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杨公正讨公正
日期:2009-11-08
作者:潘鹰芳
阅读:4,153次
偶遇一位受伤农民工,让我对当下法律援助和司法调解有了别样的情怀。
记得,在长征医院探访病人时,我发现邻床躺着一位青年,头上套着塑料“脑壳”,已成植物人。旁人介绍说,他叫杨公正,家境困窘,为治疗,家人睡的是病房的地板,医药费,靠的是哥哥杨晓卖血的钱。
看着杨家人“无助”的眼神,我了解到:这个年仅18岁的青年来自河南新蔡县,那里直至2008年仍然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贫困县。因地少人多,杨公正16岁随哥哥进城打工。2007年9月,在江苏常熟某工地作业时,不慎从4米高的梯子上摔下。所在的建筑公司为逃避法律责任,注册了一家“皮包公司”,捏造虚假劳动关系,销毁考勤卡等证据,工地负责人高某还利用急需转院治疗的紧急情况,连哄带骗,胁迫其父私下签订26万元“事故处理协议”。带着“私了”的26万元,杨家辗转来到上海治疗,4个月后,杨公正渐渐苏醒,可当初赔偿的治疗费所剩无几。杨家这才意识到,赔付款根本不够支付杨公正的治疗和护理费用,该怎么办?
杨公正的不幸遭遇,应该有一个公正的审判!虽然杨公正事故发生地和相关企业不在黄浦区,案件也不属黄浦区的管辖范围,但现实情况下,给予杨家人及时的法律援助,乃当务之急。我邀请中广
律师事务所方家霖
律师做杨公正的委托代理人,代理这起法律援助案件,沟通和取证异常艰难,协商方案企业不愿接受。我多次和
律师商量案情,出面和有关部门协调,还掏钱派车减轻杨家人负担。2008年春节前,我带着机关干部、
律师、公证员募捐的5万元钱送到河南杨公正手上,全村男女老幼在村口迎送,泪水和感谢声,至今使我难以忘怀!方家霖
律师更是“五下当地取证,五上法院诉讼”。终于,2008年5月、8月,浦东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均认定杨公正与建筑公司存在真实有效的劳动关系。2008年4月,法院撤销了杨公正家人与“皮包公司”签订的私了协议。以此为基础,经司法调解,杨公正家人最终获得工伤事故赔偿款共计96万元人民币,成为上海法律援助赔偿金额最高的案件。
这起案件,是黄浦区“司法为民”的一个缩影。黄浦区法律援助中心自2001年成立初,受理案件10起,到2008年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420起,案件增加41倍,法律援助案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2006年7月在黄浦法院成立第一个专业人民调解工作室至今,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医患纠纷、物业纠纷等8个专业人民调解工作室先后建立,每年调处各类争议5000余件。
每当我看到民众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迎来“司法为民”的蓝天白云时,心里便感到欣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世博会日益临近,作为中心城区的黄浦,也是2010年世博会的承办区,促和谐、保平安,重民生,是我们永恒的目标。
(作者为黄浦区司法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