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时代,法庭几乎是女性的禁区,20世纪之初,激烈的礼法之争还在为女性是否“可由公堂知会到堂供证”辩论不休。1912年,中国历史上实行的第一个律师法规对担任律师最基本的条件这样规定:“中华民国人民年满20岁的男子。”这说明律师是一种男性专属的职业,女性则不得参与。直到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所颁布的《律师章程》才将有关律师资格条文中的“男子”二字给删去了。
从此,历来由男权垄断的律师职业单一性别被打破,女律师们以其独有的细致、坚韧捍卫着人间的公平正义。
2012年,中国女律师开启职业生涯85年后的今天,上海女律师已超过4200人,占全市律师总人数的1/3左右。她们活跃在各个专业领域,为社会大众提供法律服务。
2012年9月7日,丹桂飘香的申城初秋,沪上女律师纪念上海律师公会100周年座谈会正在上海律协会议室进行着。老中青三代女律师欢聚一堂,共享执业心语和感悟,气氛温馨而又融洽。
倪彬彬、黄艳英、罗文、沈秋君、顾韩君、林莉华是主办方请来的会议嘉宾。6位老一辈律师或优雅婉约,或风趣开朗,谈起与法结缘的往事,回忆起执业初期的困惑和那些令人难忘的案例,她们的平和谦恭也掩不住眼神中的凌厉和兴奋。美人如玉剑如虹,习法之人间“把酒论道”,仿佛岁月静止,别无羁绊。
“我们不能选择当事人,但对待每件案子都要学会冷静和理性。”
———倪彬彬
1953年,倪彬彬大学毕业取得执业资格,来到上海市司法局律师室成为了一名律师。彼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法律人才匮乏,倪彬彬的第一件具有影响力的大案就是去北京审理日本战犯。在旁人看来千载难逢的机会她却焦虑不安:自己资历尚浅,而当事人老奸巨猾,所有的案卷材料加起来比她人还高,且日本战犯罪大恶极,如今既要控诉又要辩护,个人的民族情感和组织的命令使她内心里矛盾交杂。在最困惑、彷徨的时刻,组织的信任、领导的鼓励以及对法治的信仰帮助她走出了困境。
“虽然日本侵略者带给中国难以愈合的战争伤害,但是这些军人被军国主义蒙蔽,我们要对他负责,平等对待每一个当事人。”如今已走入耄耋之年的倪彬彬回想起当年的内心挣扎,告诫在座的青年律师:“有时,我们不能选择当事人,但对待每件案件都要学会冷静和理性,办案要认真、踏实。”当年的案件审结后,当事人被送回了国,不久倪彬彬收到了一封由司法部转交的感谢信。信中,当事人表达了深深的忏悔和谢意,并承诺用余生向和平道路前进。
鹤发童颜的倪彬彬温润优雅,和在座的女律师们交流起来神情专注,遇到感兴趣的问题还不忘记上几笔。身为女律师联谊会的发起人,她对女律师的关怀一如既往。
“我半个世纪的律师梦终于实现了,就好像范进中举一样兴奋。”
———黄艳英
1948年毕业的黄艳英是解放前最后一批法律系毕业生,当年受到前辈女律师、“七君子”之一的史良的影响,对人文学科特别感兴趣的她选择报读法律系,也因为仰慕律师这一仗义人间的职业群体而立志成为其中的一员。
毕业前夕,她通过了“司法行政部司法官资格圈定考试”,和当时许多法学院的学生一样,计划先做一段时期的法官,再转行做律师。
在江西南昌地方法院的实习期仅过了4个月就迎来了全国解放。“我当时还不具备法官任职资格,是实习法官。解放后,许多老法官都陆续离开了岗位,但我仍然坚守。”作为在座最年长的女律师,87岁的黄艳英谈到经年往事语气是最坚定的。她对律师职业的尊敬和仰慕,使她走入法学殿堂,然而一个女子最澄澈、坚定的律师梦因时代际遇,竟换来半个世纪的等待与希望。
解放后,黄艳英随第一批留美海归的丈夫来到上海,改行在外贸公司工作。当她想着有朝一日能回归心中所愿的律师职业时,文革的血雨腥风却很快席卷了她的世界。此后的30年,她被打成“反动王朝的卫道士”,尽管在外贸系统工作勤勉卖力,但最终还是被下放。如今,说起那段不堪的年月,黄艳英的语气里没有丝毫的幽怨,当年即便律师梦碎,人生最好的时光无奈远去,她依然乐观、洒脱地生活。然而1979年,当司法局的领导找她归队时,她犹豫了:“我这个律师很不全面,在外贸系统工作很多年,对国际方面的惯例认识的比较多。虽然在外贸研究所工作多年,以及国家的对外开放迫切需要法律人才,但我当时觉得自己不适合了。”黄艳英默默地说。但是领导最终说服了她。后来,她去华政的国际私法培训班脱产学习了半年。也正是在培训班的学习,让她旧梦复炽。
黄艳英取得执业资格、一圆旧梦时已年近半百,她形容那段时光如范进中举,兴奋异常,失去岁月的紧迫感让她倍加珍惜,她更加热情蓬发、忘我工作。兜兜转转、阴差阳错,黄艳英的律师梦迟来了近半个世纪,但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却也让她成为了中国最早一代的涉外女律师。说到对律师职业的定位,她直言,律师是有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人,既然是服务就要忠实于委托人的委托。年近九旬,思路依旧清晰,观念紧随时代步伐,女律师黄艳英的人生,最好的和最坏的都已过去,之后的每一天都是胜利。
“做好律师工作需要三勤:勤动脑、勤动手、勤动脚。”
———罗文
1982年罗文离开法院转行成为一名律师。这位文革中的英语教师当年毅然走下三尺讲台走上审判席成为一名法官,又决然抛下法槌成为了一名律师。罗文的“教师——法官——律师”轨迹也使她经历了人生的三次蜕变,她个性开朗健谈,业务又以刑事案件为主,这使得女律师罗文的人生多了一分侠气。
她直言从法官到律师的落差一度成为执业障碍,固定的思路一时转不过来,带给她的困扰着实不小。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和体悟,使她逐渐适应了新的工作。她坦言当法官时庭审如同走程序,而成为律师后竭尽全力,最大限度的为当事人争取利益。
作为当时普陀区仅有的3位律师中的唯一女性,罗文愈加努力、勤勉的工作。80年代“严打”时,面对每天繁重的工作压力,她也曾紧张焦虑。在物质条件相当匮乏的年代里,她每天的生活都被会见被告、阅卷、开庭填满,一个月几十件案子无法脱身,甚至一日三餐都匆匆对付,因此便有了“面包律师”的别称。
当年的“面包律师”们之所以忘我卖力的工作,大多是因为感恩。感恩能够重新回到律师队伍,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工作,好像所有的困难都能克服。罗文总结自己多年律师工作感想,归结为八个字:认真、踏实、仔细、耐心。此外还需要做到三勤:勤动脑、勤动手、勤动脚。她以此鼓励青年律师,在今后的执业中秉持正确的态度。事实是,这样的工作态度曾帮助她走过那段艰难时期,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和韧性最终走出困局。
她最后希望在座各位律师多投身公益,多多奉献社会。一番肺腑之言让全场为之感动,七分韧劲加三分侠义,刑辩女律师罗文的传奇未完待续。
“新疆的生活于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沈秋君
1988年在通过人才交流办公室调回青浦之前,知青沈秋君在新疆度过了23年。当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她和她那一代知青相比,最幸运的莫过于在新疆没有从事过体力劳动,做了一段时期教师以后便进入兵团机关。在机关的那些年,沈秋君站在了一个更新、更高、更开阔的平台,直到现在,她依旧感念在边疆的生活,那对于她今后的律师职业是最宝贵的财富。
已是一家律所主任的沈秋君,社会生活也很丰富。她担任青浦区法律工作者协会副会长、青浦区侨联副监事长,忙碌并快乐着。她直言会适度减少案件的承接量,以便在社会工作上投入更加多的精力。
在新疆的岁月历练了沈秋君坚毅的品格,回到上海之后的执业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如今她开始考虑退休,更多地参加社会活动为自己的人生再增加一种可能。我们好像现在就能看见,沈秋君的退休生活一样快意、潇洒。
“我想做律师,感受母亲的工作”。 ———顾韩君
1980年韩学章被最高人民法院指定为姚文元的辩护律师时,她的女儿顾韩君未曾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也会成为一名律师。从小喜爱看苏联侦探小说的“律二代”,大学学的专业是统计,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毫无用武之地,还因为父母受到冲击,自己也被牵连。1982年开始在华政图书馆的工作给了顾韩君一次转变的机会,那年她39岁,开始想到要将自己所学习的统计学和法学相结合。3年后,顾韩君交出了一本14万字的《司法统计学》,也有了开讲司法统计课的机会。为了更好的教学,也为了更加贴近母亲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不惑之年又重学法律,参加司法考试。
“母亲觉得我个性不太适合作律师,又缺乏社会经验。”顾韩君坦诚地说道,“退休后,学校仍想开设司法统计学的课程,但我心里仍然想做律师,体验母亲的一生。”在顾韩君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一丝矫揉造作,她真诚、朴实、热心、执着。她最终还是如愿成为了一名律师,走出学校到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她说虽是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使她脱胎换骨,更能理解母亲,也更亲近自己的家庭。
“从机关干部成为一名律师,我铭记郑老师的知遇之恩。”
———林莉华
1966年初中毕业的林莉华来到了崇明农场,一呆就是五年。这位老律师中的小字辈在进入律所实习前已是处级机关干部,又是什么原因促使她决心放弃原本安稳的仕途,转身为律师的呢?
1982年林莉华全脱产准备全国成人高考,3年下来仍然没有当律师的打算,毕业前在当时的第二律师事务所实习,有幸遇到了郑传本律师。“当年郑老师在律师界已经非常有名,许多人想投到他的门下,竞争相当激烈。我初到二所实习,郑老师决定收下我,这令我自己也感觉很意外。”为此,她十分卖力地投入工作。如今已是主任律师的她对待所里每一位同事、下属都亲切热情、体贴关怀。对新人更是手把手地指导,平易近人,工作、生活中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恩师郑传本是林莉华走上律师道路的重要导师。他言传身教、毫无保留,春风化雨感染每一个学生。“我从一名机关干部成为一名律师,我铭记郑老师对我的知遇之恩。进入律师行业使我的生活大不一样了,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了更多、更新的知识,我感觉人也变得年轻了。”回想起自己律师之路的起点,林莉华对恩师郑传本很是怀念和感激。
尽管30多岁开始执业,但她还是感叹赶上了好时候。在此,她告诫在座的年轻律师,不仅要跟着老师学,最重要的是自己要钻研。无论何时,书本学习都不能怠慢。工作能让人年轻,而不断地学习和努力工作,就能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在谈及男女律师的不同时,林莉华直言,女律师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她们非常有韧性,做事又非常细心。”这是几十年执业中的切身体会,又何尝不是她自己的成长感悟?
“上海律师公会成立至今的百年历史,续写了一段段传奇,太多巧合相遇把那些曾经活跃在历史舞台的人和事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中我们看到了百年精神的传承,我们也看到了生生不息的力量和希望。”黄绮副会长感叹道。
历史塑造了真正的律师,而榜样的力量会不断影响、感染着后来者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律师。抚今追昔,我们感慨曾经的无奈、遗憾和伤痛,但当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又会对未来充满期待与遐想。2012年正值上海律师公会成立百年,那些在推动法治建设进程中身先士卒的前辈律师们将永远激励着青年律师,传承前辈精神、担负社会责任。●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