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法治聚焦

法治聚焦

法律上缺少对性骚扰明确界定

    日期:2008-07-15     作者:中国新闻网    阅读:1,205次
     “性骚扰”界定之难

该案给了女性一个借鉴

怎样算“性骚扰” 法律上缺少明确规定

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首次将“禁止性骚扰”明确纳入法律规范,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工作场所的“性骚扰”。但怎么样的行为才算是“性骚扰”,法律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去年5月,《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修订草案)》规定,禁止以语言、文字、图像、信息、肢体行为等任何形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在工作场所对妇女实施“性骚扰”造成损害,单位或雇主有过错的,应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取证很关键 本案有充分的证据

江敏说,一般来讲,“性骚扰”由于是在比较隐秘的地方实施,因此取证比较困难。但本案中,有口供、证人证言、受害人的陈述和伤痕,形成了证据锁链,对被告人的指控具有充分的证据。江敏说,这起案件可以给女性朋友一个借鉴,在受到性侵犯时,一定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包括受到伤害后的鉴定、监控录像、寻找证人等。高新检 本报记者 蔡小莉

新闻连接

国内重大性骚扰案

2001年7月,西安市30岁的国企职员童女士向法院提出起诉,指控上司对她进行了性骚扰。这是我国首例进入法律程序的性骚扰案。经过近两个月的审理,法院认为原告没有出示足够的证据证明性骚扰事实存在,对起诉予以驳回。

2003年6月9日,备受瞩目的武汉女教师状告上司“性骚扰”案 http://news.sina.com.cn/s/2003-06-10/01051153095.shtml经武汉市江汉区法院一审判定:被告侵扰原告事实成立,判决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2000元。由于举证困难,此前全国没有一例“性骚扰”案胜诉。

2006年9月26日,备受全国关注的重庆女教师状告校长性骚扰案 http://news.sina.com.cn/s/2006-09-27/001811111153.shtml终审宣判。法院认为,从双方发送的短信内容看,性骚扰缺乏充分事实依据,女教师败诉。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