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动态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首届虹桥法律服务论坛成功开讲

    日期:2009-11-03     作者:金莉娜    阅读:3,229次
 

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10月30日挂牌,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揭牌。副市长、上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主任沈骏表示,虹桥商务区将努力建设成为上海现代 http://car.auto.ifeng.com/brand/20046服务业的核心集聚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新平台和核心区,面向国内外企业总部的汇集地,服务长三角地区、长江流域和全国的高端商务中心。

虹桥商务区的成立,给虹桥和长宁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现代法律服务业如何服务虹桥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经济发展和政策法规如何对接?面对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势头和上海“四个中心”大格局的新一轮建设,首届“虹桥法律服务论坛”于10月29日在长宁区成功开讲。

本届论坛由上海市律师协会、长宁区司法局主办,长宁区律师工作委员会承办,长宁公证处、虹桥办协办,来自政府、司法、经济、法律界的精英人士,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为下一步的区域经济建设和法律配套出谋划策。

法律职业共同体良性互动

论坛第一部分的主题为“法律职业共同体中法律服务业的作用和责任”,由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陈乃蔚主持,上海市司法局局长吴军营、市律师协会会长刘正东分别致辞。上海市高院副院长盛勇强、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培龙、全国律协副会长吕红兵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围绕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作了主题演讲。

上海市高院副院长盛勇强在论坛上指出,法官、检察官、律师构成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有着共同的担当,即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建设者和捍卫者;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那就是建设法治中国,捍卫法律尊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但由于不同法律人的角色、职能、定位的不同,不同法律人之间存在着张力 http://finance.ifeng.com/people/detail/comchief/zhangli.shtml,一方面是制度因素造成的,不同法律人之间存在制约和监督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人为因素造成。

法律人士减少个人间交往

盛勇强副院长在论坛上提出了3点想法:第一点,法律人应担负起共同的使命。法官和检察官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律师为一方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都是为了守护正义。相互之间不应对视,不存在博弈,在保持制度张力的同时应有更多的支持、理解、包容、学习和交流。第二点,应坚守共同的理想、信念。法官在法庭上应该谦卑地听、包容地想、公正地判。“仰卧星空,我们共同敬畏生命、尊重人权,信仰法律,崇尚公平正义。”法官对律师的法律服务不得怠慢无理、蛮横霸道、动拳弄粗;律师不应当为了商业利益对案件的输赢作出不负责任的承诺,对法院的正当裁判妄加评判、胡搅蛮缠,损害司法的权威和法律的信誉。第三点,应当建立正常的工作交流机制。由于法律人承担的职能和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同一问题的见解和认识固然有所不同,所以应当建立群体对群体、组织对组织、机制对机制的正常交流,包括在工作中的衔接,在业务切磋上的交流,以及意见建议反馈的沟通平台;法官和律师应当减少个人之间的交往,增加组织层面的交往;增加公众场合的交往,减少私下的交往。做到“交流交心不交易,说理说法不说情”。

李培龙副检察长在论坛上也指出,检察官和律师在法庭上唇枪舌战、针锋相对,似乎是水火不容的“对手”,但这只是诉讼活动中的双方角色分工不同所致,实际上双方拥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对法治和司法公正、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和维护,“人民的安全就是最高的法律”。特别是2007年律师法修订后,检察官和律师之间的相互制约更加有效,使得执法更加规范,职能发挥更加充分。

全国律协副会长吕红兵则表示,应当建立并完善“组织上多往来,私下里慎交往”的机制,包括互动的职业规范、互动的规则制定、互动的资料交流、互动的业务培训、互动的提示警示、互动的权利保障、互动的认知认可。律师和法官均应遵守“德”的要求,调查显示,法官最欣赏律师“恪守职业道德”,律师最欣赏法官“刚正不阿”。

国贸中心提供难得机遇

论坛第二部分的主题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法律服务业的作用和责任”,由长宁区副区长杲云主持。长宁区区长李耀新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在对接“大虹桥”和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法律服务业面临着“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局面。长宁区要力争到2020年,把“东虹桥”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最重要的承载区之一,并着力打造四大功能:一是贸易营运与控制功能,二是现代国际化采购交易功能,三是国际购物功能,四是国际服务贸易集聚功能。因此,长宁区将着力通过完善产业政策、强化人才支撑、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扶持和促进法律服务业大发展,并将在法律配套上努力实现“四个有”,即:有一流的法律服务市场,即市场统一、开放、规范、有序,具有较高的声誉度;有一流的法律服务人才,有专业性的,有综合性的,涵盖外语、外贸、WTO规则、公司证券、科技及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方面;有一流的法律服务队伍,不仅业务精湛,并且模范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有一流的法律服务机构,主要是汇聚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或品牌律师事务所。

论坛与会者普遍认为,“虹桥商务区”的规划出台,为虹桥地区乃至整个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下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为律师业这个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一支与虹桥国际贸易中心匹配的服务于国际贸易经济领域的高素质律师队伍是当务之急。

急需高素质法律人才

高素质律师队伍到底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主任张毅律师认为,律师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晴雨表。这样的机遇环境对律师执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那就是“四懂”。首先要懂外语;其次要懂法律,要精通国内外法律;第三要懂规则,要对国际贸易的惯例、基本原则和操作规范了然于胸;最后还要懂政治,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国际贸易纠纷是由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等政治因素所引起的。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朱榄叶、中国贸促会上海分会副会长李志刚也对此发表了看法。据李志刚介绍,在上海仲裁的国际贸易纠纷案件已涉及35个国家和地区,纯外语开庭、第三国仲裁员越来越常见,外籍仲裁员越来越多地担任首席仲裁员。尽管中国的国际贸易仲裁行业发展很快,但离“国际贸易仲裁中心”还有遥远的差距。这就对中国的仲裁员和国际贸易法律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要真正在国际贸易中心的软件建设上有所突破,系统规划建设各个仲裁院,以此吸引世界各国贸易主体来沪解决国际贸易纠纷。

市人大副主任王培生在论坛闭幕式上总结指出,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会为法律服务市场的成长创造条件,不动产租赁、项目融资、工程建设等等,围绕国际贸易的法律问题将会不断增多,我们需要尽快打造一支具有扎实法律功底、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国际事业,能够适应新形势下法律服务需要的队伍,这都需要法律人的共同努力。

据了解,虹桥法律服务论坛将作为“虹桥论坛”的系列论坛之一,树立起“虹桥论坛”的一个品牌。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