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多项议题被纳入“议事日程”
来源:新民晚报 B3版
日期:2014-01-03
作者:宋宁华
阅读:3,750次
法律界主动出手“保驾护航”
设立3个月的自贸试验区已经步入新年头,如何在此培育国际化和法制化营商环境,构建高效运作的制度保障体系,广为各方关注。
记者获悉,包括如何建立自贸试验区综合监管制度、如何进行投资管理改革、如何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提供法制保障改革等在内的多项议题,已被相关部门纳入“议事日程”。同时,上海法律界也是动作频频,纷纷为自贸试验区的法制建设“保驾护航”。
出台政策有法可依
近日,在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举办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制保障”专题研讨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与上海市发改委主任俞北华、法制办主任刘华,以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盛勇强等权威人士,为今后自贸试验区的法制建设勾画出大致轮廓。
戴海波透露,目前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正在积极推进,投资管理制度已经落地实施,贸易监管制度正在试点起步;而在金融管制方面,“一行三会”也已经或即将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据透露,上海将在6个方面构建综合监管制度创新的基本制度框架:包括建立试验区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探索社会组织参与市场监管运作机制,以及建立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协助机制,探索建立综合评估机制。
有关部门还将把不同领域的市场监督执法职能集中到自贸试验区,同时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自贸区监管,形成业界参与的协商共治机制。自贸试验区信息共享平台基础框架近期将基本成形。同时,相关部门将以国际高标准规则为参考,逐步引入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统、纠纷争端协调解决机制、权益保护机制等措施和试验内容。
律师迎来机遇挑战
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法律制度怎样调整与完善、如何培养相关法律人才等,则成为此间法学界热议话题。近期来,一些曾参与自贸试验区设计建设的专家,以及此间法律研究学者,纷纷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角度纵论自贸试验区法治创新。
在近日召开的陆家嘴法治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知名世界贸易问题专家的周汉民指出,自贸试验区服务领域的广泛开放,必须要用法制来保障。他建议,立法可借鉴国际经验,可参考书目包括《美国对外贸易区法案》、《美国对外贸易区委员会管理条例》、欧盟的《海关法法典》,以及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园区管理条例》等。
对律师而言,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无疑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据悉,上海市律师协会自今年7月初即开始就此进行专项调研,并取得初步成果。该协会已决定成立“上海市律师协会中国自贸区法律服务研究中心”,邀请来自相关部门、高校、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士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同时从业内吸纳专业人士担任研究员。
由上海律协等主办的第五届陆家嘴法治论坛,其议题正是聚焦“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法律服务机遇与挑战”。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盛雷鸣指出,自贸试验区是服务业的全面开放,会出现很多高端业务,要求律师提供多样化服务,这对律师业提出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