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湖南株洲一个叫彭哥的民警抓了“油耗子”何洋,得知小偷家里穷,老婆“跑”了,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关进看守所后,民警跑到小偷工作的企业,向负责人求情:他一个人要负担两个孩子,本来生活就困难,如果你们把他除了名,只怕他会从“兼职”干坏事变成专干坏事了(7月9日《株洲晚报》)。
我们每个人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犯罪分子的行为再可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作为个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亲情人伦,有自己的牵挂不舍。更不要说,这次的“油耗子”何洋本身就有着为生活所迫的无奈,这就更使得办案民警在秉公执法,让犯罪者为自己的罪行付出应有代价的同时,也必须考虑他身上背负的“情”。
正因为执法的刚正,才需要对何洋这类人和他女儿的法外柔情,来抵消法律的无情对人心造成的割裂;而也因为有了对公众的大爱和人性,才会有执法者本着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在执法过程中排除一切外来因素的公正。毕竟,法律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惩罚罪犯,执法更不是消极打击,而重在积极主动预防。从这方面说,无论是民警为何洋求情,还是企业最终答应破例留用,这其中的情义都是基于主动预防的需要,这也正是对法律精神的最佳诠释。
民警的求情,让执法有了更多“人情味”,这其实也正是我们目前希望执法者呈现出的面貌。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公安民警正在努力重塑形象,比如“大走访”开门评警、扶贫结亲戚、小案反馈等,各地警方还想出各种“接近群众”的活动。为何洋求情、给他女儿留下电话的民警,或许没想过这些举动跟警察形象有什么关系,他们不过是依循内心的善意和对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牵挂,但恰恰是这种发自内心的人性关怀,让一个职业在公众心目中留下了不一样的形象。
更多的启示还在于,在惩罚犯罪的同时,了解犯罪分子选择这样一条人生路的原因,或许更重要。这有助于我们反思一些社会工作的缺失,也使得执法不再是单纯的“猫鼠游戏”,而有了更多触及灵魂的神圣意义。
没有人生来就是罪犯,用冰冷的手段将他们从社会生活中隔离开来,不如通过更温情的方式,让他们回归社会。这或许是这个小案里,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湖北 丁寅 媒体人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