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领事保护人员严重匮乏 相关法律亟待出台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走出国门, 海外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与合法利益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原本陌生的“领事保护”一词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所谓“领事保护”,简单说,就是指本国外交机构在国外或境外保护本国公民或法人的行为。中国同外国签订的领事条约通常都规定,领事官员有权保护本国及国民的权利和利益。也就是说,中国公民在国外遇到困难,有权得到本国外交机构的帮助。
在刚过去的一年,利比亚撤侨、日本大地震撤离、湄公河船员遇害……越来越多、前所未有的突发事件考验着中国领事保护。2012年,中国海外领事保护将面临怎样的严峻考验?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领事保护机制?
海外领事保护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常态化,但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还很陌生。然而,随着过去一年利比亚撤侨、日本大地震撤离、湄公河船员遇害,关于如何做好海外领事保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2011年备受关注的利比亚撤离中,外交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驻外使馆,第一次从海、陆、空三路实施全方位、大规模撤离行动,顺利将分布在利比亚各地的约35000多名受困中国公民安全撤出并转运回国。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副主任夏利萍教授认为,利比亚的撤离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这种大规模投入的方式是不可持续。
夏利萍:包括现在湄公河采取四国联合的巡逻机制,中国的财力能够保证它多久,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你可能只能解决目前的问题,长远发展来说,还仍然有很多要进一步去解决的一些难题。
对于领事保护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外交部部长助理乐玉成不无感慨的表示,我们的外交投入严重不足。
乐玉成:我们所有驻外使领馆负责领事侨务工作的一共600多人,平均每个驻外领事官员要给10万人提供可能的领保服务,而这个比例美国是1:5千,日本是1:1.2万。美国撤军了,驻伊拉克使馆有1万6千名外交官和员工,而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只有9个人。我们的外交投入严重不足。
夏利萍:领事保护案件数量增加,领事保护的许多重大案件同时多点爆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中国目前面临的领事保护的形势和复杂性不是与发达国家所比的,比如我们国家特色的问题,劳务纠纷,这些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他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或者即使存在也非常的少。第三个挑战是民众对于领事保护的范围还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国外发生什么事情都找使领馆,这实际上是对领事保护的一种错误的认识。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外交部在海外领事保护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比如2006年5月,外交部领事保护处成立;2007年8月,领事保护处升级为领事保护中心;2011年11月,外交部开通了一站式领事服务网络平台,开展海外安全提示。除此之外,外交部还利用与中国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联合推出的《外交服务站》,来宣传涉外安全知识和领事保护动态等。
我国在海外领事保护方面确实比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面对以上提到的领事保护投入不足、人员匮乏等一系列挑战,又该如何进一步完善领事保护机制呢?
外交学院教授宋荣华表示,海外领事保护面临任务重、期望高,存在与能力不足和意识不足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好这样的矛盾,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公民自身,都要为此努力。
宋荣华:从国家层面来讲,可能要建立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领事保护机制和资源的投入。从个人来讲,可能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要了解领事保护工作不是一贴万能膏药。它是有它的局限性的。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公共外交研究室主任周庆安认为,做好领事保护工作,需要一个杠杆效应。
周庆安:它一方面需要我们跟军队、公安、边防等等涉及到相关领域的很多部门进行更多的合作,尤其在是对外商务活动日益增加,经贸往来变得越来越频繁的时候,单靠外交工作人员完成所有的领事保护工作,现在看是不太现实。
夏利萍呼吁,保护海外公民的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尽快完善有关的法律规章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工作条例》应尽快出台。
夏利萍: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已经向社会公众征求了意见,目前在审议阶段,我们期待这个法律的出台,能够明确领事保护当中各方面的责任,从而有助于推动中国领事保护机制持续、有效的发展。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