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改革(节选)
来源:新闻晨报A04和A05-要闻
日期:2014-01-19
作者:新闻晨报
阅读:3,383次
●2014年最期待政府步子再大点,思想再解放一点
●2014年期待改革在民生这一领域有更多的作为
●2014年期待自贸区的改革能够继续深入下去
从上中路隧道出来到浦东,沿着中环往人代会召开的地点——世博中心前行,会看到一块路标,一路指示通往世博展馆。当年的世博会曾激发了上海诸多改革举措,路上的这一块路标,或许便隐隐预示着2014年人代会乃至整个上海的前行目标,关键词便是改革。
确实如此,2014年1月18日,严格意义上来说,人代会还未正式开幕,但在预备会议召开的这一天,世博中心里已经全都是改革的味道。
改革是最热门的话题,我们采访了多名代表,问及对新一年的期待,说的都是对各个领域改革的期待;改革是最丰富的思考,显然,他们对他们所期待的改革,都有所规划,有所建议。
2014年的人代会,就从这样的氛围中出发,不免令人充满期待。
政府决策应更有前瞻性
■盛雷鸣
市人大代表、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
履职时间:第二年
晨报:履职一年来,您认为人大代表的话对政府管用吗?请举一例谈谈。
盛雷鸣:应当说越来越管用。我虽然是新代表,但是一年来参加的人大调研和专题讨论等活动不下10次,内容涉及城市管理、政府的“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上海地方性立法、法院审判工作及队伍建设、自贸区法治创新等等。深刻感觉到人大代表的工作绝不是走形式,一府两院越来越重视倾听和接纳我们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晨报:您觉得2013年的政府工作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盛雷鸣:我总体感觉上海的各级政府机关在依法行政、科学治理方面做得还是很好的。当然,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应当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比如在城市交通管理、空气质量改善、人口控制疏导等方面,政府的决策应当更有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虽然我们也能理解要解决它们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但是提前预见,并制定和建立科学系统的应对办法和机制,政府还是有提升的必要和空间的。
晨报:谈谈2014年的期待吧?
盛雷鸣:司法改革。对于司法工作的管理应当尊重法律本身的规律,而不是过多地用行政管理的思维和模式去管理。
晨报:如何激发改革动力?
盛雷鸣:应当更注重顶层设计,花大力气从制度设计上去解决问题。要从内心重视法律、敬畏法律、掌握法律本身的规律,才能真正激发司法改革的动力。
物业管理攸关生活质量
■徐晓青
上海徐晓青律师事务所主任
履职时间:第十二年
晨报:如果给2013年上海政府的工作打一个分,百分制的,在你看来,大概是多少分?为什么?
徐晓青:2013年我给他们打85分。
晨报:还有15分你觉得扣在哪里?
徐晓青:我谈几点。第一个问题,市政府对于民众关心的问题是比较重视,但在决策力和执行力当中还缺乏一个指挥力。很多决策出来之后,下面基层的执行力会打折扣。我觉得还应该在决策和执行环节中间加一个具体的指挥。第二,目前上海在一些问题上的管理还是缺位,一是食品安全监管,对食品企业的管理应该是不错的,企业也容易管理,但对摊贩的就差一点。原来市政府提出“五个最严”,其实最严的监管其实不容易做到的,不严格处理的话,我们的执法就变成了木头手枪;二是交通管理,我们一直在处理一些大型集卡、渣土车,但是实际上这类问题仍然存在,这个部分还可以做得更好。三是老百姓安居问题,主要是物业管理问题。这个问题我从2011年开始反映,反映到现在,实际上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物业管理,涉及到业主、业主委员会,前物业公司和后物业公司,包括居委会,街道,房管部门,涉及到好多方面的问题,有的是居民自治问题,有的是监督指导的问题,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安居与市民幸福指数、社会和谐、稳定都有关系,是生活质量的问题。
晨报:履职这十二年中,你觉得作为人大代表,你的建议管用吗?
徐晓青:前前后后我也提了好多的意见,我自己的感觉是有一定作用的。当然,也有一些我们反映的问题得到重视不够。但是你今年不重视,我明年还提。人大代表不是邮递员,不是把意见提上去转转手,材料送上去的时候我们也要有自己归纳的意见。我们是代言,是代议,我们自己要负起责任来。
晨报:说说对2014年的期待吧。
徐晓青:因为自己是律师,2014年我比较期待的还是司法领域的改革,但这个不是上海一地就能解决的。不过上海本来的执法环境就比较好,比如公开,透明都做得比较好,过去困扰我们的立案难,执行难,应该想办法继续做得更好。
让孩子有更多国际化就学机会
■厉明
市人大代表、上海四维乐马律师事务所主任
履职时间:第十二年
晨报:说说对2014年的期待吧。
厉明:去年人代会期间,我与环保局局长张全针对环境污染防治这个百姓关心的话题进行了对话。一年下来,我感到环保部门确实可以做很多事情,但也需要其他政府部门做好配合工作。比如说重污染天气下工地停工问题,需要建设交通管理部门做好事前宣传和事中监管;又比如说市民投诉河道污染排放,往往也需要水务部门予以通力配合,而不能仅仅靠环保局一家孤军奋战。
既然目前食品安全领域实施了机构改革,我期待环保方面能不能也改变了原先分段式多头管理的模式,是否能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和职能转化,重新划分权责,将相关的监督和执法权限尽可能整合起来,提高环保工作的执行力。
晨报:也说说改革的动力吧。
厉明: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采取的一些举措让我至今印象深刻。当时作为一条世博园区的专线,轨交13号线先期开通了3座车站。在开通伊始,就有不少乘客反映和投诉这条世博线的交通配套不够完善。
为此,交管部门第一时间就采取了跟进完善措施,增加了地面交通的支持力度。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不管是一条地铁线路开通还是一项没有经验可循的重大改革,关键还是要敢于尝试,在尝试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迅速加以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