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首次写进行政法规 专家:亟需出台指导意见
宁夏党政机关公车都粘贴“公务车”标识 新华社发
公车改革举步维艰,备受公众关注。然而,近日国务院有关部门下发的两份文件却给“沉睡”的公车改革注入了活力。
1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降低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的采购价格,明确要求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这比此前的标准降了2万元。
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管理条例)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公务用车社会化改革”。
从上世纪末启动公车改革至今,“公务用车社会化改革”的字样首次写进行政法规。这是否传递着一个信号:公车改革破冰在即?
车改17年,进步了多少?
从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我国公车改革已进行17个年头。如果从2003年正式启动“公车拍卖”、“公车货币化改革”等措施算起,深度公车改革也有8年了。但是,年复一年的公车改革,似乎一直挂着“空挡”,没有真正起步。超编配车、公车私用、车轮腐败的势头依然强劲。
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至2000亿元,这还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
纵观车改历程,连续九年在全国人代会上呼吁公车改革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分析说,公车浪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购买环节,存在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的问题。其次是使用环节,公车私用现象严重。一项调查显示,公车使用存在“三分天下”的局面,即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最后是维修保养环节。权威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甚至有的公车一年竟更换了40多个轮胎,平均每周换一个,其中漏洞可想而知。
既然公车改革迫在眉睫,而且喊了17年,为什么政府采购中汽车依然位列前三位?
“这正是政府官员贪婪的表现。”广东省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市人大计划预算委委员郑学定坦言,公车改革实施者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这是个绕不开的难题。
通过多年观察,叶青将公车改革的阻力归纳为两点:“一是待遇论,领导干部往往会有一种传统思维,认为达到一定职务就应该享受一定的待遇,应当使用公车。二是安全论,很多人认为,领导干部想的事情多,又做事又开车,不安全。”
叶青表示:“如果这两个观念不转变,公车改革难以推行。”
各地试点,现在怎样了?
尽管全国公车改革进展不大,但是很多地方都在试点公车改革,其中也不乏成功范例。例如“杭州车改”,两年前,所有局级领导干部全都取消专车,自行解决出行问题,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补贴金额从300元到2600元不等。据当地统计,车改后,公车费用已经连续三年减少财政支出30%以上。
广东惠州近日启动的公安政法单位车改也颇受网民热捧,具体做法是:压缩机关车辆,配强基层车辆,取消干部专车和非警务用车,按职级不同每人每月发放500元至2800元不等的公务交通费。经测算和论证,车改完成后市局机关警用车保有量将裁减59%。
“惠州作为地级市整体推进公安系统车改,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叶青说,杭州十惠州的模式最为理想,不过两地方的补贴额度都还有下降空间。
“改革就是为了更公平,公车都取消了,补贴也应该取消三六九等之分,不要因此加剧分配不公。”郑学定的观点有很多网民支持,这也是上述成功范例仍会遭受“变向补贴”质疑的原因。
在叶青看来,货币化模式是各地车改的大方向。不过全国各地差异很大,到底补贴多少钱合适,应该由中央出台统一的指导意见。
今年两会上,叶青提出自己设计的补贴方案:以各地公务员的地区补贴的20%到30%计算。“如果按照这个方案实行,节约的应该是很大的数字。”叶青说。
“车改”新政,作用有多大?
有媒体报道,全国超编配车率已经超过50%。面对公车泛滥的严重局面,该如何适用改革新政?
记者注意到,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超编制、超标准配备的公务用车,违反规定接受的捐赠车辆或者配备的越野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者豪华内饰的公务用车,由本级政府公务用车主管部门收回和处理。
“法条已赋予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各个部委超标车辆的没收权,能否严格执法,就要看机关事务管理局能不能挺过人情关。”叶青说。
怎样区分车辆公用还是私用,如何监管公车私用,怎样处罚,是网民最为关心的。
悬挂“公务车”标志,或在车内安装GPS,是叶青和郑学定代表都看好的形式。不仅方便群众参与监督,而且对开公车办私事的情况能有效监控。
“如果实施社会化改革,监管就相对容易得多。单位去租车时需要登记,自然就进入了监控程度。”对于管理条例的出台,叶青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其中涉及公车改革内容只有一句话。“这还很不够。还需要一份公车改革指导意见。”叶青说,不管怎样,两个规定明确了公务用车实施社会化改革的方向,这意味着公车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破冰有望。
然而,郑学定没有这么乐观。所谓社会化改革,就是取消单位配车,实行公车租赁。这也是他多年呼吁的车改模式。但是,管理条例中使用的是“推进”字眼,“五年也是推进,十年也是推进。如果写成‘应该’,或是‘限期完成车改’才有力度。”郑学定说,这次出台的新政,态度还是不够坚决。
按照郑学定的设想,公车改革,应该首先确定全国公车改革分步实施以及全部到位的时间表。其次,按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分步推行。第三,确定公车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数字上加以限定。最后,对于尚不能推行公车改革的地方,要明确规定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方便市民参与监督。
“对于车改新政,尽管褒贬不一,但没有必要等到没有缺陷的制度出台之后再实施改革。”叶青说,很多人把执行的难度拿来反对公车改革制度本身,这其实是很大的失误。公车改革是一回事,车改执行是另一回事。如果因为执行起来有难度就不进行车改,就错了。公车改革的方案不可能一劳永逸。拿可操作性来说,人们已经习惯性地认为,公车私用一下没什么大不了,又没有接触钱,也不好处罚。但是管理条例实施后就不同了,如果拿着公车补贴又去违规用车,就属于经济问题,是腐败,就可以据此处理了。
对话“叶氏车改”
记者: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谈这次的车改新政,而您却愿意说?
叶青:因为很多领导屁股下面都坐着公车,所以他们不愿意说。我之所以愿意说,因为我从2003年5月20日到湖北省统计局任副局长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实施公车改革。是我一个人的车改,叫“叶氏车改”。即自购私车,上下班补贴1000元,出武汉市实报实销。
当时93号汽油的油价是1.95元,所以最初我跟单位谈好,每月补贴我500元车补,后来汽油频繁上涨,车改第三年,我的交通补贴涨到1000元。计算下来,我一年能够节约8万元。如果我的车改能够推动全国的公车改革,一年至少能节约1000个亿。
记者:“叶氏车改”推行8年多了,现在还是一个人的车改吗?
叶青:带动了一两个人。一个是我们局里的副巡视员,副厅级。还有我的一个博士生,下派到湖北一个县当副县长,也开自己车。起初他也有公车,但是他发现司机每次报销的数额都很大,公车“黑洞”,说不清楚的。后来就加入了我的“叶氏车改”。
记者:为什么推行“叶氏车改”?叶青:我在中南财经大学研究的就是公车改革,而且还研究儒家的理财思想。孔子曾言“政在节财”,2000多年前的古人都能够意识到,政府不管做什么,首先就要想到节约,这个理念到现在很多官员都不愿意接受。“一个人的车改”虽然少有人效仿,却给认识公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供了具有研究价值的范例。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