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收藏
日期:2011-06-01
作者:赵国雄
阅读:4,440次
实际上,辛普森案最后的判决结果已是无关紧要,该案所表现出来的,是美国刑事司法对于程序的重视程度。虽然当时听到辛普森的无罪判决,被害人家属在法庭上抱头痛哭的场景确实令人心酸。但是抛开一般的感情,仅从法律上说,美国司法对于程序的重视程度几乎到了一种偏执的地步。“疑罪从无”、“无罪推定”、“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实体公正是个案公正”这些特点在本案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本案的民事判决,则紧守民事证据规则。大多数美国人,尤其是法律界人士表示由于坚持程序公正而做出的判决结果是可以接受的。可以说,这种严谨的法律态度,是值得任何一个法制国家学习的。
浅谈收藏
文/赵国雄
本人1990年从事律师工作,在做律师前在企业单位工作10年,而作为业余爱好,从事收藏已近30年。现在叫古玩,以前叫“旧货”,所收藏的东西很杂,就象做的本行律师一样,杂而不专。但在外奔忙一天回家后手捧自己喜爱的东西,沉浸其中,仿佛回到那遥远的年代,与千百年前的古人在交流……
我收藏的藏品中(详见封三)有曾入选2010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精品展览的北宋桃形笔洗,此洗曾被彭适凡(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江西省博物馆馆长)、谢志杰(考古专家、宜春市博物馆馆长)、梁惠民(考古专家、某博物馆馆长)等专家认定“此洗胎薄为纸,手感极轻,全器仅重94克,釉色白中带黄,釉质肥润,釉面有长短不一的牛毛纹,局部有土沁痕迹,造型生动,做工精湛,器物底部有三个细小支钉痕,此洗是北宋官窑烧造,巧夺天工,品位极高,是宋瓷中的珍品,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也有引以为豪的“豆青大瓶”、“青花大罐”及一些完整的古籍善本,字画中也有郑板桥、吴青霞、程十发、邵洛羊等作品……
但在这儿我却想重点介绍另外几样东西。
首先,介绍少为人知的砗磲佛珠。它是古代造山运动所产生的海螺化石。在距今三千五百万年前,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砗磲就是在大约五千米高的山上被发现的,且只取海螺尾端较厚部位切磨成珠,仅可切磨成一颗砗磲。由于年深日久和高人盘抚,使每颗珠纹路、裂纹变成条条“金线”,俗称“金丝砗磲”。古人认为砗磲可消灾解厄,避邪镇煞。砗磲在佛经中被称为“牟婆洛揭拉婆”,是佛教的镇教之宝,位列驱邪避凶之首位。《法华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都将其列为佛家七宝。《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中记载:用砗磲念佛可得数信功德。道家的《元始天尊得道了身经》中“……肾炼就砗磲……永为真神仙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砗磲:大寒、无毒。入肾经,主安神,解诸毒药及虫螯。汉朝伏胜所著《尚书大典》便记载一则:周文王被商纣王囚于羑里的地方,散宜生用此敬献纣王赎回文王。魏文帝曹丕《砗磲•赋序》中“砗磲,玉属也,多纹理辱文,生于西国,其俗宝也”。《大清会典》“六品……吉服冠用砗磲顶”,清朝二品官朝珠也由砗磲制成,西藏高僧也以手持砗磲佛珠为尊。
其次,介绍“剔红”,又名雕红漆式红雕漆,就是在器物的胎型上涂上几十层朱色大漆,待七分干时再雕刻出浮雕的纹样。此技法始于汉唐,发源于四川、云南一带,成熟于宋元,盛于明清。明曹昭《格古要论•剔红》中记载“剔红器,无新旧,但看朱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工段营造录》中“漆器有剔红,填漆两种”。元代雕漆在唐宋基础上取得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名家辈出的局面。元朝张成、杨茂、张敏德,明代张德刚、黄成,清代封岐、封镐兄弟、施天章、屠魁胜等均为技艺高超的制漆巨匠。浙江嘉兴成为雕漆的制作中心。历史上明成祖朱棣和清朝的雍正、乾隆都酷爱剔红,故宫收藏的剔红中百分之三十都有乾隆的年号。日本收藏有我国宋代剔红,甘肃也出土过元代剔红。但剔红属于杂项,多年来一直不被国内收藏界看重,直到2001年香港佳士得拍卖出1287万元明永乐牡丹纹剔红盒及2004年香港苏富比拍出1194万元明云龙纹剔红盒后,剔红开始走红,受到市场追捧。
最后,谈一下“民国瓷”。民国瓷相对来讲真品多,价位合适,风险相对较小。我先从粉彩小盏底款“江西瓷业公司”谈起。据《景德镇市志略》记载,光绪二十九年江西巡抚柯逢时向清廷上奏开办江西瓷业公司,建议“官方筹银10万两,余由该道自行集股”。宣统元年核准,宣统二年正式成立,并把御窑厂划归公司。但2002年的考古发现,江西瓷业公司早在光绪二十八年就成立,更为可喜的是,公司曾聘请雇用一大批原御窑厂名匠高手,直接以画入瓷。程门、王少维、金品卿等浅绛大师和“珠山八友”等绘瓷名家均有落款“江西瓷业公司”的作品。而我这款粉彩小盏作画者子明氏系光绪年御窑厂文人。江西瓷业公司产品也被誉为“民国官窑”,直到1949年,江西瓷业公司才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作为官僚资产予以没收……(作者单位:上海国雄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