槛,而且执行更为严格的管理。因此,作为以中小型民营企业占多数的钢贸商,在信贷投放方面,几乎无法获取正常的银行贷款。其后果,就是在面临资金问题是,钢贸商为了保障正常运营、合同执行,只能通过正常金融机构以外的渠道,自行解决资金需求。所谓“融资难”、“融资贵”、“资金紧”等问题,短期内无法得到政策性解决。这一融资局面叠加价格波动,是钢贸商的软肋。

       四、小结:钢贸商的两方面业务转型方向

       结合前文的钢贸行业现状分析,以及“一带一路”大背景下钢铁市场的前景判断,本文认为,钢贸商在优化现有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有必要考虑以下两方面转型:

       1、从贸易商走向钢铁产业链服务商

       一个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的现状是,在当前我国的工业化程度及钢铁产能背景下,钢铁的内贸市场,事实上已经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传统的通过“低买高卖”获得高利润的模式已经不复存在。未来的机会,只能属于外贸市场,而“一带一路”国家就是契机,钢贸商只有转变经营思路、经营模式,才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外贸市场区别于内贸市场,最大的特点在于,交易的定价只是要素之一而非决定要素,外贸市场首重服务。这种的服务,并非单纯的洽谈签约,需要向供应链拓展。

       任何以外贸为主营的钢贸商,亟需转型为供应链服务商。钢铁行业的供应链,不仅是一条冗长的链条,更如前所述,是一条发展程度非常初级的链条,其范围涵盖钢厂、物流、仓储、贸易、终端用户、加工,以及其他第三方服务商等等。对于需方而言,尤其是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用户而言,他们自身的工业、基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他们所期待的是近似于一站式服务的模式,减少交易环节的耗费,事实上,除了定价之外,他们更期待也愿意接受附加服务。另一方面,对于供应商而言,他们对于“一带一路”国家的具体需求,并没有专业的研究和深入了解,他们也需要钢贸商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钢贸商完全可根据“一带一路”终端客户的需求,直接与钢厂进行合作生产,为供方与需方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方案,以服务替代“赚取差价”,通过服务获取钢铁供应链相关环节的附加价值。这是钢贸商需要慎重考量的转型方向。

       2、从钢铁进出口商走向真正的国际贸易商

       对于钢贸商而言,第二种转型与其说是在业务端,不如说是在理念端。甚至,从长远发展来看,这种理念层面的转型更加关键。

       自加入WTO以来,国际贸易业务蓬勃发展,但是,大多数钢贸商,甚至可以说大部分的贸易商,他们所从事的真的属于国际贸易吗?其实从根本而言,长期以来,钢贸商所做的只是把海外的钢铁原料、产品卖给国内,或者把国内的钢铁原料、产品卖到国外。这不是国际贸易,仅仅是进出口贸易。因此,当我们谈到钢铁圈的国际贸易时,讲的仅仅是进出口。在当前“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这已经是陈旧的理念。

       钢贸商要拓展业务,走向“蓝海”,首先就要摒弃贸易仅停留于进出口的理念,例如:印度的钢铁产品,并不是只能进口国内,完全可以转卖越南;韩国的钢厂,想和东盟开展业务,大量的贸易完全可以由我国的钢贸商代理,等等。

       综上所述,钢贸行业面临的严峻市场挑战,另一方面同样是巨大的机遇。钢贸行业作为服务业,钢贸商只有致力于不断服务创新、理念创新,转变传统贸易模式,进一步拓展供应链市场机会,方能够真正实现产业升级之路。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