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法治论坛聚焦自贸区“机遇”—跨境电子商务可能比双11还火
来源:A1叠14-法制周刊·热点
日期:2013-11-17
作者:王凤梅
阅读:5,108次
在国外一家购物网站买一个名牌包,下单后两天,你就可以拎着这个新包四处拉风,因为你的包可以直接从自贸区发货。这是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将实现的场景,据悉,相关工作正在加紧磨合推进中。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陆家嘴法治论坛上,围绕最热点的自贸区主题与会的各方专家学者介绍了自贸区内跨境电子商务等热点行业的运行情况,提出建立法律保障体系,提升国际化法律服务水平,在法治思路下抓住新机遇。
跨境电子商务将成新网购热点
自贸区的新事物很多,对市民关心的“买大牌包包会便宜”的问题,确实可能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实现,税率可降低30%,还可从自贸区直接发货,两三天就到了市民手上。与会相关行业专家表示,这不只是一个民生话题,也是一个新产业实践。
据介绍,自贸区的一个功能拓展是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目前形成了跨境电子商务报税试点工作方案,现在试点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叫做跨境通。跨境电子商务是外贸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兴事物,也是海关监管的一个全新探索。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有两种:一种是一般贸易进口,可通过国内的网站连接国外的网站,销售行为是在海外完成的;一种是保税进口,是一种虚拟的方式,通过线上交易的方式,接近于免税店的优惠程度。在自贸区设立有关企业,如果有消费者通过网站完成购买行为以后,从自贸区发货可能只要短短的两三天就能收到货物。当然,相关环节还在进一步完善当中。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游客包括中国居民通过海淘各种方式买回来的物品,一年销售额在八百亿到一千亿左右,还有一些奢侈品希望以更低廉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这种背景下海关总署推出巡游税的模式。通常消费者购买的海外商品有17%的增值税,10%到30%不等的进口关税,个别还有一些消费税,税率平均在40%左右,而巡游税统一定在10%,因此,优惠幅度大约在30%左右。
专家表示,目前保税进口方式也有一些限制,比如仅限于自贸区的机场综保区,收货人必须是个人消费者,而不能是商家。一个人买一个包是可以的,同样的一个包买十个就不是消费了,而是做生意了。据悉,未来将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和磨合,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因为自贸区之前有很多人关心会不会开免税店,目前没有这样的计划。
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有关方面正在研究网购海外货物发票以及退换机制上的流程规范,这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国消费者的权益。
比如,网购的货物进关时已经付过税,但如果要退货换货,又涉及到出关和进关,这些不仅需要关税方面加以考虑,也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其它环节顺畅合理。目前很多企业都在高度关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和运作,随着试验磨合,条件成熟时,上海市民可以更方便、实惠地购买多种外国商品,比如喝到便宜、新鲜的外国牛奶。业内人士预计,跨境电子商务推广后,将成为新网购热点,交易行情可能会比双11还要火。
300页《自贸区法律汇编》亮相
上海自贸区的法治建设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只有健全的法治才能保证市场主体的财产权不受侵犯,才能保证各种资源公平自由的运转,而这正是自贸区所应当具备的基本内涵,也是跨国公司最为看重的软实力。
中国国际经济法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沈四宝指出,设立上海自贸区能使企业及为它服务的法律工作者更好地融入国际法律体系。自贸区会有很多民营企业家进入,他们抓热点抓前沿很有能力,但对一些最基本的法律原则缺乏了解,可能因违法而栽跟头。
自贸区的服务业全面开放,要求律师提供多样化服务,会出现很多高端业务。这对律师业提出了挑战。他指出,律师或者律师事务所需具有更高、更广的国际视野。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还建议,在自贸区内探索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监管法律体系、电子围网监管技术体系等。
论坛上,由市律师协会、浦东新区律师工作委员会汇编的300页《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法律法规策汇编》同时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