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8月起,上海律协数字科技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精心策划并举办了“数智未来,护航AI”为主题的品牌活动。这一品牌活动以系列讲座为主要形式,主题涵盖大模型技术、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知识产权等多个前沿领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计培训近1000人次。
系列讲座先后邀请了华东政法大学高琦奇教授、黄武双教授、王弈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作主题讲座,在此基础上邀请蔡昉、徐钢、潘永建、卫新等专家、律师带来了一系列的主题分享,更有数字科技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朱培、邱政谈、汤继荣、姜斯勇分享诸多法律实务心得,话题异彩纷呈,内容全面深入,氛围热烈。
第一期至第五期,讲座分别以专家授课、圆桌沙龙的形式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以及数据安全等细分领域,主题包括:“大模型技术背景下的社会变迁与法律治理”“人工智能应当成为知识产权法的主体”“法律垂类模型应用:探索AI科技与法律的交汇点”“数据安全与发展视角下律师业务”“人工智能的边界”。
第一期讲座以“大模型技术背景下的社会变迁与法律治理”为主题,由华东政法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指数研究院院长高琦奇教授授课。高琦奇教授认为大数据技术下的相关大模型应向人类价值观对齐,同时在积极物化语境下让人们向大模型对齐,实现双向对齐与视域融合,共同推动科技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第二期讲座以“人工智能应当成为知识产权法的主体”为主题,由华东政法大学黄武双教授授课。黄武双教授认为基于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特点,指出待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后,人工智能拥有自己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独立的财产时就可以考虑授予其知识产权主体资格。
第三期讲座以“法律垂类模型应用:探索AI科技与法律的交汇点”为主题,采取圆桌沙龙形式,邀请到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技术及标准评测部部长赵春昊先生、北京摩诃脉动科技有限公司CEO朱亦周先生以及上海深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国山先生分别以“AI技术演进及大模型技术介绍”“大语言模型和Agent技术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解读AI时代的法律挑战”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演讲结束后,嘉宾与参会人员围绕“法律垂类模型应用”展开深入研讨。
第四期讲座以“数据安全与发展视角下律师业务”为主题,由上海律协数据合规与网络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潘永建授课。同时,现场邀请到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创新业务总监蔡昉、上海律协法律科技委员会主任卫新、宏海智法(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海瑞知法) 联合创始人杨皓森、上海律协数据合规与网络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金代文及龚琳围绕“人工智能:从开源生态、产业变革到出海合规”展开讨论。
第五期讲座以“人工智能的边界”为主题,邀请到华东政法大学王弈教授授课。王弈教授认为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思考的是人与AI如何和谐共生,AI不应被视为取代人类的工具,而是辅助人类、提升社会效率与福祉的伙伴。作为律师则需要培养新的技能,如数据分析、编程、创新思维等,以适应AI时代的需求。
第六期至第八期,讲座邀请了上海律协数字科技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的委员朱培、邱政谈、汤继荣从自身执业实践出发进行了专题分享。
朱培律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合规要点与备案实务”为主题,从背景与案例、AIGC合规要点、算法备案要点和大模型备案要点四个维度向与会成员进行经验漫谈。邱政谈律师以“人工智能数据训练端涉及的著作权和竞争法问题”为主题,就人工智能相关的知产问题进行深度解读,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应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合法取得数据并进行数据训练,以此获得人工智能高效、持续、良性发展。汤继荣律师以“走进AI法律科技”为主题,他认为AI正在重塑着法律实践,法律与AI的结合,不是简单的工具应用,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革新,这要求我们重新定义律师的角色,重新思考法律服务的本质。
截至目前,该系列讲座已圆满举办八期,得到了与会律师的广泛好评。
上海律协将继续致力于为本市律师行业输出更多涉及行业前沿的优质课程,推动上海律师行业在数字科技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