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者:“如果在公司被老板定位,下班后还被老婆定位的话,那这日子过得实在太恐怖了”
法律界人士:从法理上说,隐私权同姓名权、肖像权一样与生俱来,问题在于,手机定位一旦具有“偷窥”功能,谁又能保证用户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呢
“手机定位,寻求加盟!”
“手机监控,随时随地关注员工所在位置!”
近一段时期,社会上广泛流传着一种“手机定位服务”广告,只要向公司申请并付钱,就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查询或是软件监控找到被定位者的具体位置。虽然这些公司表示查询定位需要通过被定位者本人同意,但还是有很多上海市民对这种服务的合法性提出质疑。
手机定位看你能往哪里藏
家住上海的市民丁女士曾收到一封推销手机定位服务的电子邮件:“基于移动运营商提供的LBS平台,为用户提供目标移动终端位置查询及管理功能的服务。企业管理层可通过手机短信、上网等渠道,使用平台提供的查询方式随时随地关注员工所在位置。在内地,只要手机信号能覆盖的地方,均可实现精确位置查询。”该邮件还声称可提供面向个人的业务。“您可以通过手机立即查询他/她的位置;也可以设定一个闹钟,我们会以短信方式准时向您通知他/她的位置。”
难道,手机真有这样的功能?记者从相关机构了解到,如今,电影《手机》中虚构的主角被“手机定位”的情节已成为现实。中国移动早就在GPRS业务中捆绑了定位业务,上海移动提供的“亲子通”服务就是通过短信帮助家长查询孩子所在的位置。中国联通也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开通了“定位之星”新业务。据上海联通一家营业部的工作人员介绍,定位服务面向大众,只要手机具有定位功能,随时可以申请使用。既然能对老人、儿童等弱小的被保护对象进行位置追踪,更能对成年人实施快速跟踪、精确定位。即便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定位服务也可达到5米至50米的高精确度。
记者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公司为了保证员工工作效率,开始用手机定位员工。一家跨国公司公共事务及传讯部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这种方式,公司可以掌握每个业务员是否在岗、是否把精力花在自己的业务上。与此同时,帮助公司“盯梢”员工也成为新的行业,“盯人公司”应运而生。一家科技咨询公司的总经理沈先生说,“盯人”的方法很简单,只要企业提供员工的手机号码,我们会使用一套软件系统对这些员工的手机进行定位。每个月提供一份员工个人月行动报告。找我们做员工定位的企业还不少,大多是有销售任务的企业。“做‘盯人’业务多少有些打‘擦边球’,大多数企业找我们做手机定位的时候,都不想让员工知道,怕员工不愿意接受。”
天天被人“定位”是多么尴尬
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市民对手机定位的看法褒贬不一,而女士对这一服务显得特别感兴趣。市民刘女士连声说好,“我每天都担心孩子上学时是否安全,放学时是否贪玩不按时回家,有了此项服务可以了却自己的心病。”吴女士刚听完记者介绍,就开玩笑说:“好啊,太好了!这样我就不用担心老公在外有‘花头’了,可以用手机将丈夫‘锁住’。”
一家食用油公司的领导则告诉记者,有了这项业务,他就可以监控销售人员的行踪。
不过,也有不少市民持反对态度。李先生称,每个人都有隐私,可能都会有急事。有时善意的谎言也未尝不可。“如果在公司被老板定位,下班后还被老婆定位的话,那这日子过得实在太恐怖了。”另一家公司的业务员程先生认为,公司用定位手机监控员工,行踪完全公开让他们觉得非常没有安全感。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在明确告知的前提下,公司利用新科技对弹性工作时间的员工进行定位,以加强管理,本无可厚非;但是对员工而言感受就不太好了。”某网络信息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杨女士说。
“其实手机定位是人与人之间互不诚信的表现。”赵先生认为,比如妻子用手机要定位你的行踪,同意让她定位吧,一点隐私也没了;不同意吧,她肯定会起疑心。想想天天有个人用手机“定位”你,就像一个杀手天天拎着刀追杀你,你不觉得芒刺在背吗?
记者发现,许多人普遍感到忧虑的是,随着手机定位业务的逐渐普及,自己无论干什么,开会、购物、吃饭、约会、娱乐等一切活动,不想让他人知道的,害怕他人看到的,都能被他人了解得一清二楚,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掌控之中,该有多么尴尬!
针对用户的担忧,移动运营商的相关技术人员表示,这类手机定位技术主要是通过移动信号基站来确定位置,定位服务不会陷入失控状态,即便第三方要查找用户的位置,也必须先征得机主的授权,而且,用户如果担心行踪受到监控,可以随时关闭手机的定位功能,就可以“逃离”追踪。
定位服务可能侵犯个人隐私权
温州某快递公司管理者用企业员工手机定位系统,精确掌握每个业务员的具体位置。部分员工担心个人的合法权益会受到侵犯而选择了辞职。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定位服务将是继短信之后移动通信的又一重要盈利增长点。然而,不可回避的是,它同样存在着较大的负面效应,无论是服务提供商还是使用者的合法性都面临着法律上的障碍。当然,手机定位绝不是为了满足一些人的“偷窥欲”而推出的,问题在于,手机定位一旦具有“偷窥”的功能,谁又能保证用户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呢?
为了规避法律责任,推销手机定位服务的公司打了许多“擦边球”。他们宣称,定位服务只能用于自己的手机或负有监护权的家长,或与员工签署了授权监督协议的企业。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隐私或商业机密,属于不道德和违法行为,公司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责任。
上海新文汇律师事务所主任富敏荣认为,尽管在相关法律中有保护个人隐私等方面的规定,但目前还没有与使用技术定位员工有关的具体规定,所以一些企业和“盯人公司”就趁机钻了空子。但从法理上来说,隐私权同姓名权、肖像权一样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是权利人私人生活范围内,且本人不愿公示的私人信息就应属于隐私———当然包括其所在的位置。“如果定位员工的做法是企业和员工之间双方有协议的,那么要加入该公司就得接受这种做法,但如果双方事先没有相关的协议,而之后企业又在没有告知员工的情况下‘悄然盯人’,甚至影响员工正常生活,这就有问题了。”
“手机定位的出现,意味着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模糊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界限。”上海国茂律师事务所律师宣子翀指出,对移动用户来说,定位服务不仅是了解自己或他人位置的个性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每一位用户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既然手机定位服务有可能侵犯个人隐私权,那么法律应当对运营商作出严格规定,根据不同目标确定隐私权保护的权限。如何使个人空间受到充分保护和尊重,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