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摇号现场的投影屏幕上显示摇号结果。新华社记者李文摄(资料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天,第五期购车指标摇号如期举行。记者从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获悉,针对存在的申请小客车指标中签后不购车现象,交通部门拟对该行为采取处罚措施,从昨天起公开征求社会意见。中签后不购车,中签者有可能面临两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摇号的处罚。
昨天,北京市缓解拥堵网站(www.bjhjyd.gov.cn)新开辟了“征求意见栏”,主题为“中签后不购车您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该征求意见称,《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颁布实施以来,存在申请小客车指标中签后不购车现象,社会上对此有看法。为进一步完善措施,从5月26日起至6月8日期间征求意见,拟对中签不购车的行为采取措施。
对于可能采取的相关措施,征求意见设立了四大选项,分别为“仍为6个月有效”、“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摇号”、“二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摇号”、“其他看法”,且注明,“四个选项必须选一个”。这就意味着,如果中签后不购车,有可能面临一年,甚至二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摇号的严厉处罚。选项中的“仍为6个月有效”,则意味着不采取惩罚措施。
按照目前规定,单位和个人自取得指标之日起6个月内办理完成车辆登记手续,逾期未办理完成的,视为自动放弃指标。目前,政策没有对摇中不买的行为有任何惩罚措施,摇中指标的人如在6个月内不买车,可继续参加摇号,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再次申请。逾期不买的“废号”则自动滚入摇号池,重新用于摇号。
第一期购车指标于今年1月26日产生,将于7月26日到期。今年4月中旬,交通部门首次披露,当时中签者购车率仅为21%。一些市民提出,很多符合条件但并不急于买车的人也参加了摇号,使得有实际购车需求的人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影响了急需买车人员的摇号中签率。建议对不购车的中签者取消一定时间的摇号资格,从而保障公平。但也有一些市民认为,由于受经济条件、工作条件等因素影响,中签后不购车也有客观原因,“一刀切”地给予惩罚也不合理。(记者邓杭)
相关报道:
2月26日,在北京市小客车指标摇号现场,工作人员检查装有摇号球的密封箱。当日,北京举行第二期小客车指标摇号,其中个人申请将摇取17600个中签编码,中签率为16.6比1。单位用车为首次摇号,将产生4000个中签编码。新华社记者 赵琬微 摄(资料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第5期购车摇号中签率为1:30.3 再创新低 http://news.xinhuanet.com/auto/2011-05/26/c_121459174.htm
记者昨天(25日)从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获悉,将有53万多人有资格参加第五期购车指标摇号,中签率为1:30.3,再创历史新低。今年1月至4月,本市已有78400个小客车指标产生,但仅三成中签者购车上牌。
今天上午10时,这53万多个通过审核的有效编码将参加摇号。本期只进行个人小客车指标摇号,将产生17600个中签者,中签率为1:30.3。摇号流程与前几次一致。摇中指标后,第二天即可到国税、车管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记者 邓杭)
北京摇号新问题:中签者不买车 买车者不中签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2/12/c_121067167.htm
在数以十万计“望号兴叹”的人群里,从事会展工作的袁小姐一家无疑是让很多人眼红、羡慕的。为了给姨夫买辆车,袁小姐全家有驾驶执照的5口人一起上阵,5人参加摇号,3人中标,算起来,袁小姐家的中签概率达到了1.7:1,高出北京市平均概率10.6:1的6倍。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成为幸运之家的同时,各种问题、烦恼也随之而来。
1月26日,首轮公开摇号的当天下午,袁小姐就成为公司里的“明星”。一家5口人参加摇号,3人中标,这样的运气,让全家人兴奋了足有一个星期!
袁小姐:当时都比较兴奋,大概兴奋了一个星期左右吧。不管怎么样,买不买车,都觉得自己比较幸运。中签的是我、还有我三姨和我姨夫。因为我姨夫他自己要买嘛,他车型什么的都选好了,早就订了。
记者:您想到了吗?您出了这个主意后会有这么多人中?
朱先生:没想到, 感到挺惊讶的。
记者:那另外两个指标不想买车,不就浪费了吗?
朱先生:浪费就浪费吧,首先把我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当朱先生还沉浸在中签的兴奋中时,很快,他不在意的那两个名额,却开始让他身边的朋友、同事动了心:我们同事都有摇的,都没摇上,但是他们都挺羡慕。他们就说不行,你们家亲戚给我们买,我说不行,因为还要面临很多事,等于新车还得报废,按报废的指标那边才能重新购,很麻烦的。
记者采访发现,北京实行购车新政后,的确有人想办法钻政策空子。比如,买卖购车指标,车其实并不在实际购车者的“名下”。人们把卖购车指标的人,称作“背车族”。尽管朱先生断然拒绝当“背车族”,但余下的两个指标对他来说,的确多余。在最初的兴奋之后,全家人也觉得让这2个指标作废有些可惜。
记者在采访时还发现,其实这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很多参加摇号的人其实并不确定自己肯定会买车:
2月26日,在北京市小客车指标摇号现场,工作人员展示随机抽取的号码。当日,北京举行第二期小客车指标摇号,其中个人申请将摇取17600个中签编码,中签率为16.6比1。单位用车为首次摇号,将产生4000个中签编码。新华社记者 赵琬微 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女士:摇中不摇中都无所谓,因为我公司离家特别近,就是撞运的那种,能撞上我就考虑买,撞不上过两三年也无所谓。
记者:您不会摇中了放弃掉,浪费吧?
李女士:我不敢说,不知道。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教授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个制度设计只设计了权力,没有设计责任。一个人他可能凑热闹,也顺便申请一个,甚至有些都出现违规了,想先弄一个号然后再转卖,转卖这个号受到很大的制约,是不能改变名称,但是有的人说我不在乎名称,那我就能得到这辆车了,他从中可以牟利,更是违规行为了。所以按目前这个制度设计来看,权力和责任现在不对称,严重不对称。我认为呢它还得慢慢完善。比如说,一旦摇中不买了,5年内不许再买了。
北京市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贾元华教授提出了他的建议:加大汽车租赁,你的交通出行是不是一定要有个性化的方式,如果一定要有个性化的方式是不是通过个人买车来解决还是租赁,即便有个性化需求,你是不是临时的,你不是常态的,如果你是临时的建议你去租车,而且我们建议政府能加大汽车租赁业的扶持,把汽车租赁的价格降下来提供更多的汽车租赁。(记者李谦)
揭秘北京机动车购车摇号“潜”规则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01/26/c_121028048.htm
新华网北京1月26日电(记者李志勇)26日,备受瞩目的北京首轮机动车购车摇号正式举行,共有18万多名个人争夺17600个新增车辆指标,电视和网络进行了直播。面对将近11比1这样一个资源稀缺的局面,这些号到底是怎么摇出来的?如何保证公平与公正?这些摇号过程背后的“秘密”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号是怎么摇出来的?
在工作人员将光盘内的所有申请人信息输入计算机后,17600个结果就很快产生了。
先是由纪检监察人员检查抽签箱、装抽签用塑料球的密封箱。在检查完好后,工作人员将16个蓝色抽签球放入透明的抽签箱。然后工作人员随机抽取6个蓝色球,打开蓝色球后里边是一个号码,与16位申请人代表和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座位号一一对应,被选出的人将摇出摇号种子数据。
最后共有6名代表被选出,其中包括3名申请人代表,一名北京市人大代表、一名北京市政协委员,由于另外一名被抽出的北京市政协委员没能到场,按照程序由一名工作人员代替。
这6名代表每人通过电脑随机选中一个数字,最终选出了040815这6个数字作为摇号的种子数据。之后,工作人员打开密封的存有所有18万多名申请人数据的光盘,将数据导入计算机,输入种子数据后,17600个摇到号的申请人就随机产生了。结果被现场刻入光盘,25分钟后在北京缓解交通拥堵网站上公布。
而为了完成这次摇号,北京市交通委、公安交管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人保局等部门以及相关技术企业之前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资料图片:北京市小客车上牌指标摇号现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介绍,2010年底成立的项目小组,2011年1月1日系统要上线,这期间要完成从硬件采购到设备安装、调试,从原型设计到应用软件开发、测试,从与各委办局协商系统需求到讨论业务规则、技术细节到完成接口开发,项目时间非常紧。同时,新政本身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细则没有最终敲定,这就意味着系统需求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相关工作人员经常是通宵达旦地工作,在包括硬件、网络、安全、开发、测试等所有项目成员不分昼夜、通力协作的情况下,系统最终按时建设完成。
公平是怎么保证的?
“人做的东西就有人为操作的可能性,计算机摇出的结果能做到公平吗”等等这些疑问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吴喜之参与了对整套摇号程序的审核,他表示,整个程序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从摇出种子数据的人的选择到种子数据的产生,各个环节都是随机产生的,最终摇出的结果可以保证是完全公正、公平的,而且整个过程是在一个完全公开的情况下完成的,能够保证结果的公正、公平、公开。
当被问到是否会有人连续多次摇不上号时,吴喜之说,这是可能的,这正是这种完全随机的表现,如果每个人都能保证摇上,那就不是摇号了,而是排队了。
北京市交通委委员王兆荣说,从开始网上申请、审核、市民咨询知道摇号和结果的公布,整个过程都是公开的。26日的摇号过程中有纪检监察部门和公证人员在场,并且通过网络和电视台进行全程直播。而摇号结果在25分钟后就在北京缓解交通拥堵网站全部进行了公布。
这是北京西直门附近汽车首尾相连的拥堵景象(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李文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欢喜有人忧
2010年北京机动车销售近80万辆,2011年这一数字被控制在了24万辆,需求与供给必然会形成不平衡。很多市民也存在诸如长时间摇不上号怎么办、无效申请使概率降低等担忧。
从事IT行业的吴怡是被请来参加摇号的8位申请人代表之一。在摇号现场他表示,长时间摇不到号确实是个问题,希望政府能够细化措施,对那些多次摇不上号,1年、2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摇不上号不能买车的人能够单独分配出一些指标,增大他们的摇中概率。
申请人代表忻蔚然说,自己已经准备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来准备摇号了。她说,网上有人说会不会一些人摇上号了,但是也不一定买车,把号给浪费了,相关部门会不会对这些人有一些惩罚的措施,从而保证真正有需求的人能摇到号。
吴怡是幸运的。25分钟之后,记者在北京缓解交通拥堵网站上公布的第一次摇号的17600个结果中查到了他的名字,而且显示只有一个叫吴怡的人。忻蔚然没有被摇到,更多的人与忻蔚然一起仍然存在着这些担忧。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周正宇说,这是北京市第一次公开摇号,今后将根据出现的实际问题和情况,不断对措施进行调整和完善。
购车摇号时代启幕:网民提出四大质疑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1/26/c_121028214.htm
新华网北京1月26日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李舒、李志勇)26日上午,北京首轮机动车购车摇号落定,1.76万名申购者成为幸运儿,在18.7万人的竞争中获得了购车指标。此举标志着北京进入“购车摇号时代”,今后每一名购车者都需经过摇号大关。
尽管管理部门为追求摇号的公平性殚精竭虑,设计了全套计算机方案,摇号过程也全程直播,但10.6:1的中签率使网友对“北京摇号细则”的公平性和普惠性更加关注,许多网民更是提出了关于如何解决无效申请、作废指标怎么处理、长时间摇不到号怎么办、已拥有多辆车的家庭是否还有申请资格等4大质疑。
这是一家网络论坛上“对北京摇号的几点建议”的帖子(1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李文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疑一:假申请耽误真需求怎么办?
【质疑】在限车传闻影响下,2010年北京机动车销量剧增达历史高峰的近80万辆,即使按照这个被夸大的需求,每年24万发号牌投放量,中签率应该为3.33:1。然而,26日,通过审核合格的申请者竟然超过18.7万人,中签率低于10:1,而此前获得申请编码的单位和个人超过21万,这其中的“假申请”让真心想购车的网友十分焦虑。
网友“好味道”说,反正也没事,申请一个摇着玩呗。网友daphenie说,大家有事没事都一起慢慢摇吧。抱着这种态度的网友不是少数。当然,也包括为了获得一个指标而全家老少齐上阵的。网友“大脑袋小细脖”说,为了让摇中的概率大一点,已经把父亲、妻子和姐姐全部动员上阵提交申请了。
有网友建议对无效申请者要进行惩罚。网友“雕刻时光”说,对于这种无效申请要进行闲置,凡是摇中不买的,暂停半年申请。
【回应】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了解到,按规定这些申请如果摇不上将一直保留在摇号的申请基数中,这将造成有真正购车需求的消费者摇中的概率变小。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周正宇说,摇到号后有6个月的有效期,今年是北京第一次进行摇号,是否有这个情况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将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进行调整。北京市交通委负责人表示,交管部门也注意到这个问题,针对摇中不买者,将进一步研究制定惩罚措施。
质疑二:作废的号会不会被黑,场外交易如何管理?
【质疑】“假申请”多了,那么摇到号不买车的情况也将会出现,6个月后,这些作废的指标如何处理,是就此消失,还是进入下一轮摇号,会不会有个人私下转让,会不会成为相关部门权力寻租的“缝隙”?
网友happy-to-be说,两万个指标,有一万个不买的话,每个月就只增长一万辆了。网友“有啥不说啥”说,本来指标就少,如果上半年每个月都有5000个人摇到号不买车,那么过6个月就会作废。要是不能进入下一轮摇号,就意味着一年里就有3万个号没有变成车,也就是3万个原本可以买到车的人没有买到车。而这些号牌资源,会不会被相关部门“内定”给汽车经销商或“关系户”,让人存疑。
【回应】北京市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治堵措施的规定,年度指标是固定的,作废的指标将不再进行累计。而“内定”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指标都掌握在个人手中,相关部门没有权力干预转让,过期就直接作废了。
针对目前一些个人和公司将手中的号牌车辆“长期租赁”的问题,北京市交管局负责人提示,车辆“长期租赁”有很大的风险,例如车辆违章或发生交通事故时,车主都将承担相关责任,而一旦将自己的指标“转租”给别人,按照目前“一驾一照”政策,以后自己将不能再申请购车。
质疑三:谁会是最背的那个人?
【质疑】2011年1月,就有21万多个申请,以后的申请者可能会越来越多,摇中的概率也可能越来越小,如果总摇不中怎么办?这成为众多网民担忧的一个问题。
网友chinaroot说,每年24万个指标,每个月2万个,个人买车占80%。2011年1月份8天时间内就有21万多人申请,相当于一年的配额,也就是说即使保持这21万人在2011年全年都不变,以后的11个月不再增加更多的申请者,也起码有一个最背的哥们要在年底才能摇到号。而北京现在近500万辆车,有驾照的近700万人,也就是说有200万人有资格而且有可能申请购车,按照每年24万的数量,肯定有一个最背的人要10年后才能买到车。
网友rbjaa01说,几年以后,买个车将比中双色球还难。
【回应】对此,北京市交通委委员王兆荣说,第一个月北京的申请达到21万多个,而到目前为止累计是27万多个,预计第二个月的申请人增长将没有第一个月那么迅猛。而周正宇则表示,对于这个问题政府也有考虑,将根据今后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质疑四:一家已有多辆车,为何还能申请购车?
【质疑】根据限购令的内容,规定提交申请的条件之一是个人名下没有车,并没有以家庭为单位。但现实情况是,经过奥运会单双号限行和五日限行制后,很多家庭可能已拥有两三辆汽车,但只在一名家庭成员名下。而申请新购车辆的很多的家庭,一辆车都没有。
很多网友认为,让这两种家庭的成员在申请购车的过程中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是不公平的。网友“寒心若冰寒”说,在北京,拥有多辆车的家庭数不胜数,针对房市,有限购二套房的政策,买车为什么没有呢?有能力购买多部车的本地居民,就能理所应当的占用北京更多的道路资源么,这无疑在公共道路资源上的劫贫济富!
网友“走过的桥比路多”说,政府应该把申请标准更加细化,包括申请人的家庭拥有车辆的情况,例如申请人的父母、配偶等名下拥有车辆的情况都应考虑进去,然后分门别类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即使不能强制禁止已拥有多辆车的家庭申购新车,也要在摇号概率上对无车家庭给予照顾,这样才做到了公平。
【回应】王兆荣说,目前的政策规定是只针对个人,不针对家庭。现在只是摇号措施刚刚开始,今后将根据各种出现的情况对政策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调整,而这个过程总也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积极地提出建议。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